无戒21天日更挑战营想法心理

怎么说话才不至于让我们越走越远?

2017-07-15  本文已影响249人  白卷儿

为什么人家的朋友越来越多,你的朋友越来越少,人家遇到分歧总是很容易通过沟通达成一致,而你却闹的不可开交?

1、面对冲突怎么办

在日常中,我们总是会遇到意见分歧,如果因为意见分歧就不沟通,那可能做很多事情会有阻碍,不管是与朋友相处,同事相处,还是夫妻之间意见分歧其实是常态。

2人相处过程中因为小事冲突,不懂怎么预防化解,最终可能上身到人品和是非问题,冲突越演越烈,有些分歧让我们越走越远。

而冲突的核心是预防,不是后知后觉的弥补,有些弥补反而变成补刀,越补裂痕越大。

在冲突的时候,我们总是各有各的版本,我觉得我是有原因,有理由的,你对我缺乏体谅,故意挑衅我;而你也认为你有原因有理由。各自在理,互不相让。

而在沟通的时候,尽量说感受而不是控诉责备对方。就已经在刚开始给沟通降火了。

小z和小h是毕业后就住一起,因为省钱他们就住一个卧室,睡一张床,小z特别喜欢晚睡,卧室里有电视,但小h下班后基本上都会看书学一些技能,睡觉时间也很规律;而小z有时候大半夜1,2点都还在看电视。

如果是控诉责备

小h:每天就只知道看电视,不思进取,还要影响我的睡觉。

小猪:我上班那么累,看电视放松一下都不行吗?还要被你干涉。

然后就开始不可开交,小h觉得小猪不考虑她睡觉浅,影响她睡觉,自己还有理了。小z觉得小猪不体谅她每天上班很辛苦,就指望下班看电视轻松一下。各有各的理,都觉得自己委屈。

如果是说感受

小h:我睡眠很浅,你看电视到很晚,会很影响我的睡眠,第二天班也上不好的,而且你每天看电视到很晚对你身体也不好。

小猪:我知道你希望我早睡,不是故意要干涉我,可我就是忍不住会觉得你是在干涉我。

这样讲话:就把关注事情本生变成了关注个人感受。对方那样做只是让你有这样的感受而已,不是控诉对方责备对方,这样理性的沟通就开始了。

沟通中说感受会大大降低闹情绪的可能,也可以更高效的达成一致。

2、为什么人家不愿意和你交朋友

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明明想关心对方,结果对方觉得你这是在指手画脚的批评他;想要安慰人,结果没说到心坎儿上,人家觉得你假惺惺还冷漠。想要委婉礼貌,却被误解成心机太重。躺这些抢都源于讲话方式不对。

想关心对方

比如:给你说了不要直吹空调吧,你偏不听,现在感冒了吧!这听起来像是幸灾乐祸,评头论足。也许你就是想提醒对方,以后不要直吹空调了,容易感冒。

还有一种情况,你同事拿到了公司的奖励,你本来应该说:好厉害,祝贺,祝贺。结果你却说:小伙子,做得不错。这就是带评价的口吻,潜台词是:我的位置比你高,来拍拍你的肩膀说你很不错。

本来想关心,说了几句之后让人听出了评价和指点的味道,对方当然不会舒服。

想安慰对方

比如:人家遇到了困难,你说:没关系,都是小事,我是过来人。

这种“降低事情重要性”的沟通方式,搞不好对方会认为你站着说话不腰疼,觉得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又不是你的事,你当然说是小事。

想要表示礼貌

比如:有人在qq或者微信上问:在吗?什么时候有空啊?看到这些话,你会不会有种大事不妙的感觉。

这个时候你说在也不是,不在也不是;也不能直接说你啥时候有空。因为没有了解清楚对方的来意。

搞不好人家只是礼貌性的问一下你在不在,时间安排,结果可能会被怀疑别有用心,在捆绑我们,如果回答:在或有时间,那就算不想做的事情也不好拒绝了。如果说没时间或者不回复,那就相当于直接拒绝别人,也不是礼貌的做法。

以上几种沟通方式都可能让人隐隐约约的不舒服,但是还不好一一摊开来和你说,说出来搞不好你觉得对方玻璃心,你只是随口说的;可这些说话方式很容易让人隐约产生心里疙瘩,变得不舒坦,慢慢的只好疏远你。

把以上的说话方式都改成述说感受不用评价的方式就会产生好的效果。

比如,男女恋爱,女孩说男孩:你这样做真是够了。直接换成:你这样做让我感觉很难过。

对遇到困难的同事,与其说:都是小事,别担心,我是过来人。不如说:我知道你花了不少心思,结果变成这样,真的是很可惜。

问人在不在或什么时候有时间,还不如说清楚事情的来由,讲清楚想让别人干啥更合适。

所以说话是个技术活,沟通方式正确了往往会事半功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