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领导力之道
第一回 Anna来访
初夏的午后,上海长宁区虹桥商务区的一个街心花园里,不少周边商务楼的职员三两成群,闲适地散步。一位身着套裙的短发丽人,步履匆匆,斜穿过绿地,走进一幢毗邻众多一线品牌店的写字楼。
高速电梯无声无息将她送到35楼,电梯门一开,便是扑面而来的红色 – 没错,她要见的这家客户正是一家瑞士独资企业,公司品牌以瑞士国旗为灵感,从前台背景墙到会议室,都是红白相间的经典设计,而这家企业的产品 – 纺织行业的精密仪器 – 也以其时尚而灵动的工业设计斩获过“设计界的奥斯卡”- 德国红点奖呢。
“我是Milestone的Anna,和你们人力资源部经理Jessie约好见面的。”前台正要起身去通报,会议室里的Jessie已经隔着玻璃门看到她,指指自己面前的笔记本电脑,又指了下耳机,无奈地耸耸肩,表示自己一时还出不来。
机灵的前台妹子也瞧见了,忙引Anna到茶水间等候。伴着Jura咖啡机的嗡嗡启动声,Anna开始浏览起书架上的一排企业宣传册。
“U集团,是从纤维到织物的纺织品质量控制领域的全球市场领导者。U集团的系列产品和服务,为纺织品的质量和竞争力提供了最佳保障。”
“在纺织品测试及监控领域,U集团拥有无可比拟的六十余年的专业经验,帮助您生产最好的纤维、纱线及织物。”
“惟有U集团的尖端技术,才能保证纺织品在拥有舒适及优质触感的同时,消除瑕疵。 ”
书架上最醒目的位置留给了一册厚厚的精装图书,封面是一幅简洁的折线图,下书《U集团统计数据》。
Anna记起来她从Jessie这里听过这本统计数据报告的盛名。
这是1957年该瑞士企业为全球纺织行业提供的质量控制的统计数据,刊发在一份德国出版的期刊上,经过六十年的努力,该统计数据演变为国际标准,为全球的纺织品贸易提供了标杆,也成为纱线等产品的定价标准。说这份统计数据报告为全球的纺织品贸易奠定了质量保障的基础,也毫不为过呢。
除了印刷品之外,悬挂在墙上的触摸屏,也在滚动显示企业的产品历史和所获专利。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U集团在纺织质量控制领域琳琅满目的专利证书。目前,U集团拥有超过400个有效专利,并在持续申请新专利。
Anna点点头,默默得出一个结论,这家客户的确是一家富于创新力量的科技企业。
第二回 沟通内训需求
“Anna老师,不好意思哦,让你久等了!”穿着休闲的Jessie疾步进入茶水间。
看到Anna手里握着的咖啡杯,Jessie先给自己也来了一杯咖啡,又加了比咖啡更多的牛奶。抿了一口咖啡,感觉自己可以从刚才的视频会议切换到新的“频道”了。
两人端着咖啡杯走进一间仅能容纳六人的小会议室,很有默契地坐在面对会议室门口的桌角边。
“Anna老师气色真好哎!”
“哪里,最近忙到没时间陪娃了,幸亏从造型师那里新学的韩式妆容…”
“…噗!”听到如此实诚的揭秘,Jessie忍不住笑出声。
Jessie又从桌上的小碟子上拣了薄薄一片Lindt榛果巧克力递给Anna,问,“我们是不是要订下这次领导力内训课程的大纲?”
Anna微微一笑,“那能不能先回答我一个问题呢?”
“…哦,好呀。”Jessie眨了眨眼睛,略显茫然。
“为什么U集团中国子公司适合推进教练型领导力呢?”
“哇…”Jessie屏住了那句外企职员的经典回应“这是个好问题”,和Anna老师不用那么“套路”。不过这的确是个“强有力提问”呢。
一年前刚刚从沪上某知名高校的MBA项目毕业的Jessie,迅速“调取”了自己脑中《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的篇章,在玻璃白板墙写下了如下十六个字:
行业背景
企业属性
发展阶段
集团愿景
这下Anna老师不由微微嘟起嘴,看上去有点困惑。
Jessie在“行业背景”四字下划了一条线,转身面对Anna道:
“纺织行业亟需通过自主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来获取稍纵即逝的机遇,行业中迫切需要自主负责、恪尽职守、勇于创新的人才,也需要善于引领、激发人才、具备战略性全局思维、能灵活使用各种管理工具和方法的领导者。”
“嗯,有道理啊!”Anna老师明白了,Jessie会按照这四点来回复她。
“说到企业属性呢,还记得吗,我之前向你介绍过的,U集团系典型的高科技制造业,纺织业内公认的技术标杆企业。始创于1957年的行业统计数据《U集团统计数据》是世界棉花、纱线的贸易标准。”
“对的,刚刚书架上看到最新一期的统计数据报告,精装本看上去好贵的样子。”
“是哦,投入不菲,但是统计数据报告是免费提供给全球客户的,下载一个免费app即可呢。”
“这样啊,贵司真是勇担社会责任呢。”
“的确哦,在中国,《U集团统计数据》和U集团的经典产品也刊载于纺织高等院校“十二五”教材,因此U集团是纺织院系师生耳熟能详的领军品牌。另外,作为一名有12年司龄的HRM,我也可以荣幸地宣告,中国子公司目前拥有180名正式员工,其中85%以上员工受过高等教育哦。例如研发、纺织技术、技术服务、销售、运营等各职能,都集中了众多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呢。”
“看起来是家典型的科技企业呢。”
“那必须哒。”Jessie看到Anna的咖啡杯空了,递给她一瓶矿泉水。之后又在“发展阶段”下划了线。
“关于我司的历史,Anna老师也有印象吧,U集团自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迅速占据了高端市场。集团CEO在2005年创建位于苏州园区的中国技术中心(“Technology Center”),包含研发和制造职能。
其中苏州研发中心经过14年积淀,自主研发产品在市场声名鹊起,属于跨国企业中较典型的“全球本土化”的研发中心,即研发的技术能力和地位都较强,为集团创造、输送了独特的价值。
目前企业致力于持续挖掘全球市场潜力,将前沿科技融入U集团积淀深厚的行业专有知识,为整个纺织价值链提供性能卓越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Anna老师礼貌地微笑,没有打断Jessie滔滔不绝的陈词,心里默默发笑,感觉这八成是Jessie平时和候选人做公司介绍的“后遗症”吧。
想到自己作为创始合伙人的企业,Anna老师最感兴趣的其实是最后一个要点“集团愿景”。
这时Jessie也正好说到这里了:“目前我们集团正在多层面地深入探讨企业的愿景、中长期战略规划和企业价值观。其中信任与尊重、自主负责、诚信公正、团队合作、敏捷灵活是被提及最多的关键词,而这些要素都与“人”密切相关。”
听到这里,Anna老师的一双明眸闪闪发亮,显然这是一个能吸引她的点。
“……以创新为导向的高科技企业如何激发员工追求个人发展,如何促进员工将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和企业平台的战略目标整合起来,从而让员工能身心平衡、愉悦地创造独特价值,集团高层认为,需要提升所有职能各级管理者的领导力,迭代管理理念、并充分践行企业价值理念,身心合一、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带领出恪守职责、勇于创新的团队。”
“教练技术特别适合引领、激发员工,听起来你们企业的确是教练技术适合生长的土壤呢。By the way, 我能问个问题吗?”Anna老师甜美地笑了笑。
“当然啦。什么问题呢?”
“U集团有在集团内部应用过教练技术吗?”
Jessie瞥了眼墙上的时钟,“嗯,说来话长,我们一直有coaching,但又不同于专业教练啦。这样吧,节省我们彼此的时间,之前我为了培训新任主管,写过一个集团教练技术应用的简介,回头我把文档发给你吧。”
第三回 推行“教练工具”之简史
写字楼外,枝叶繁茂的银杏在人行道上洒下一片阴凉,Anna加入了路边等车的人群。她看到打车软件的界面上显示还要等待十分钟,便从提包中抽出手机,用语音记录下会议进展和待办事宜。
会议进展:刚才的一小时内,已经和Jessie基本确认了教练型领导力的内训课纲,也拟定了采用“助推环节”,来增强培训效果。
待办事宜:根据Jessie提供的“企业应用教练技术的现状”,来精细化定制培训课程和“助推环节”的流程及交付重点。
Anna看到手机上负责该项目的项目经理Ivy的头像显示在线,简短聊了三分钟,Ivy领命而去。
这时Anna突然想起来,这一新产品“助推环节”虽说在不同的企业实施过,一家知名连锁餐饮品牌、一家互联网企业、还有一家是国字头的企业;在外商独资企业实施,说来倒也是头一回呢。她迅速在手机便笺上记了几个字,来电铃声急速响起,原来车来了。
Anna心想,虽然“助推环节”的流程是标准化的,看来这一点还得和Jessie提一下,看看外企会有什么不同的需求。
坐上车,打开矿泉水瓶,Anna喝了一口水,正准备乘着等红灯的间歇补个妆,还没拿出化妆包,手机又“叮”地一响。
下意识地一看邮箱,原来是Jessie已经非常迅速地把刚才说的那份文件发过来了。是一个Word文档,看着文件不大,Anna顺手就点开了。
U集团教练技术应用概况
- by Jessie
U集团以“员工敬业”作为战略要素之一。集团层面的人力资源管理计划中,自2011年发起了全球战略项目“coaching as a tool for development of our people”,即“为员工发展推行教练工具”,目的是创造教练式辅导的文化,使经理及其团队能够就日常业绩和个人发展形成定期对话。
因此自2011年起,U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教练式辅导(coaching)成为每位中高层管理者的一项“必备”的绩效目标。
从流程来看,当员工符合或者超越职位的期待,主管需要对员工进行coaching,也需要将coaching的进展告知自己的主管(即manager+1),但不必向人力资源部门出示报告;一旦员工有某项绩效目标或发展目标暂时没有达到期望值,主管需进入“focused coaching”流程。在此流程中,主管与下属、主管与上级的操作并无二致,唯一不同点是主管需要将coaching之后员工的绩效状态向人力资源部门报备,并按模板提供具体的coaching报告。
与上述流程相匹配的是教练技术的培训。
2011年起,一年一度瑞士召开的集团全球领导力工作坊中,coaching向来是工作坊设置的学习重点之一。
有时邀约外部培训师、有时集团高层亲任引导师,以coaching lab等形式开展相关技能的沉浸式培训。集团高层也明确提出希望,邀请管理者将教练技术的心得体会应用于自己团队成员。
……
看完附件之后,Anna稍微心安了些,看上去还是一家对教练技术认知蛮充分的外企呢。
这时,Anna的视线滑到Jessie的邮件正文:
“……总之,U集团的中高层管理团队对于coaching作为领导团队的一项工具,并不陌生。
但基层管理者由于参与瑞士领导力培训的机会较少,只是由本地HR团队帮助辅导,另外由于业务和团队快速发展中,个人认为目前对工具的认知和实践都还不算很充分。
此外,毕竟不是按照专业教练认证的思路去培育的,各级管理者对于教练技术本身的底层逻辑、理念和方法论,并没有系统地、完整地研习。
因此,这次内训和助推需要贵司带给我们对教练技术理念的总体把握和对方法论的更深入的认知。”
Anna轻轻叹了一声,前排司机盯视着川流不息的车流,丝毫没有察觉。“…哎,Jessie在这儿等着我呢。”
第四回 管理层通过倡议
一周后,苏州工业园区某条林荫大道,一栋独门独院的厂房中,一楼会议室里传来Jessie飞速的声音:
“…综上所述,各位经理,工业时代传统科层制的管理方式已经不是企业唯一的选择。在瞬息万变、机遇和风险同在的新兴市场中,以创新为驱动的高科技企业更倾向于组建‘自主负责团队(self-responsible teams) ’。”
座下盯着投影屏幕的十来位经理,或是托腮思考这个崭新的名词背后的深意,或是在笔记本上刷刷地写字。而Jessie的语速越来越激越,看来是对她宣讲的理念深信不疑。
“什么是自主负责团队呢?也就是说,在这类团队中,决策并不总是由上级经理决定,很多决策来源于团队成员的讨论;
传统的部门管理者的职能从法约尔描述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逐渐转型为教练型领导者(引领、激发成员)和支持者(协调、整合资源)。而教练技术也应该尽早进入企业各级领导者的‘工具箱’……”
演示文稿到了最末一页,照例进入这一话题的Q&A(问答)环节。
一位部门经理补充到:“是的,我赞同Jessie的提议,我们可以引入教练技术的培训。对于像我这样10年前加入公司的,按照集团指令,也和团队中下属进行了不少coaching(教练)对话,但是,说实话,刚开头效果不错的,时间久了反而感觉收效不怎么显著了。唉,是90后员工思维太跳跃,跟我代沟大;还是我的coaching session(教练对话)话题没有切中要点,这点我需要专业指引,来个refresher training(复训),最好呢又细致又有深度。”
话音未落,远角一位女经理清脆的话音飞来了:“哎呀,您太过谦了,您可不就是90后心态啊!”
“哈哈,会聊天!”
另一位部门经理端起一个青花瓷茶杯,不紧不慢地说:“2018年,集团以共创方式提出了企业愿景和价值观,并在全球范围以多种形式进行员工沟通,给我的感觉是,集团对员工提出了更高的期待。而在今年,我们又进行并购,又有新项目纷纷出炉,需要应对内外部全新的挑战。”
座下十余人都被这番要言不烦的分析吸引住了,正侧耳倾听,不想他却停下,拿起面前一枚小巧的提梁紫砂壶,往茶杯里慢悠悠斟了些茶水,又道:“个人也认为提升管理者的领导力是重头戏,特别是新主管们,要用我们的‘U集团之道’来管理团队啊,思路和手法必须一致啊…”
U集团中国管理团队的各职能负责人不约而同地微微颔首。
OneNote上的纪要同步更新着,同时又投影到幕布上方便大家核对。有人在端详投影屏上快速延展的段落,也有人噼噼啪啪敲击键盘,赶紧把自己的思路记录下来。
“…同意Jessie的倡议,提升教练式领导力,打造自主负责团队…”。
同时在To Do List页面,也马上显现了一项新任务:
□11月完成教练式领导力课程,并收集反馈、核验效果
– Owner(负责人): Jessie
第五回 教练领导力培训
苏州园区李公堤,一间小型精品酒店的一楼用餐区。虽是初秋时分,落地玻璃窗外,绿荫如盖,似乎还是盛夏。
室内,竹制的隔断自然划分出阅读区和餐饮区。正是商务客人的早餐时间,客人不多,挑选餐食也大多很节制。
餐台小巧,餐食兼顾中西口味,新鲜的冷牛奶、清爽新鲜的蔬果、噗噗冒着气泡的米线和小馄饨灶台,让对身材在意的客人深感贴心。
“陈老师,早啊!”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小馄饨,Jessie看到五维的陈老师走进来。两人都提早一天住进这家酒店。约了早餐时碰面,一道去公司。
陈老师在Jessie座位对面坐下来,问到:“公司情况怎么样?”
“还是蛮稳定的,政策对我们还是很有利,在高端市场我们公司优势明显,目前技术研发也依然长期稳定投入,获得的回报也很显著。”
Jessie也向陈老师介绍了这次课程参与学员的基本信息。基本都是有下属的一线主管和部门经理,平均年龄44岁,平均司龄11年。资深主管基本都有coaching的经验。
陈老师点点头:“哦,是不是有一部分我认识的学员?”
Jessie笑道,“对哦,有些学员曾参加过2016年您的沟通能力内训课……我们管理团队还是超级稳定的。尤其是中层管理团队,平均司龄达到13年。这可能和行业特质与企业文化都相关。”
Jessie又提到一个细节,在历年的员工满意度调研中,经理对员工的支持度也历来是得分较高的。凡事都有两面,在Jessie看来,这也意味着,经理为员工“出谋划策”得太多,而很多员工在自己的舒适区里太久,也多少局限了自己的个人发展。
“所以,我们是一家很像国企的外企。”
Jessie不由感慨。
驱车来到苏州厂房,一看到厂房的红色立面,陈老师回忆起来了,“哦,是啊,的确来过这里,我还有印象哦!”
两人来到一楼培训教室,门口已经张贴上了培训目标的海报:
教练领导力之道来自北京、乌鲁木齐、济南、武汉以及上海的各地学员均已准时到齐,两天一晚教练式领导力培训揭开帷幕。
Jessie 向学员介绍到:
“我们有幸邀请到了陈老师作为此次领导力培训的讲师。我们中的部分同事已经在2016年参加过陈老师的沟通力课程。
而这次为U集团量身定制的课程,旨在帮助管理者理解教练技术背后的理念,厘清、实现具体目标,并为各级管理者提供一个有效的教练领导力工具。”
这时,陈老师的个人介绍页面也适时投影在幕布上:
* Milestone国际教练社创始人
* 国际教练联盟ICF认证领导力教练
* Asia Coaching 认证教练领导力讲师
* NASA 4D团队教练课程认证讲师
* 美国培训认证协会(AACTP)认证团队教练及认证讲师
陈老师接过话筒,先展示了一幅四格漫画,画着囚徒、度假者、博士、和学生。
他问大家,你带着怎样的心态前来学习这次课程的呢?
和Jessie同组的唐工侧身悄悄问道:Jessie,你是不是学过?
Jessie点头:对哦,我2017年参加过五维教练领导力认证课,也参加过之后的复训课,以及衍生课程,课程内容也都比较熟悉。
唐工说,哦,好的,那我不懂就请教你好了。
Jessie笑了,不敢当啊,互相交流。
研发总监Martin开始和唐工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起来。
唐工说:陈老师能开门见山地坦诚沟通,非常不容易。特别是在企业内训课中,他不避讳和学员交流感受,这份“真实”让我对他很信任。
Jessie笑而不语,心想,“哎,我都没想到这个看似普通的预热环节会大受好评”。
学员都脑洞大开,将自己的状态用不同的组合来解读,比如“度假+博士+学习”。班级气氛变得自然起来了。
自带学霸气质的资深技术人员Stella和陈老师的互动最为热烈。陈老师的每个问题,Stella几乎都举手贡献自己的想法。
而来自北方的一名技术主管,最爱提问,虽坐在靠后的座位,但嗓门大、中气足,时不时会来一句“老师,您这个说法我有不同理解!……”
还有不少学员,虽然主动回答问题不多,转到小组讨论模式,或是三人小组教练对话练习,却很带劲。三人小组的三个角色:教练、被教练者、观察员,好多学员恨不能每个角色自己都尝试一下。
张工是位于上海的一名还有两年退休的资深工程师,负责某产品线、但没有直接下属。他站起身来,分享完小组的讨论结果后,还意犹未尽地说道,“我以前一直对年轻员工进行技术、业务指导,但没有真正带过人,我听了陈老师今天的课程后,真是摩拳擦掌,最好HR明天就派给我两名下属,让我试试看怎么用教练技术提升他们的绩效呢!”
……
两天课程转瞬即逝,Jessie在第二天下午的课间走向陈老师,和他分享感受和收获。
Jessie说,感觉与其他领导力培训相比,陈老师课程设计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对“道”的高度重视和全面阐释。而这比那些着重于“术”的课程更难以编排,因为水准一般的讲师容易把“道”讲得教条、枯燥、不接地气。
而陈老师既能将“道”清晰、完整地解读出来,帮助管理者更新自己的思维,又辅以生动的举例,让人觉得“道亦有道”,并不是无迹可循,而是可以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流程落到实际行动中的。
同时,作为HR经理,感觉陈老师对这些课程内容的精准把握,也是他数年亲身实践的成果。只有当讲师修习出教练的状态,才能有如此水乳交融、浑然天成的“人课合一”之感。
第六回 助推环节
第二天下午四点半,烧脑的课程快临近尾声,陈老师神秘地奉上了最重要的一项“法器”- 九宫格。
陈老师说:即使两天的课程过一段都遗忘了,这个工具一定要记得。讲解完九宫格的逻辑后,先是“身体记忆”,用走位来记住九个格子的名称和作用,如果有一个格子没有记住,就回到第一格重新走一遍。
于是培训教室惊现一拨微闭双眼、念念叨叨、前后踱步的主管们。
随即又通过三人小组的演练,帮助大家记住框架和问题组。但是毕竟企业管理者没有受过专业教练的训练,在两天里既要理解教练之“道”,又要掌握教练之“术”,委实为难了他们。
Jessie在各处拍照,也看到有些主管面露难色,或者不知如何问,或者就直接给出了建议。
这时,培训教室的侧门悄悄开了,一队西装革履的老师整齐列队进来,坐在教室的最末排。
有些眼尖的学员立刻留意到了,马上问Jessie,是谁啊?
Jessie便在练习环节后,为大家介绍了这支“助推教练”天团。原来颜值极高的这四位老师,都是来辅导U集团学员九宫格应用的。他们都是五维教练认证课的资深学员,每一位都已有丰富的一对一教练经验,同时也曾担任过其他企业的助推教练。
简便晚餐后,学员按小组进入四个不同会议室。贴心的助推教练已贴上九宫格框架和问题组海报,在会议室等候。
Jessie被分在Sunny老师这一组,想着待会要四个教室观察,就选了一个最靠近门口的位置坐下。
Sunny老师是某500强企业的高级培训师,她端庄娴雅、语调温柔,甫一开场,她优雅的微笑和专业的气质、便赢得8位组员的好感。
简短的自我介绍后,Sunny老师先询问了学员对九宫格的掌握情况,1-10分打分(10分最高),大多数学员认为自己只有3-4分的水准,离熟练运用还相去甚远。
于是第一步先引领学员回顾九宫格的要点。大家还记得GPS导航方法用来厘清目标,在询问现状、困难要用到3F倾听,Jessie顿感欣慰,看来大家早年的学霸功底依然在啊!
再用两场教练接龙来帮助大家进行沉浸式练习。在游泳中游泳,知易行难啊。
Sunny老师很有经验,对大家的提问的有效性做了即刻点评。收到Sunny老师的“小红花”,主管们眼梢眉角都是藏不住的笑意。
第二轮教练接龙,白天最爱挑战陈老师的学员Julian居然主动请缨,要来做案主,请大家做他的教练帮助他。他也找了一个工作中真实的困境,即“面临客户的投诉,如何解决?”
Sunny老师和学员共同支持他进一步厘清目标后,目标调整为“他如何能调配本部门和其他部门的资源,妥善解决客户投诉”。
Jessie赶紧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收获:
这个调整不但对教练工具的训练有帮助,对管理者将思维从“外求”切换到“内求”,也很有用处呢。
第七回 助推环节之复盘会议
两个小时助推环节,气氛欢乐,而节奏紧凑,通过测评,学员普遍都提高了2-3分的熟悉度(10分满分)。
项目经理Ivy是个秀美可爱、又行动高效的姑娘,她迅速召集Jessie和四位助推教练来到一间会议室,按照议程开始复盘会议。
助推教练都非常坦诚地开始盘点,自己行动中哪些可圈可点,哪些需要提升。在这个过程中,看不到遮掩、也听不到指责,大家以中正的状态来积极讨论,寻求自我提升和突破。
Jessie不由对这些年轻的助推教练刮目相看,暗暗想着,看来Milestone的氛围真的很open,以教练理念为基础的企业果然不同凡响啊。
“嘿,Jessie,请甲方代表总结下感想呗!”Ivy调皮地眨眨眼。
“好呀好呀,”Jessie翻开自己的笔记,“从流程而言,我感觉事前的案例、海报准备非常充分,时间把握也非常精准。可以改进的地方么,过程中的标准化操作还可以提升……”
第八回 学员反馈
Jessie收到一封新邮件。培训专员Vivian已经把培训反馈统计好了。
教练领导力之道不出所料,学员对陈老师的专业度给予了最高分,其实,课程总评分100%(代表90%学员选择了最高分选项--Excellent卓越+10%学员选择了次高分--Good优秀)也是历年公司内训课的最高得分。
看到开放式问题的答案,Jessie不禁莞尔。貌似人人都爱“套路”(工具和框架)啊。
教练领导力之道按照集团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风险管理的标准,Jessie要对培训的内容及反馈做好归档,同时也需评估下培训收效,以便下一财年的培训发展的策划。
Jessie找到上海办公室的一间僻静的会议室,翻开笔记本,开始“噼噼啪啪”敲击起来。很快,一张简练的表格出现在屏幕中央:
教练领导力之道……
三天后,管理会议的午休时间,Jessie拨通了Anna的电话。
“我们刚才管理团队会议中正好讨论了陈老师的课程哦,要不要听下大佬们的反馈呀?”
“哇,好呀,都说了些啥呢?”
“且听我细细分解哦:
研发总监说: 讲师水平特别高,理论结合实践又有理论依据,又有落实的具体办法,他没有一刻是走神的,他特别喜欢这种层层递进的讲述方式。
财务经理非常同意。她说培训师在短短的时间内把各个维度的要点都说得非常清楚,陈老师本身也是业界非常知名的领军人物,同时也觉得他充满个人魅力。在最后的助推环节和小北交流的时候,她也觉得小北对陈老师的人格魅力推崇备至。
运营经理说: 课程唯一缺陷就是时间太短了。老师对时间的管控非常好,把关键点都讲得非常到位,也不拖堂。
服务部经理提到老师的效率,说效率真是非常高,都是着重讲管理实践中实战环节,没有无谓的游戏和互动。他觉得课程时间非常快,几乎没有感觉到,就已经过了三、四个小时。
技术部经理说: 陈老师讲到这些“套路”(工具)非常实用。讲述得非常透彻。
售后服务行政经理是一名热爱学习的学霸,她最近参加了三次这样的领导力培训,风格都不同。她说,陈老师把道和术都讲得很透彻。她感觉能够真正有效在于反复练习,才能够觉察出来要领,所以也下决心要多练。
让Jessie非常惊喜的是,销售总监的感悟特别深入,他觉得他所获得的精髓是在九宫格。不能够机械地套用。那这点也是在助推环节当中他很有收获,他原来认为九宫格就是一个格子挨着一个格子走下去。所以有一些困惑。在助推环节当中很好地学到了这样的一个精髓: 九宫格的关键在于灵动。教练甚至可能会从第一格先走到第三格。这点陈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其实也说了。但他本人在助推环节当中,真正明白过来这样一个思维逻辑。
最后中国区的运营总裁也做了总结,他觉得首先他非常欣赏陈老师的真实。有些领导力的培训讲师会说一些空话套话,不会将职场当中真正的现实去讨论。他指出,陈老师在这一点做得特别好,他从各个不同的维度对领导力剖析得非常清晰,而且很好地给到大家指引。”
“哇哦,太愉快了,你又给我们赋能了呢!”Anna接着说,“每次培训后,我们会积极探索新的做法,一起期待共创更多的成果哦。”
Jessie忙说,“谢谢前期你特意过来做需求调研,贴合我们企业的课程设计非常到位哎。尤其是完成助推环节,看到学员评分的显著提升,真心感谢你当初的提议呢!”
第九回 必有回响
次年2月,在瑞士的一座海拔1000余米雪山的山麓,U集团的领导力工作坊即将开场。
窗外,雪山环抱中静谧的湖面,闪着蓝宝石般的光泽。据说这里的冬潜者,视线可达100米之外。露台上身着短袖T恤的客人,一边饮酒店自制的佳酿,一边沐浴阳光。
主引导师依然是来自北美的Michael,他以思维敏捷,语速飞快著称。前来参会的有U集团瑞士、美国、以色列、土耳其和中国的同事。
甫一开场,Michael就不按常理出牌,抛出一个“学术”问题:
有谁能记得集团的coaching tips(教练流程的诀窍)?
作为辅助引导师之一,Jessie也在工作坊现场,此刻不觉一怔。
呃,一般不都是以一个“旋转木马”之类的互动小游戏开局的吗?
她扫视一圈会场,明显大多数参会的主管也呆住了。
没想到,来自苏州的主管Scott高高举起了手。Michael也没料到,眼睛一下睁得大大的。
Scott立起身来,侃侃而谈:
教练和被教练者要按90度角落座;
教练说话和倾听按照20%和80%的比例分布;
教练不要试图成为Mr./Mrs.Fix-it……
Michael叫了暂停,“谢谢你,Scott,你说得非常准确,我们这里有两位新主管,可能他们不理解什么叫Mr./Mrs.Fix-it,你能再解释下吗?……”
……
茶歇就在顶楼的餐厅,主办这场领导力工作坊的集团资深副总裁Ryan和Michael, 以及三位来自瑞士、美国和中国的人力资源负责人端着红茶围在一个桌边。
Michael对开场时Scott的表现惊艳不已:“哇,从没想到中国同事会这么主动,对教练技术又那么熟悉,答案像教科书一般完美哎!”
Ryan也接着笑道,“是啊,考虑到中国同事还是今天早上刚刚抵达苏黎世,时差都没倒过来,这也太硬核了。”
Jessie微笑着,看大家把目光都投向自己,开始讲述这一年来中国子公司在推行教练技术的努力。
“……所以说,经过陈老师出色的导入,教练的理念深深植入到管理者的内心,而思维的转变也引发了行为的迭代,不再是仅仅为了遵从流程或是听从集团HR的指令,而是我自己想要用教练技术引领下属。 从这一点来看,真正实现了从‘have it’(流程确立)到‘live it’(有效实施)的突破呢。”
Ryan放下茶杯,带头鼓起掌来。“说实话,这正是我最期待的成果呢。”
“Ryan,”Jessie说,
“什么?”
“欢迎亲临中国,你会发现更多惊喜呢!”
(全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