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哲思想法

第四章 年轻文化的前途

2020-05-21  本文已影响0人  竹筠益

费先生触到美国,通过日常生活了解着美国。他把文化比作一个人的成长。

年轻的文化,自然就是好像孩子一样的文化。他像孩子一样奇异,拥有无限可能,勇于尝试,不怕失败,不及后果地去探索,他的脾气、性格还在形成中,充满了热情、力量。

在这样“真空”的状态里,“民主”和“科学”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得很快,知识就是力量、是财富,这无疑是现代新社会发生的理想环境。

没有“生了壳”的限制,不像欧洲,他们对传统制度已失去好感,在他们的观念里,知足等于没出息,他们要确立一个和传统不同的新的生活方式。

自然在别人看来,这种“扩展心理”会激发很多不安情绪,甚至会影响整个世界的福祉。

费先生也认为,这种年轻的文化只是发展的一个阶段,等他“成年”以后,就会逐渐地过渡到“知足常乐”这样恬淡的心态上。

比如曾经的百花齐放的春秋时代,在农业成年后,就住进了“硬壳”,在硬壳里只能求生存,所以就有“克己复礼”、“知足常乐”、“平平淡淡才是”这些价值观。人们也只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求得一个平静恬适的生活。

可美国学者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机会永远不会消失,“扩展”并不仅仅局限于疆土,平面土地的扩展,也不仅仅是量的扩充,更是动力的扩展、质的扩充。

并不是像农业社会那样,你占有资源,我就没有资源。工业社会他拥有无限潜能、无限创造力,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运会带创造、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推动全人类的生活水准。

正是这样的“不满足”、“不知足”的心态,使得科学不断造福于人类。

科学是把双刃剑,只要把科学的力量用在建设上,“扩展”心理的另一面就是引导世界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尽管有时候,会用错了这个力量。可也没有必要去怀疑、排斥这个力量,珍惜这份征服困难的“勇气”,拿出前辈拓荒的精神,朝前迈进。

年轻的、开放的、无限可能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