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00个成长感悟】@Candice 052 蒋明泉老师结构
2015.04.21 广州 晴
今天学习了第二部分,挑战思维的极限,这一部分于上一个部分相比主要区别在于一个是分析案例,一个主要是针对分析文章或者长的案例,难度比前一部分增加了许多,看视频的时间也比之前预估的多了很多。我觉得这个视频需要一边看一边练习,这样才能很好的发现自己思维中的漏洞,而且更能明白结构化思维的好处。
课程笔记
2.1主要通过分析几个段落并提炼其中主旨大意来学习结构化思维接受信息的步骤。
课程开头先放了一段视频告诉我们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变化十分快,所以学习很重要,因此我们要快速找到他人结构,学会快速阅读(推荐看《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详细讲了略读的方法)。
结构化思维接收信息的步骤区分材料中的事实与观点;
找到事实与观点的对应关系;
画出材料中的结构关系图;
将内同融入已有知识结构
从大因素到小因素,逐渐分解,最后抓住重点。
这一部分提到了一个30秒的麦肯锡电梯理论,它所要求的是麦肯锡要求他的每一个业务人员,都必须有在30秒的时间向客户介绍方案的能力。麦肯锡要求公司员工凡事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结果表达清楚,凡事要直奔主题、直奔结果。麦肯锡认为,一般情况下人们最多记得住一二三,记不住四五六,所以凡事要归纳在3条以内。这就要求我们说话时要语出惊人,简单明白。
作者给我们归纳了一个公式:通过……介绍,从……个方面/事件,说明了/阐述了……
2.3 为解决方法提供一个流程
案例:1KG水放到0.7KG的杯子中?(答案:把水冻成冰)
这并不是一个脑经急转弯,而是一种被西方广泛认可的是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流程。哪几个因素影响无法完成?
第一个因素:杯子
第二因素:杯子所在的环境(环境因素)
第三个因素:水本身的因素
我们遇到问题时候,应该先确定问题的结果,再分析影响结果的因素。最后分析这几个因素的影响,进而得到结果。
那么,我们如何做到结构化思考呢,课程中提到了和上一节相同的原则:
结果原则(明确目标),分类原则(逐层分解),关键原则(抓住关键)。
第二题是关于货车过山洞前发现货物超过限定的告诉,问我们一共几种方案?
我的答案:分两次拉货物。但是,最终方案却远比我想象的要多,因为我没有找到最终结果,最终结果是送货而不是过山洞,我眼光太局限了。
解决思路:最终结果是送货(我没找到本质原因,思维漏洞在哪里呢?)
除了不过山洞,大概还又三种方案,比如:货物摆放修改一下;卸一部分;直接冲过去。
最后一步是找关键,分析哪个方案比较好。
我的感想
课程从头到尾都围绕着上节课提到的结果原则,分类原则和关键原则。用这种方法来分析问题可以把很多复杂的问题,或者无从下手的问题简单化,或者说分解。应用到我这边,其实和读文献时是一样的,先看摘要知道论文想证明什么,想给我们一个什么结果。再看它分几类表征方法,在最后分析一下最关键的部分,也就是文章的创新点。在到生活中,可能现在面临选择和迷茫,毕业后何去何从?那用剑飞的说法就是把目标放远不只是看到当下,未来我到底想在哪方面工作或者我的梦想是什么。那么我现在可以的选择又有哪些,那哪一个是最有可能最快速达到自己那个目标的。我觉得结构化思维以及上一阶段的六顶思考帽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甚至是每天日计划或者年计划的分解……
麦肯锡的30s电梯原则是比较触动我的,如何用一句话说明白自己想表达的事情,如何一下吸引到眼球或者注意,这是门需要不断锻炼的学问。我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很清楚的用一句话来概括研究生生活,以及自己一直在做的项目。如何提炼和组织语言,是我未来需要锻炼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