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与自由

2022-01-05  本文已影响0人  游侠小木客

To 儿子:

      愿你我都将拥有免于恐惧,或者不受恐惧约束的自由人生。

                                                  ——你越来越胆大的妈咪

恐惧

读《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写到有钱人和穷人的区别。

区别之一是有钱人选择根据结果拿酬劳,穷人选择根据时间拿酬劳。有钱人会选择股票盈余和利润分享,而不是较高的薪水。穷人却喜欢拿固定的月薪或是时薪,借此得到安全感。

作者在书中点破:其实“追求安全感”和“恐惧”是相似的动机,因为追求安全感是出于不安全感,而不安全感就是一种恐惧心理。

区别之二是有钱人就算恐惧也会采取行动。穷人却会让恐惧挡住他们行动。

读完不禁对号入座,发现自己还是穷人的思维,喜欢稳定的薪水带来的“安全感”,靠付出时间换取金钱。

新工作提供了一个机会,我可以考虑是否像有钱人一样行动,就是让工作薪水与业绩挂钩——不是简单的绩效薪酬,而是尽可能获得与公司收益挂钩的分红,例如股权、期权等。

所以我将会面对一件令自己恐惧的决定:例如投入一笔不小的资金去做项目跟投。但项目一定是有风险的。我该怎么办?是被恐惧所约束、等恐惧感消失,还是在恐惧中行动?

按书中提供的方法:列出我与金钱和财富有关的最大的忧虑、困扰或恐惧,向它们挑战。

- 你所害怕的情况是什么?

无非是项目失败,或者经营业绩差,跟投的资金完全损失,甚至被追责。

- 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发生了,你会怎么做?

在做出跟投的决定之前,我会倾尽所能去调研分析,多方论证,理性判断。如果做出跟投的决定,也会竭尽全力促成经营业绩提升。在我已经尽力的前提下,如果真的发生这种情况,只能愿赌服输,接受失败。

- 你还能生存吗?

家庭资产平衡表还算健康,而且还有队友这个劳动力,生存应该不成问题。

- 你能东山再起吗?

这个问题简直是灵魂拷问。因为此前已经经历过一次创业失败,原因主观也好、客观也罢,个人非常不甘心。

现在是第二次,如果再次失败,扪心自问,我还有勇气吗?

有人说:“不要害怕重新开始。因为这一次,你不是从头开始,而是从经验开始。”

这一次,我已经重新选择了领头人和团队;我带着过往的经验教训擦亮双眼;我有链接到新的人脉资源;我的头脑更加开放,预期更加实际,心态更为沉稳。

失败就像水结冰,只有停下来、不再抗争、低头认输时,才凝固成形。

热情和目标感是心中一团火,火种不熄,奋斗不止。

七岁半娃的人生规划

洗澡时,娃跟他爸聊天:

长大以后我不想待在城里,因为城里工作太枯燥了,天天上班,空闲时候又少,天天开会,天天整理一大堆文件,有时候回家还超级晚。有时候还要出差,坐飞机,提心吊胆的。而且我的爱好昆虫也没有,蚱蜢、蝈蝈、蟋蟀都很少很少。

而相比之下,农村的生活就轻松多了。种会儿地,回家歇息会儿;空闲之余还能观察虫子。多好玩啊!

所以我长大了想这样规划:

十八岁到二十八岁上大学、毕业这段时间,我打算待在北京,然后28岁之后我就想离开北京,回到老家的小村子里。然后我就开始过我的成年了。

他爸:

好。等你长大以后,你就可以决定自己的生活了。

后来我跟俩闺蜜聊起这娃做的人生规划,她们一个表示羡慕,因为自己也想回老家;另一个感叹爸爸好淡定,说娃好有自己的想法。

不工作的自由

正在看书的娃突然发问:妈妈,我长大后能不能不工作啊?

我:当然可以了!

娃:那我不就自由了吗?

我:对啊,你就可以自由地做你想做的事情。想不想知道怎样才能自由?

娃:想啊!

我赶紧在小黑板上开始写(结果娃去看书了),写完把娃拉过来,告诉他财务自由的马车需要4个车轮。

随手写

如果想不工作,那就需要获得被动收入。

娃:好的,知道了。我要回去看书画画!

第一次财务自由启蒙到此为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