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可以不恋爱--评《老师的提包》
一开始的时候,我以为这是一个讲师生之间相处和感情的故事,类似《窗边的小豆豆》那种,没成想师生是师生了,感情却远不是我以为的那么回事儿。
若说“瞠目结舌”倒也没有到那个程度,师生恋本来没有什么稀奇,忘年恋也算不上惊世之举,但真的恋了,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期。
月子第一次在阿彻的小酒馆重新遇见老师的时候,连老师的名字都已经忘记了。只不过是因为点了一模一样的吃食,所以转过头去看那个和自己相同口味的人。然后有了这本书。
应该说,这本书的整体风格符合我的审美情趣:清淡、平实、隽永。
喝酒聊天、郊游旅行,或者漫无目的地游走、不期而至的相遇……絮絮叨叨兜兜转转,仿佛只不过是些平常的生活和意趣,萦绕些若有若无细微清淡的感情。
玩暧昧从来是日本人很哈的一种感情模式,你永远搞不懂好好的A怎么就爱了B了,B又爱了C,然后C是精神病忧郁症爱无能,只在自己的世界里爱恨。然后你还没有搞懂这个智慧环,“啪”!结尾了。(汗……)
做梦的人继续在梦里沉沦,其他的人终要回到茫然不知归处的现实,而你根本不知道你所阅读的这个故事究竟是要讲一个什么意思。
搞不懂。索性就读读文字。
就文字而言,《老师的提包》算得上是本有趣的书。月子的“总是很正经地讲出让人大吃一惊的话”,老师的一本正经,规规矩矩的清酒和小菜。
如同白描一般懒懒的几笔,人物的性格和生活状态就跃然纸上让人忍俊不禁,可见作者功力深厚。洪七公说能把平常小菜烧得惊为天人的才是上好厨艺,大抵如此。
我只不喜欢那个急转直下的结局,至少,不太喜欢。就像你本来吃的清粥小菜,突然不知从哪里上来一个甜品。老师的反应频率还真不是一般地迟钝啊。可是我的反应频率更慢,压根儿就没想过要挑明些什么,或者说,我压根儿也没有看出来这是一本言情小说。
我以为这只是茫茫人海中两个故人,无意中走到一起,然后一起散散步吃吃饭聊聊过去的人、事和怀念,各自喝自己的酒,各自付自己的账。
我以为就是这样一段清清淡淡的回忆,始于相遇,止于相遇。
原来不是。
这让我有一点惆怅,比之“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还更甚。
比起甜蜜芬芳的爱情,我倒更喜欢所谓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的状态。这种心情,大概就像吃一块美味的蛋糕,吃到了头,就容易惆怅,还是每一口每一口细细品尝的过程最幸福。
我希望看到这么一个故事,也不是师生,也不是男女,只是两个寂寞的人,在偌大的城市里面,把着各自的生活和回忆,共一点默契和微温。
或许这样,又太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