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为什么会焦虑?
前几天表弟突然在微信里说,他焦虑了。
表弟今年刚逢而立之年,从刚毕业的一年换三工作,到现在在装修设计行业勇往无前也在慢慢从嫩愤青到中奋青了。因为运气太好,大学没毕业就成为拆二代的他,一毕业就在我们6、7线的市区里有了自己的房,存好了父母的养老钱,自己手上流动自己也有几十万。工作对他而言就是打发时间,逃避老妈催婚的避难所。后来找的自己热爱的设计专业,也总是过段时间就听到他又怼了老板,再过段换了公司。现在听得他说焦虑,说中年危机,第一反应先是差异,而后是释然。
三十岁真实个神奇的年岁,每个人在这个年纪都会遭遇到一个现在社会频繁提及的词:焦虑。人为什么焦虑,人焦虑为什么多数发生在三十岁?
我的三十岁也发生了三观重构的事情。之前的二十多年,我都活在我妈的不要犯错的教条里。活在学霸我姐辉煌的考试成绩下。活在我爸不欺小但怕恶的态度里。每天把自己装在一层厚厚的拘谨胆小的面具里。每当遇到需要我去做什么事的时候就整个都是愣愣的,四肢都不知道往哪摆。脑子里就会蹦出三个大字——套中人。我曾无数次想过,如果我是不是我,如果我是我姐多好,做什么事都是对的,说什么笑话都那么绘声绘色。讲笑话这个技能,在我们家被定义为有才华的表现。姐姐每次回家都有一堆讲不完的精彩笑话。而我要努力观察积攒素材,回来讲的不是太过平淡,就是我说完他们还没有懂,要不就是自己先笑到喘不上了气,没办法好好讲话了。这曾经是一度让我自卑的理由之一。可能我现在这么喜欢四处观察就是那时候开始的。
说回让我重构价值观的这件大事。其实站在我现在的人生阶段回看,那真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一件事——爬山。我后来喜欢爬山也是由此开始。姐姐单位组织公司员工爬山,因为人太少,可以带家属,我姐特别大方,一次带俩,我和二师兄。那次徒步路线就是初级的吴越古道,从平缓的土坡一路缓慢的爬三个山头到达最后的目的地安营。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徒步,一路没有章法的乱走一起,保证队伍中间的位置,一直到最后的一个山头,那条土路周边长满了一人多高的灌木,小路窄的仅仅荣一个人通过,我们一行二十多人在最后这个地方又狭路遇到了另一支队伍,大家只能排队行走。前面的人走慢一步后面的一整队人都要等一阵子。身体已经大汗淋漓,腿像灌了铅,肺里像有烤箱在炙烤,呼吸的声音像大风箱呼呼作响。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停下来,哪怕歇一分钟,不,几秒都行。可以身后紧跟在后面那个人跟永动机一样,让你觉得你停下后面就会撞上来。就这么一边想要休息,一边又劝自己再走几步再走几步就到了的谎言中,山顶真的就到了。爬到顶的时候回看来时路,依然涌动着攀爬的人头,不管山有多高,路有多远,只要一直低头踏实走自己的路,总有到达峰顶的时候。在山顶回看来时路和山下的风景的一刻,会发现一切都是那么的值得,那么得自豪。那一刻让我知道:路,自己走过的会有独特的风景,区别于任何一个人。路上的甘苦,景色只有亲身经历过的才会懂得。
回来的大巴车上领队要求每个人都说下自己的感受,一个学历很高,工作能力很棒的姑娘的话,我此生都不会忘记。她说,在爬山的过程中太累了就像放弃,就像坐下来歇歇,可是在那么狭窄的山路上她停了后面的人就都要因为她而停下,因为她的放弃要让那么多人也放弃,她承受不了,只能咬着牙,一点点慢慢的爬,迈一步就是向山顶靠近了一步,就在这样一点点挪的情况下,她终于爬上了山顶,几十分钟后她又可以重新上路了。在那一刻,我觉得这分明说的就是我的感受呀,我一直认为只有我很怂,想放弃这种失败者的念头只有我这个生活的手下败将有才理所当然,没想到能力这么强的人,一直仰视的人原来也跟我一样,原来大家其实都一样。都有力有不逮,都有不擅长,都有会失败的情况,我并不比谁更失败,我也不比谁更笨拙。我其实也跟其他人都一样,有能力,有恒心去干一件事情,只是我可能用的方法慢了一些,反应比别人迟钝些,但是只要低头看路,绕几个弯终会到达大家共同要去的山顶。那一刻我好想听到了我保护套碎裂的声音。也是从那一刻开始我开始接受自己的胆小,拘谨,紧张,不会讲笑话,没有魄力等等。
三十岁,没有了年轻的英勇无畏,或者叫无知者无畏更贴切。没有了年轻的怎么吃都不发胖的胃口,没有了加班后打鸡血一样的亢奋。有的是知道生活的边界在哪里,有的是对生活的反思,对人生意义的寻觅和定义,有的是坚守自己的信念,减少心力的消耗,有的是充实思想的脚步,控制欲望。
表弟最后问我,为什么人三十岁就会开始焦虑呢?我想说因为你知道你的不可能是什么,因为你知道了敬畏,因为你知道了生活的真实残酷的面目,因为你在生活的苍凉中苦苦寻找着希望和生存的意义,因为你知道了......,最后我能说,因为你看清楚了平凡的自己,你要开始学会接受这个你一直回避的真实世界的样子。
二十岁,我们都有天真憨气的样子,三十岁,教会我们思考,接受和顽强。感谢我的三十岁如期到来,感谢她让我长成自己的样子。岁月镌刻了我们脸上的皱纹,也赋予了我们思考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