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随笔

瑜伽日记丨《 高阶体式和瑜伽 》

2019-08-16  本文已影响7人  王芊骅

室利 . 阿罗频多 在 《 瑜伽箴言 》第十九章 《 超心思的性质 》上讲:瑜伽的目的,是将人提举,从寻常心思的知觉性,隶属于情命和物质 “ 自性 ” 的管制,且全般范限与生,与死,与 “ 时间 ”,与心思,和身体的需要和欲望者,提举到精神知觉性,在其本性为自由,且运用心思,生命,和身体的情况,为精神之所认可的,或自体选出和自体行表着的决定,运用之于一自由底自我知识,有体之一自由意志与权能,有体之一自由悦乐中。

“ 这便是在我们生活其中的寻常生死心思,与我们的神圣永生存在精神知觉性,即瑜伽的最高结果。”

前些日子,在  Trinergy Tribe 的瑜伽群里,迎来了一场友谊辩论会,我也趋前,希望在一片瑜伽土壤丰厚的泥土里,去迎接一场友爱而有意义的讨论,好领悟和解读更多的思想。当时大家的畅所欲言有种 “ 百家争鸣 ” 的快意,我想,那应该是瑜伽人渴望且寻觅着的一方领土吧,大家都有种 “ 错影不惊,物我两忘 ”的酣畅淋漓 。

起因是 《 云来雨去 》 里的一句话:“ 我只知道,每当坐在垫子上冥想,不期而遇会遇见一场生活里值得深思的事。比如爱恨,比如离别,然而是怨了恨了,怨之镂心恨之刻骨了,也不过是将自己囚禁在思想的桎梏里罢了,人世间的一切,还不是那天上的云来雨去,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一个活泼的南方女孩首先对我的冥想理解提出了质疑,她理解着的冥想是:“ 在念头升去的时候觉知,然后去观察,就不管情绪,不管它的好与坏,去观察就好,只要这个情绪不伤害身边亲近的人,然后和情绪和平共处。”

这个论点,得到了大部分的支持和认可,多数认为不去和情绪对话,只是看着它自由的悠走,望着它远离;我则认为应该面对情绪,和它谈谈心,就似面对生活的际遇,挫折,不愉快,知道它的来去,理解它的来去,尊重它的来去,使之完成 “ 净思 ” 的一个过程,而非只是任意随它去。

同样是 “ 云来雨去 ”,不把思想桎梏在情绪里,让情绪像天气和云朵一样,自然的来,自然的走。一部分是认为 “ 心不跟随 ,不用去谈,不用去理解,只是看着。”;我理解的是 “ 心跟随 ”,去面对,之后去化解,达到 “ 净思 ”。

如果按照阿罗频多在瑜伽箴言里的解释 “ 在其本性为自由,且运用心思,生命,和身体的情况,为精神之所认可。”那么,我想,或者是需要一个面对,思想,和谈心的过程的。

瑜伽日记丨《 高阶体式和瑜伽 》

《 瑜伽经 》 Ⅰ - 41 :纯净的水晶会接受它最近物体的色彩,心也一样,当心清除了意识,波动时,就会达到与专注的对象同一。这个对象可能是粗糙物质,也可能是感官,或者是我慢。这种专注对象的同一被称作三摩地。

瑜伽人都知道的,冥想的梵文就是三摩地。

我于是懂得:冥想,并不是什么都不想,不是睡觉,也不是 “ 空 ” “ 无作为 ”了,而是我们心灵居住的地方,是心灵的家乡。这和阿罗频多所诠释的瑜伽为 “ 净思 ”的过程,意思要领同一;那么,即然是 “ 净思 ”,则肯定是有一个 “ 思 ”的过程了。

或者还有其他更深刻的诠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始终相信这世上并无绝对的对错。

只是自己所理解的 “ 冥想 ”不应该只在垫子上,不应该是坐在那里什么都不想,或者胡思乱想,而是生活生命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在于 “ 全情的专注 ”于当下,而这种 “ 全情专注的当下 ” 就是三摩地,在瑜伽体式和冥想里,我始终做不到,可是打字和写字时,却能完全领悟和达到 “ 当下 ” 的境况。

上午的阳光定定的温暖着,为了这一场质疑,我伸手接着友爱的手,当成一个作业,细细的思想着。

这和佛家里的 “ 空 ” 似乎有异曲同工的妙处,“ 空 ” 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 “ 空中万有,什么都有,只是还原它本来的样子。 ”所以, “ 冥想 ” 也并不应该是完全的放松,什么也不想,恰恰相反,它在于 “ 清醒 ” 觉知之下的 “ 完全沉浸 ”和沉淀净思里。

有人发出质疑:只练习体式就好了,想那么多做什么?只练习体式,也没有什么错,然而,那不是瑜伽。

“ 自然自在 ” 瑜伽馆主王震说:“ 不学 《 瑜伽经 》的瑜伽修行,很空洞。”我支持这句话。

很多时候,文字不一样,但是语言是通的,随处谛听生活,也是瑜伽的一部分吧。

事情都是纯白的,

向前走把墙推开 -----

形式不是灵魂的道路,而是它留下的脚印。 ( 顾城 )

瑜伽日记丨《 高阶体式和瑜伽 》

如果瑜伽的精神是内心深处一棵看不见的树,那么有没有人细心去想过:它长出的叶子,生出的轮痕是由什么构成的?只有从树的内心去感受它,才能明白它生命精神的花朵;可是如果只是从外观去看它,瑜伽体式,就是显示生命和花朵的 “ 具体形式 ”,不是吗?

人喜欢本末倒置,是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更简单明了。毋庸置疑,走捷径更快;然而,如果真的去掉瑜伽 “ 核心 ”和 “ 髓 ”的精华精神的部分,只是体式存在,那么 “ 瑜伽 ” 还能不能够 “ 成为瑜伽 ” ?

答案是不能,因为体式,从来都不是瑜伽;瑜伽,是一种状态,只有当体式达到瑜伽精神的状态,这才是瑜伽;所以,瑜伽大师都告诉我们:瑜伽,在生活里。

瑜伽的根,是 《 瑜伽经 》;瑜伽的体式,是大树的枝叶。

更多的人,选择相信瑜伽,修习瑜伽,是因为在瑜伽的国度里可以寻找一块和平宁静,和春阳处处的心灵净土,那是人类的方向;然这渡海里的身世,只靠练习体式,似乎难以实现内心的归属,就算是达到高阶体式无论那一个级别,也厉害不过体操,厉害不过武术,而我们独独只偏爱瑜伽这方乐土,不就是在于它思想和心灵意识自由的独特性吗?

练习瑜伽者数以千万计,高阶体式练习者数以万计,艾扬格大师只有一个,《 哈他之光 》的作者只有一个;巴坦加里只有一个,《 瑜伽经 》的作者只有一个。

然而,如果没有 《 瑜伽经 》 和 《 哈他之光 》,那么 《 传承 》和 《 瑜珈玛亚 》也将失去它应有的意义。

“ 宇宙自我的领域密不可宣,其要旨秘藏在奥义书里,它们构成吠陀文献之精义。”

《》 白骡氏奥义书 》

我佩服那些高阶体式的练习者,他们都拥有自律,坚持,和持之以恒的决心;然而,任何一种在某种领域达到巅峰的人,都具有相同的精神;我们只能说那是体育精神,成功精神,但并不是瑜伽精神。

瑜伽,始终要回到生活之中;在万里之遥飞跃思想的海洋,生命的大泽,越过暴风雨,一一解决生命的碍障:体式,和精神同步;精神,由体式表达;“ 形式不是灵魂的道路,而是它留下的脚印。”

日影开始西斜,此刻我的心,又一次趋于安定。无论站于漠漠的水边,荒芜的野山峻岭,只要有心之所向,那仰望天空的姿势,都会成为理想中的现实,带领我们走向心灵的田园和一个叫做 “ 家 ” 的地方。

这便是在我们生活其中的寻常生死心思,与我们的神圣永生存在精神知觉性,即瑜伽的最高结果。

瑜伽日记丨《 高阶体式和瑜伽 》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