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故事一样的五条人
这个夏天,没有意外,《乐队的夏天》第二季的开播了。
但是,意外还是发生了。一个不知名的乐队用方言唱了一首“道山靓仔”,分数很低,直接就被淘汰了。
我以为他们只是土萌土萌的民谣乐队,没想到,在歌唱完后,他们的精彩才开始。
他们先是做了一件全场的工作人员集体懵逼的事:临场换歌。舞台、灯光、歌词都没跟上。
惊讶的同时,更精彩的还在后头,自封为“农村拓哉”“郭富县城”的仁科,在台上和马东等大乐迷聊天,就是一场脱口秀表演。
你们打架吗?“我知识分子,不打架”;
听不清歌词?“请大家买唱片”;
表演风格是什么?“有空打电话给我吧,我晚上睡不着。”
被淘汰后还不忘安慰“生无可恋”的导演说,“没关系,我觉得你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
……
还有他们浑然天成的气质。小镇青年,本土,粗狂,但是又精致,浪漫,让全场都欢乐了起来。
就这样他们火了。
还是以为他们只是土得真诚吸引了我们,然而我错了。原来他们出道十几年了,有一百多首原创歌,参加了一千多场演唱。
2009年,南周在年度音乐的授奖词中,这样写道:
“它所富含的原创性,彰显了音乐的终极意义——吟咏脚下的土地和人。”
而且,仁科真是文化人,登上热搜的那一天,仁科正在作家张晓舟的家里看齐泽克。
他们的生活在故事里,歌词是故事,唱歌是讲故事,聊天也自带故事的冲突起伏,猜不出他们要说什么。
“乐队的夏天”好像也刻意打造他们的意外性。比赛被淘汰了三次,最后获得“乐队的夏天”第二名。
最后,他们拿出了写有“五条人”Logo的塑料袋,把奖杯装进去。
太酷了吧。像我这样的底层人士,多少次心中想洒脱一次,真正落实到行动时,特别拧巴。而他们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做了,一点都不装,难道生来如此?
他们就这样在我心中涌起崇拜之心。
或许爱屋及乌,我把他们的歌全部都听了一遍,像“阿珍爱上阿强”、改编伍佰的“last dance”、“梦幻丽莎发廊”一直循环播放。
音乐如他们的人,像故事一样。我喜欢故事一样的五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