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个3400字【剩下86400字】

日子过得好快,听说这周要上六天课,因为补五一小长假。这么快就到五月了,一年过去了将近半年的时光,这块半年的日子里好像啥都没干。想要好好写文章,想好好好学英语,想要好好准备考试,想要好好做卫生,想要好好鸡娃,想要好好照顾自己,好吧,可能想要得太多,啥都没有。
人和周边的环境以及自然时间环境是一个大整体,而且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我今年想明白的一个道理,我想做的这一切都有相同的答案,或者说相同的方法,但是我在最底层的基础那里差了,所以一直无法获得自己想要的成功。那就是生活作息习惯。任何一件事的成功,一定是来源于积少成多,量变引起质变。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开始,然后坚持,为什么总是败在坚持那里,因为我没有固定的习惯,为什么无法形成固定的习惯?因为我自己本身的作息就是混乱的。
读书期间,生活很有规律,早上按时起床,吃早饭上学,上午四节课,下午两节课,下午回家吃饭做作业然后玩一会或者看一会电视,就睡觉了。周末也很有规律,不用上课外班,每周父母都会带我去公园玩。在那样有规律的生活中,即使我没有额外的学什么,自己的底子也不差,想要的成绩也在那里。
可是现在,有时候早起,有时候晚起,有时候出去玩,有时候娃在家上网课,有时候还要面临生活中各种突然事情。想要早晨看书,看一周,没看一周,想要娃早餐晨读,读两天,又忘记了。想要坚持每天写个一小时,可是又因为周末或者外出办事就忘记了。
记得,有一篇考研英语二的阅读理解文章讲过这个类似问题,为什么我们现在没有时间阅读。我们从网络上学到各种读书的方法,做好各种阅读计划,就是无法实施。因为,阅读这件事是不是我们唯一要做的,我们更重要需要做的是其他的事情。所以,我们总会先去交个水电费,或者先去买个菜啥的,然后等闲下来时再去看书,可是等没事了,刚翻了两页书,就发现自己太累,提不起精神不想看了。即使到了计划阅读的时间,在看书的时候,脑子里还是会飞过各种等会需要做的事,和那些没有完成的事。文章最后,给出的意见是把阅读看成是你生命中,或者这一段时间中唯一要做的事,没有其他事了,其他事都不需要做了。读书读累了,或者读不下去了,可以借由换思维的时间做别的事。
所以,一段时间里,不要给自己安排太多最重要的事情。像小能熊里,一天要事就是3件,很多书里和人都说过这个事,我现在发现我只有在写下来的时候,才在思考,才在做联接,为什么最多只能给自己定下三件事,不能再多了,很多时候,有人建议只要定一件事,人的精力真的有限,如果需要深度,一定是需要花费时间的,而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奢侈的,一天只有24个小时。
想一想,那我究竟要做好的三件事是什么呢?带好娃,准备好考试然后保持写作。写作可以成为我的思考,对于前面两件事的总结、复盘和思考,那么我每天的时间就可以分布在前面两件事上,即使这一年里还有其他好的事情吸引我,也请放下,有缘的事情,终究会跟我有缘,今年错过,明年也会继续来找我。如果没有缘分,我也争取不到。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自己。
昨天看到一句话,成为一个思维成熟的人。思维成熟应该指得不是思维定式。应该是面对任何不同的问题都有会全面和深入的理解,以及有个人特色的分析。应该也不会偏激。我们不再只凭情绪、感觉来处理信息和做决策,而是会理性分析、挖掘本质、抓住关键。能够发现底层的本质,解决关键的问题。不会着急去表达自己,因为自己的内容永远不会雷同与其他人。这个世界,在文化的国度,我想一定是没有唯一答案的。
昨天开始给女儿做识字启蒙了。我信奉的育儿思想是:动待花开。只是在动待花开的这个过程中,度在哪里,体系在哪里,目标在哪里,这是需要我作为家长真正来做的。特别是坚持这件事,首先坚持这件事本身很重要,是决定事件成功的关键因素,不坚持基本很难成功;其次,坚持的方向也很重要,也许十年前的方向和今天的方向是不一样的。也许一年前坚持的方式,在第二年可能发生了变化,家长是不是有意识能分辨出来?还有就是也许方向发生了变化,但是自己曾经坚持的方向并没有发生变化,这个变化可能会导致跟当初目标相反的结局,是否又有分辨的能力?再次,坚持也是有方法的,是拼死枯燥的坚持,还是有更好地适应每个人的不露痕迹的坚持方法呢?
当一件事看不到头,看不到结果的时候,该怎么办?用快乐的方法,让目前的事情维持下来,日更一卒。有人说英雄不是敢直面惨淡的人生,而是在面临惨淡的人生的时候,在经历看不到头,没有希望的生活时,仍然选择不放弃,过好自己的每一天。我就是太容易放弃,今天看到一个专家说这个方法好,就像用这个,明天看到另一个教授说那个方法好,就换那个。其实,我就是不愿意在平凡枯燥的日子中坚持下去,用另外一个会更好的借口,逃离手上那些枯燥的事情。
所以,我应该给自己做任何事情一个不短不长地时限,给自己一个每天完成的量,可以看到变化的量,慢慢去完成。无法量化的东西,就用自己做的表格来量化,记录下来告诉自己。
昨天开始,又把曾经的《我会读》翻出来,我发现自己买了很多很有用的书,就是没用好。这套书给儿子买的,儿子没怎么用,现在开始给女儿用了。儿子当年识字,我可是把他逼哭好几次,虽然我觉得方法不对,但是儿子在读书后没有因为生字为难过,因为没有学过拼音,倒是因为拼音导致他信心有受打击。还好,拼音这个内容我还能给他补上去。现在想想,补拼音时我用的鼓励方法,他很快就学会了。识字时我用了愚蠢的方法,学了很久,而且还痛苦,现在我可一定不会再这样带娃学了。
《我会读》昨天选了一本读了第一个故事,女儿目前只有百来字的识字量,比她哥哥上幼儿园前差多了。但,我相信她会很快学会,因为她的学习是主动的,不管她的动力来源于何处,她有学习的内驱力。她的内驱力来自于她是老二,天生就有竞争的意识,我们从来没有这样要求过她,她爸爸更是对她宠爱有加,觉得女孩子学习好不好无所谓。但是,可能孩子生来就会争取父母的爱,她可能决定听话的孩子,或者看到爸爸妈妈对哥哥的学习要求,觉得她一定也要成绩好,才能得到父母更多的爱。
所以,我现在让哥哥晨读,没有对她有要求,她天天跟着哥哥一起起床,也要晨读。有的时候我没时间管她,她还会很着急很生气,没有让她晨读。因为她不识字,很多诗歌文章读不完,她会不厌其烦地来问我和她爸爸,我们还经常不耐烦地回答她,我有时还不想告诉她【我也不知道当时怎么想的】。所以,现在她能指着读一些书,不是因为她识字,而是她自己记下来了,是通过背诵的方法读出来的。
有两个孩子的好处时,大的也会跟小的竞争。今早两个人起来晨读后,早饭时我跟他们爸爸说,今天两个人特别棒,今天晨读地很愉快。女儿马上对我说了一句,昨天幼儿园学的英文“good morning!”我笑着回答她,然后说不错呀,还会主动用英语打招呼了。高傲的哥哥,这时也奇声怪调地说一句“good morning,臭念念”,我心里明白,哥哥也想表现得更好。我马上说,哎呦,哥哥竟然会主动跟妹妹打招呼了,太有爱了。妹妹你也要跟哥哥说早上好啊。
好吧,一早上,就在这样的彩虹屁和愉悦的氛围中渡过了,我很喜欢这样的早上。我也学会了接纳,我知道我儿子早上没有刷牙,如果我叫他,他一定会不愉快。我想未来,有一天他遇到一个喜欢的女孩,说他牙黄,或者等他牙痛去医院的时候,他一定也会发展出刷牙的内驱力。等等他吧,也许他这时还保留着对我天天管教他的逆反心理呢?给他一些时间去消化这件事吧。
我很喜欢这种,每个人都愉快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我也就不会有压力,那么我多做一点点,我心情也很好,也很情愿。
我想,今天要做一个表格,晨读表格一个,带女儿识字的表格一个,提醒自己。其实,昨天晚上我都不想带娃识字,思来想去好久,想着也就十分钟的事情,那我还是尝试一下吧,毕竟故事我给女儿讲得也不多。还是对女儿有弥补的心态。我发现,其实每天也许花的时间真不多,但是就是需要坚持下来!
孩子们需要爱,他们就能做好自己,因为他们不需要再向外去寻找生存的基本——来自父母给的安全感。他们有了安全感,对自己有自信,那么他们就能顺应自己的天性开始发展自己的智力、能力和认知。他们就用内耗了。作为我自己,我能娃的究竟是什么?我这个人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没有渊博的知识,也没有富可敌国的财富,但是对于我自己的孩子来说,有他们需要的爱,对他们来说抵得上生命的爱,所以,我只有这一样东西能给他们,我为什么还不能好好给他们呢?
做好自己,爱好自己,才有能力去爱孩子和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