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思考】对比阅读,深度思考

2019-07-29  本文已影响0人  实验小学吴雪凤

  实验小学吴雪凤

《写作教学的智慧》第五编是王世发和王佑军两位老师的《作文课程化》,本编展示了三个课例《详略处理得当》《写人以必事先》《文末点睛成绝唱》,每一个课例都显示了作文课程化的理念:1.教学内容序列化;2.教学进程模块化(课文引路、技法体验、佳作赏读、习作试评、病文升格、真题演练);3.教学方式活动化。这些案例都给了我不少的收获,促我去思考。

三个案例中都有“习作试评”这个环节,跟着老师的指导,我让自己像学生一样去思考,对出示的美文或者学生习作,试着进行赏析和评析,发觉还是挺难的,具体存在的问题是:1.有的段落不知道妙在哪儿;2.有的段落知道好在哪儿,但是却不能用准确的语言去描述;3.存在认知上的偏差。当我不能用准确的语言去表达的时候,突然想起了余映潮老师在做讲座时,在课件上展示的那满满几大张文章赏析的词语,如果我也有这样的积累,今天的赏读就不至于感觉这么难了。我今后需要做的是多了解赏析方法,大量积累赏析的词语,多试着去练习赏析,提高自身的赏析能力。

在教会学生赏析的过程中,出示范例确实很有效,我也是对照着老师的范例试着去赏析才勉强做到。如果老师只是说名词、解释理论,而不做具体的示范,我很难真正的理解,很难做到独立的赏析,做师尚如此,何况学生!很理解本次工作室的作业,要求我们对至少四篇文章从写作角度进行赏析的重要性。

《文末点睛成绝唱》这则案例让我想起了刚读完的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六讲》一书,关于“什么是坏的语言”一讲中,列举了诸如“然后病、连词病”等十六种“坏的语言”,其中提到了“大脑袋病”和“大尾巴病”。“大脑袋病”指的是“堆砌名言、哲理、诗意开头、套话”等等开头方式,“长尾巴病”指诸如“点明中心”此类的结尾方法。他认为,好的故事,往往不把所有的意思写出来;只有在作者要讲的观点,一般的人怎么也想不到、读的人有耳目一新之感时,才要写。

训练学生学习开头、结尾的方式,是我们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会注重的内容,告诉学生作文讲究“凤头、猪肚、豹尾”,还总结了很多开头、结尾的方法。

如郑西银的案例《拟写精美的作文开头》就训练总结了三种作文开头的方法:用精致的情景创设意境、用浓郁的情感点燃中心、用精巧的悬念扣人心弦。每一种方法又都分成几种切入策略,比如“用浓郁的情感点燃中心”又分为如下切入方式:连续反问引情、反复铺排蓄情、借物感慨含情、正反对举显情。还列举了很多精美的开头方式,如引用名言、引用诗歌、引用俗语、设置题记等。案例《文末点睛成绝唱》中总结的结尾技法:直抒胸臆、前后呼应、铺陈排比、展开想象、环境烘托、巧用问句、卒章显志等。

对比这三位名师的案例会发觉其中有互相“矛盾”之处,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去理解,他们所面对的学生不同,看到的问题不同,出发点不同,训练目标不同,所处的学段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观点和做法,没有优劣之分。虽各有各的观点和做法,但都能说出这样做的“道道”,能自圆其说,自成体系,展示作为教师的“专业”性。作为读者,在观摩案例、研读书籍时,要多思考,保持对事物敏感的批判和独立的思想。站在巨人的肩头,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