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察日记:不说硬话,不做软事

2023-08-20  本文已影响0人  风轻扬11

以前看到“不说硬话,不做软事”,就当作人生箴言了,觉得人生已经不容易,再不过过嘴瘾,一吐为快,那得多么痛苦呀。

十多年前共事一位同事,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不说硬话,唯唯诺诺的,点头哈腰,真的很能忍奥,碰到事情也是和颜悦色那种,从来听不到一句发自情绪的话,厉害的话。

现在该同事已经是区域总经理了,从一个销售经理一路走来,真的是能屈能伸。而如今的我回顾当年他为人处事的风格,才发现所谓很有个性的自己,其实根本没有长大。

忙碌的暑假本来两周就要结束,还是在疲惫中出了一个岔子,课间休息时,一个孩子自己玩耍摔倒在地,下巴磕破翻了肉。

在隔壁教室的我等到主课老师的喊叫声,跑出来时头脑一片空白,面对流血的孩子,慌张的老师。第一反应就是打电话安排其他老师看护教室里孩子,其次联系家长告知家长,我们马上带孩子出医院。

看到孩子捂着下巴用的餐巾纸,我马上想到学校的医药箱,给孩子换上药用纱布,然后去对面的社区医院。

主课老师给家长打通电话,絮絮叨叨说了一通话,家长勃然大怒,我脑子嗡的一声,怎么可以说那样的话,全是往外推的话,什么孩子自己摔的,她在清理垃圾……

带着孩子去社区医院处理下流血,孩子很镇定,流血很快止住,打车去附近的大医院。

回头看看,我对事情的严重程度判断还是不够清晰的,好在我们在决定时,都会问询对方,主课老师一直跟着。

主课老师的话使后续事情处理变的复杂。一周后,孩子伤口拆线,谢天谢地,伤口的疤痕还好。孩子自己说不大,孩子的妈妈还是忍不住哭了,一个女孩子,为什么是我们孩子…老师干什么去了……

我已经可以深刻共情对方,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考虑。尽管在我看来,这些伤口在农村长大,我们身上算不了啥,谁长大,脸上,眼角没有磕过几个伤疤呢?

从头至尾,我一直表示理解,点头称是,主体的我非常稳定,该承担的责任一定承担;作为情绪发泄过渡的客体,孩子的妈妈,姥姥,姥爷一起指责、抱怨、怀疑……我想象如果我是她们,有这样的情绪是人之常情,而我面对这样的情绪也是必须的。

认知变了,行为也变了。我不再自艾自可怜,觉得自己付出那么多,家长怎么这样对待我们。

心中没有受委屈与伤害的感觉,而是共情与歉意,内在的感受变了,整个外在人的状态也变了。

一方面我是主体的我,需要直面问题;一方面我也要成为包容他们情绪的客体,像一个大容器一样包容、过滤。

我说的最多的话是往前看,感谢此事让我们对安全工作的提醒,再培训再培训;也给孩子以及家长提个醒,孩子马上上小学了,孩子多,老师少,孩子要注意自己的安全,课间不利于安全的动作不能做……

有同事建议我不要太弱了,该硬气,硬气,孩子课间自己在教室里把自己摔倒,我们是有看护责任,也不是全部责任呀……

我笑了笑,有些话点到为止。家长也看了视频,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子,家长自己也知道,我要做的,就是做好我可以做的。

最打动人心的还是孩子的纯真,孩子妈妈不断提醒孩子不能这样,不能那样,但孩子一直说没有事,是自己磕到的,伤口也不大,她还蹦蹦跳跳,大大咧咧的。孩子就是孩子,跟我说再见时,想她的主课老师。

人在事上磨,事情让我们更清楚看清自己。

从开始蒙蒙的,到冷静下来的处理,请教同行,三思而行,上升到理性层面。慢慢体会到有人成熟的早,而有人成熟的就晚,比如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