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与教师的变化
迷茫于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翻开王荣生教授的《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十四讲》,读到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钟启泉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解读内容,记录下自己的学习笔记。
“课堂不变、学生不变,课堂若变,教师要变,教师的角色也要有变化。教师怎么变?就要课例研究。怎么进行课例研究?(1)规定每个老师一定要上公开课,这个公开是指老师之间互相切磋、互相研究的过程。规定一个老师一年一定要上三节公开课,每一节公开课的后面,都要有两节课时的研讨。(2)老师上课要引进三种活动,这样教师一言堂的情况就自然会得到缓解。第一种活动是,教师编制的学生自主活动作业。这相当于杜郎口的经验。第二,小组讨论。你去欧美国家听课的话,你就会发现没有人像我们老师这样一直在准备讲什么东西,然后由老师一个人一言堂。都是小组讨论的形式。第三,简短分享。就是不同小组、不同专题,进行不同的讨论,然后再让学生们进行简短分享。以上三种活动一旦引进到教育当中,教师一言堂问题就自然瓦解。”
“教师怎么变?就要课例研究。”课例研究,于我,听说过很多次的一个名词而已,从没有做过,更没有参与过相关的活动。
早在2019年去上海铭师培训时,记得一个杨教授用了一下午的时间为我们培训了课例研究,当时听了之后感觉很好、很实用。然而,回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之中,却从来没有实践过。
今天读到这里,我了解了如何进行课例研究?但是,具体的操作细节,我似乎还是有点一知半解。迅速打开百度进行了解,可是由于专业性强,我只捕捉到了:“课例实施过程由两个基本环节构成:第一,教师上课,集体备课;第二,集体研讨,方案修改。课例实施的过程就是这两个环节的循环推进。通过两个环节的反复实施,最终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课例。”
课例研究,应该成为自己心中的真心改进、提高和改革的愿景,更应该成为学校要全面启动的听评课的制度,这样的话,我们将越来越走向专业的教师,慢慢实现“反思性的实践者”的美好愿望。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