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余莺儿:成也甄嬛,败也甄嬛
余莺儿,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宫女,只因除夕夜在倚梅园中偶然听到甄嬛的愿望:
愿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冒充除夕夜与皇上相遇之人,得以获得荣宠。之后又在后花园中冒犯甄嬛,被皇上当场看到,从答应贬为官女子。
一朝回到解放前的余氏,却没有为此而清醒,反而怨恨甄嬛,成了华妃和丽嫔的工具。指使花穗和小印子在甄嬛的药中下毒,事发后成为待罪羔羊被打入冷宫。
此时,甄嬛及时的让皇上知道自己才是除夕夜在倚梅园中许愿的女子:
但愿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自己才是与皇上偶遇的女子,使得皇上立马改变了心意,赐死余氏。
余氏在皇宫中的起落,可算的是:
成也甄嬛,败也甄嬛
余氏的一朝飞上枝头变凤凰,又迅速的失势,最后被赐自尽。简直快流星一样,匆匆的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何其的幸运,又何其的悲哀。
纵观余氏的起落,可以让我们明白几个道理。
1. 无知,是要付出代价的
除夕之夜,倚梅园中,明明不是余氏自己许愿“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更不是自己偶遇的皇上。但是为了能获得皇上的青睐,为了能够飞上枝头变凤凰,愣是冒充甄嬛。
其实,冒充甄嬛事小,最重要的是,欺骗皇上。欺君,那可是杀头之罪。
余氏,作为一个宫女,连这点小常识都不知道,可真是无知到了极点。
最后,她的死,也是因为欺君,就象皇上最后说的那样:
她欺君罔上,竟然敢自称是那日在倚梅园与朕说的人,借此攀附皇恩。
她屡屡以下犯上,朕都念及当日情饶过了她,如今却是罪无可恕了。
所以,余氏的无知,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
2. 不读书只看到风光,读书看到了风光背后的危险
余答应得了皇上的眼之后,封为官女子,又会唱曲,为皇上解闷,又被晋升为答应,还被封为“妙音娘子”,可算是一时风光无限。
欣常在的宫女拿着的风灯不甚掉落地上,惊了余氏的驾,她一个新贵就敢把欣常在打入慎刑司。
对于这件事情,浣碧想到的就是“在宫中没有恩宠真是可怜”。而甄嬛想到的却是更深的一个层面:“余氏恃宠而骄,夜半高歌,又把欣常在关进慎刑司,倒是好事”,说明余氏是自寻死路。
余答应与沈贵人在路上相遇,稳稳的坐在软轿上,趾高气扬的让沈贵人让路。沈贵人可是生生比她高了两级,人家还出身高贵,有极硬的娘家。
而余答应这个没有读过书的女人,对这些都看不见,只看到了皇上宠着自己,自己就可以风光无限,完全不把其他嫔妃放在眼里,一点都看不到风光的背后,是整个后宫的女人恨的牙痒痒,是无数的冷枪暗箭。
浣碧和佩儿路遇余氏后,浣碧就酸溜溜的说:
本来一样是宫女,她唱个曲,摇身一变成主子了,而我们呢,去内务储拿份例的东西都要看人眼色。
浣碧和佩儿两个丫头,没有读过什么书,看事情只看到表面。只看到余氏唱个曲,就成了主子了,说话的口气完全是羡慕嫉妒恨,完全没有想到余答应一个既无娘家后台,又得罪了一后宫的女人,哪天失去皇上的宠爱,该怎么活呀,等待她的将是无底的深渊。
这些潜在的危险对于浣碧来说太深,她完全想不到,只看到眼前的光景。
所以读书和不读书,对同一件事情,看到的深层次的含义完全不同,不读书只看到表面,而读书之人却能看到表面背后的真正的含义,这才是读书的根本。
3. 得罪不该得罪的人,咋死都不知道
皇上身边的太监虽然地位不高,但是一天二十四小时的与皇帝朝夕相处。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些太监对皇上的影响可是不敢小觑,权利也是极大,随便不经意间上个眼药,递个小话,都可使一些王公大臣,后宫嫔妃从高高在上的位子上瞬间跌落下来。
特别是对宫中的嫔妃,更是巴结收买皇上身边的太监。
就像甄嬛怀着果郡王的孩子想回宫,还不是买通了苏培盛。苏培盛把皇上从皇宫中引向了甘露寺,又从甘露寺一步一步引向了凌云峰,从而顺利的再次回到宫中。
除了苏培盛,皇上身边其他的小太监,各宫嫔妃见到了,都是和颜悦色,生怕哪句话不对,得罪了这些公公。
余答应,这个小主,就脑袋进水似的,敢明目张胆的欺负小厦子,让他徒手剥核桃,生生剥的双手都是血。
今日得罪了小夏子,明日就被报复回来。
余氏在花园中冒犯甄嬛,被皇上当场看到,被降为官女子,身边只留一个宫女侍候,住的地方脏乱不堪。余氏拿着一个镯子贿赂那个小太监,希望能见一见皇上,还记得那个小太监说的话吗?
咱们那都是由厦公公吩咐,小主您不是最瞧不起这些阉人,咱们哪配侍候您啊。
然后一甩袖子走人了,瞧都不再瞧她一眼。
最后,余氏被皇上赐死,但是她死活不肯自尽,还是被小厦子当场活活勒死,也算报了当初徒手剥核桃的仇。
所以,做人,不要一朝得势,便飞扬跋扈,谁都看不到眼里。其实往往是那些你看不到眼里的小角色,某个时刻将把你送入地狱。
人人都是平等的,做人,既不要趋炎附势,也不要低眼看不起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