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二十六)

2024-04-26  本文已影响0人  煮雪烹茶惠

#导读问题合集(📚 4月27日(星期六)早上7点)

🔹 介绍今天的共读内容的导读问题。

🌅今日共读内容:第十章 空间、时间和相对性(187-193 页)

今日导读问题:怀特海提出:我所说的的“经验结构的一致性”是一个最令人好奇和引人注目的事实。请说说你对“经验结构的一致性”的内涵的理解?

       这几章的内容我的这版书上没有,网络上也搜索不到,得想办法找捷径。群里的施纯长老师的阅读作业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帮助。把施老师作业中的摘录找出来,也是站在他人的肩膀上学习。从他的摘录中再读、再思考。

【施老师的摘录】

       人类生活中最非同寻常的事实是,所有人似乎按照相同的度量系统来做出他们关于空间数量的判断。然而,仅在人类观察得到的准确度范围内,这个说话才是正确的。当我们试图构建一个自洽物理理论时,我们必须承认,不同的时空测量系统与事物的行为有关。因此,对空间和时间的数量的估计,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对次序的估计,都取决于观察者个体。我们每个人都最有资格,把想象重建的世界称之为现实世界。理论物理学假定,一个存在着明确相关的物体的给定世界,各种时空系统是将这些关系表述为概念的另一种形式,这种形式也适用于观察者的直接经验。但是,这种设想物理科学世界的方式,如由假设的物体组成,使它就像是一个童话。真正实际的是人们的即刻体验。没有人生活在“一个无限的给定的整体”中。人们生活在一系列支离破碎的经验之中。对于体验来说,时间和空间是必要的,因为它们是我们体验的特征。当然,没有人能够在没有遇到它们的情况下拥有我们的体验。

       我承认,我所说的“经验结构的一致性”是一个最令人好奇和引人注目的事实。我很愿意相信这仅仅是一种错觉。在本文的后面,我建议,这种一致性不属于经验的原始数据的直接关系,而是由更精细的逻辑实体代替它们的结果,例如关系之间的关系,或关系的类别,或关系。这种将物理世界的统一时空提升到逻辑抽象的过程,能够把所有直接的个体意识里那些极端碎片性的经验,重新记录为另一个事实,这也是一个优点。

【我的思考】

这一部分内容揭示了科学家、教育家、数学家怀特海对于世界的认识和对于人类如何认识世界的理解。这不就是最近学习到的元认知的知识吗?怀特海的伟大之处大概就在于不断地从他的理论中找到和当下教育教学的联系,并且从中发现教育现象背后的理论支撑和原因解说。

教育、数学、哲学、思维……怀特海的确是一位智慧的融会贯通的集大成者。

💬今日思考问题:怀特海说:“事实上,问题是让这个世界适合于我们的感觉,而不是让我们的感觉适合于世界。”结合你的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理解。

    【施老师的书摘】

    我们所知道的一切,只不过是支离破碎的个人经历,这些残片是我们唯一的依据,所有的假设都必须由此开始。我并不是直接意识到一个顺利运行的世界,我们是在设想中把这个世界假设成一个被给定的、顺利运行的世界。 通过(逻辑)这种关系,我们破碎的有限的体验,维持了我们思想中所生活的无限世界的联系。

在这一点上,我有更多的话想说:第一,即刻经验的事实,如果能够演绎上层建筑,一定意味着它本身具有某种统一的本质,所以这个伟大的事实才仍然存在。第二,我不想否定这个世界是一种假定。

 【我的思考】

不记得什么时候看到过这样的观点:一个人对世界的认知与看法,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自己内心的投射。也就是说,你看到的是你想看到的,和他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然而在前面的问题中 怀特海的说法是:人类生活中最非同寻常的事实是,所有人似乎按照相同的度量系统来做出他们关于空间数量的判断。然而,仅在人类观察得到的准确度范围内,这个说话才是正确的。当我们试图构建一个自洽物理理论时,我们必须承认,不同的时空测量系统与事物的行为有关。因此,对空间和时间的数量的估计,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对次序的估计,都取决于观察者个体。我们每个人都最有资格,把想象重建的世界称之为现实世界。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每个看到的和认识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但是为了彼此的沟通方便,又人为的进行了度量系统的体系,以此进行统一和标准的确定。

物理科学把我们的各种不同感官之间的关系的知识有机地组织起来。我强调一点,我们关于世界的唯一精确数据是我们的理性知觉。 我们不能陷入假设我们正在将一个给定的世界与给定的知觉进行比较的谬论中。从广义上讲,物质世界是一个推论出来的概念。

这段话也印象深刻,联系到自己,曾经在初中和师范的学习经历中,物理学科都是我的弱项,觉得很难,这让小聪明的我很有挫败感。如今,似乎找到了答案,物理的理性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动手能力,都是我的短板,我并没有从中发现自己在思维认知上的缺陷,一直到如今。

物理学科把我们的各种不同感官之间的关系的知识有机地组织起来。是怎样组织的?我还是不懂。而我们对于世界的唯一精确数据是我们的理性知觉。问题又出现了,什么是理性知觉?

得先了解什么是感性认识?

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肉体感官(眼、耳、鼻、舌、身)直接接触客观外界,引起许多感觉,在头脑中有了许多印象,对各种事物的表面有了初步认识,这就是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重要阶段,以事物的本质规律为认识对象,是对事物的内在联系的认识,具有抽象性、间接性、普遍性。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有:慨念--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判断--在概念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关系进行区分、识别:推理--由一个己知的判断推出昂一个判断。理性认识的这三种形式是认识的不断深化,具有递进性。

从感性到理性,从了解到理解,从知道到做到。理性知觉能够帮助我更好的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理性、科学、严谨,感性、浪漫、想象,其实也挺好!

【学习记录】

网师需要精神,在艰难跬步中前行

网师精神如下:

1)啃读精神:一点一点反复地啃,对于一些特别有价值但又超出自我认知水平的书,就需要放慢阅读速度,反复阅读思考。

2)认真精神:对于作业而言。网师课程的高端性、学术性,网师精神的纯粹性、理想性。不在于讲师、课程、书籍,在于自我。投入多少就是你成长多少。

3)成长精神:追求内在成长之路,向往一个安静的世界,并愿意为此投入自己。

要真正的融入网师,只有在穿越课程的过程中,把学习当成一种信仰,真正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智慧,将网师精神内化为自身价值体系的一部分,方能向这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再出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