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茶杯里的风景想法

我的舅老爷罗竹风

2023-12-02  本文已影响0人  anitaly

我的舅老爷罗竹风已故去多年。恐怕他的故乡山东平度县城的七里河子村,已不会再有人记得,当年西北角那户姓罗的人家那个乳名叫汉兴的小男孩......

那个男孩子原名叫罗振寰,他有个姐姐叫罗振欧,这个姐姐就是我的奶奶。姐弟俩出生在一户殷实人家,他们的父亲和祖父都是当时的进步人士,所以父亲给家里的男孩子起了个乳名叫“汉兴”,寓意着对这个孩子的未来充满希望。

富足的家庭让姐弟俩度过了愉快的童年,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姐姐虽说没有像弟弟一样成为“大家”,但记忆中的奶奶却也是知书达理,温文淑女。

奶奶一直都很为自己的弟弟自豪。虽说这个弟弟十几岁就离家出去读书了,但姐弟俩感情很好。我记事起,舅老爷就一直在上海工作。虽说工作比较忙,但奶奶健在的时候,舅老爷有时会来青岛看望姐姐。

记忆中,舅老爷是一个温文尔雅,夏天喜欢穿白衬衣的老人。姐弟俩见面后总是低声细语聊着从前岁月里的点点滴滴。父亲在家时,也愿意与这个舅舅说说话,舅舅高深的学问,渊博的文化令父亲感到骄傲和敬佩。

遗憾的是我那时年龄尚小,记不得太多他们聊天的内容了,也想不起舅老爷说过的话了。我对于舅老爷的记忆,更多的是来自于奶奶和父亲在世时,经常会讲起来的关于他们的弟弟、舅舅的精彩人生。

奶奶说弟弟汉兴8岁进入本村小学,天资聪颖的他读书过目不忘,令村里的孩子望尘莫及。五年后,汉兴考入平度一所基督教会中学。从那时起,他就开始踏上了写作的道路。

奶奶又说汉兴是在黄县的崇实中学读的高中,在高中期间,他读了很多五四以后的新文学作品。放假回家时,他会给奶奶讲述鲁迅的«呐喊»、«彷徨»、郭沫若的«女神»、郁达夫的«沉沦»等。

听奶奶说到这里,我就会想一定是这些作品对舅老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令他耳目一新,为他后来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

从奶奶断断续续的对这个弟弟的叙述中,再加上我从网上查到的资料中,舅老爷的一生便清晰可见的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流淌在我的笔海中……

离高中毕业还有一年,因为国民党政府的干涉,黄县的崇实中学解算了。这一年,舅老爷和一位同班同学到了北平,后来在北平大同中学高中毕业。

1931北京大学中文系招收了六名新生,舅老爷便在其列。北大的政治气氛非常浓厚,在这种氛围下,汉兴如饥似渴地阅读着进步书籍。

写到这里,我想起电视剧《觉醒时代》里所讲述的那个年代的英雄们,是如何由一个“普通人”经历各种挫折和磨难,最终成长为“英雄”。我想舅老爷在北大的年代,虽晚于《觉醒时代》,但北大的精神却已传承下来,鼓舞感召着一代一代北大的学子们,也让学子们不愿意放弃这个危在旦夕的国家,他们知道只要他们愿意努力,中国这头暂时沉睡的巨龙,终将会再次苏醒震惊世界。

九一八事变时,舅老爷参加了“南下示威”运动,这次运动可以说是舅老爷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

四年后,舅老爷从北京大学中文系、哲学系毕业,重回齐鲁大地,在烟台中学担任语文教员。

西安事变后,他却因拒绝向学生讲授“蒋委员长对张学良、杨虎城训话”,宣讲国共两党应联合抗日,而被学校解聘。也有资料显示1937年,中共中央北方局发出了“脱下长衫,参加游击队”的号召,舅老爷依然辞去每月百十元优厚待遇的教师工作,踏上了新的革命历程。

关于舅老爷从教师工作离任,我不清楚哪种说法更为确切。奶奶当年讲述这段经历时,只是说“那一年弟弟离开了烟台中学投身了革命”。在我看来,怎样离开的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自此舅老爷开始了他真正意义上的革命生涯。

在以后的岁月中,舅老爷组织起平度最早的抗日武装,抗战期间,他还担任过平度第一任抗日政府县长。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会记得《苦菜花》中的“柳八爷”,小说中的“桥隆飙”,这两个人物分别是作家冯德英和曲波以“乔明志”为原型创造出来的。而乔明志何许人?他是舅老爷在平度组织抗日武装时吸收的游击队员。舅老爷见他有抗日志向,便让他收编平度山区一带土匪武装。1938年3月,乔明志参加了掖县玉皇顶起义,并成为胶东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的侦察大队大队长,多次打击了日伪军队的嚣张气焰。

《桥隆飙》这本书我没读过,但后来电视剧上映时,我一集不落的追完了整部戏。对剧中人物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看这部电视剧时,舅老爷已离世多年,电视剧中的角色可令我产生一种与亲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解放后,舅老爷主要从事恢复和发展解放区教育事业,青岛解放后,又以军代表的身份接管了山东大学。1951年,离开山大,调往上海。在上海的工作,从父亲那里听来的就是担任了上海出版局局长。

后来我从网上的资料看到,从1952年起,舅老爷先后担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和上海市人委宗教事务处处长、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筹委会秘书长、上海市语文学会会长、上海市出版局局长、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主席等职。与此同时,他还主持了《辞海》《汉语大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等书籍的修订编纂工作。

奶奶去世后,舅老爷也是年岁渐老,那时我几乎很少有机会再见到这位可敬的老人了。但舅老爷与父亲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我记得舅老爷还寄给父亲一部他编制的《辞海》,父亲如获至宝般地收藏着。

这部《辞海》如今依然收藏在家里,但编制这部著作的人早已驾鹤西去。奶奶、父亲也已久不在人世。亲人们的音容笑貌,在时光的流逝中渐渐淡去。

很怀念从前的日子,因为那些日子里有我们曾经在一起的亲人们……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