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呓语
一
2017年的最后一天,从口中轻轻念出来就带着一股子节日的仪式感。于是我出了宿舍门,对着宽阔的校门干瞪眼。
我知道自己现在的表情一定很蠢。门卫室的玻璃倒映着那张五官模糊在一起的脸就是我的。
行人走过,我下意识的掏手机,划拉了几下。打开微信消掉公众号的红点又关上,又打开地图,实在没有能引起我兴趣的地点。单独一个人在学校还是出去玩差别并不很大,出去过几次,街上永远挤成一团,空气质量永远只在污染前面换个形容词,摊主永远都叫我“弟弟”,坐车永远都碰到天荒地老的红灯。我宁愿像只驴一样围着恍如磨盘的操场转圈。
草我没带公交卡。想到这里,之前的铺垫都成了放屁,我拍拍脑袋,往回走。
图书室的系统出了问题,要到周二才能还书。也就是说,我没有新书看了。我把手插在口袋里,拨弄着里面的一团纸,怅然若失。就像沉迷游戏,翻看几本书也是一种手段,在尚年轻的时候逃避曾经被社交填满的冗长闲暇,在字里行间获得一点价值感。
这段时间固然可以在努力下变得多彩起来,只是要牺牲掉很多的勇气和安全感。当你的心力和安全感都用在克服自己的负面情绪时,剩下能做的实在是不多。所以负面情绪比较多的人几乎都逃不掉胆怯敏感,固执的评价。每个人都喜欢被重视的感觉,但人们的重视都是限量的,它只给一些幸运儿。有个名词叫“马太效应”,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本就缺乏自信的人只会因为自卑获得更少的重视,而后者又加深了他的自卑。一个凄凉的恶性循环,也是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的一个阶段。
我过去时常感到焦虑。我以为只是缺乏别人的认同感,付诸社交的结果并不如人意。我发现人们只会关注和自己有关的事,他们总会在礼节性的回应后,以“我以前也是”,或者“我有个朋友”等开头,把故事巧妙的转移到自己身上。我常常装着满肚子话饶有兴趣的听着朋友们喋喋不休。听朋友们给我几个文不对题又高屋建瓴的建议——他们的虚荣心也要得到满足。我一直是个不错的倾听者。
当终于轮到我讲述,我又发现别人不会真的知道你想什么,每个人是的生活千篇一律又迥乎不同。他们只能理解“焦虑”,但永远不能理解“你的焦虑”。他们只是觉得,你太闲了,你想太多了,你应该谈个恋爱了。我就回答:你说得对。
我开始相信,更多的了解只会带来更多的误解。开始相信“所有的生活都是合理的,我们没必要相互理解”。某些书里轻轻的一笔带过的道理,我只是看懂,却以为已经理解了。
二
走到学校西门了,那里聚着很多摊贩,那里的摊主从来不称呼我“弟弟”。卖肉排的摊位是我最喜欢光顾的。炒饭大叔端着锅哐哐炒好两碗炒饼的功夫,肉排大妈只能煎好一块肉排或者一张灌饼。六块钱的肉排显然比六块钱的炒饼利薄,而且一样的功夫大叔炒出来的是两碗。我时常在人声鼎沸的炒饭摊儿边看到肉排大妈坐在马扎上,有点茫然的发呆。我走到肉排大妈的摊儿上买上一份并不充饥的肉排,或者吃不饱的灌饼。
她不会那种生意人的讨好的笑,她嗓子很粗,粗着嗓子问我加不加辣椒。我喜欢那种淳朴。熟了以后也说话,她说三句就有一句我听不懂,我就嗯嗯啊啊的糊弄过去,听她像我妈一样絮叨天气,吃食。
我提着她加了双份辣椒的灌饼去了食堂。现在不是饭点,食堂里大部分都是流连忘返的情侣。我坐下来啃那张灌饼,一边看着他们。心里的不平早已经消磨殆尽,我终于能心平气和的观察他们了。恩爱的和吵架的看得久了,深感托尔斯泰老爷子讲话有深度: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以前我毫不否认自己对谈一场恋爱的渴望。准确点说,我渴望被需要感。我想对某个人好,并且原因全部来自于爱。我自然不相信自己如此高尚。于是我浑浑噩噩的被这种渴望支配了很久,做了很多看起来无可反驳又令人难以忍受的事。就像中世纪,一场战争只要冠以上帝的名义,就成了正义之战。其实只是暴戾的君主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罢了。
以上帝为名,行征伐之实。以爱为名,行私欲之实。
我缺乏自我认同。我并不喜欢自己。我的被需要感,只是因为我找不到自己的意义,所以我想通过对别人好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所以这种好意常常带着强烈的个人意志,名正言顺的渴求被爱,要求回报。我喜欢的女孩曾经对我说,自己都不喜欢,还怎么喜欢别人?深以为然。
这让我不得已发现了独处的乐趣。是不是所有人都觉得一个人晃荡在大街上就是消极落寞?当我心情舒畅的在路上闲逛,除了无视,也收获过怜悯的目光。承认自己的失败很难,别人认为你失败则更可悲。你改变不了他们的想法,我无所事事,我一事无成,没人有责任透过我平庸的外表去发现我乏善可陈的内心。在别人眼里这永远是个可怜人,一个loser。
我对别人的评价越来越麻木。如你所言,我故弄玄虚,矫情做作,哗众取宠,无论赞誉或诋毁,说完就被别人抛之脑后了。他们对别人的品评不是出于公允和正义,只是让自己想看起来聪明些。
我啃完了那张灌饼,斜对面抱在一起的情侣也终于撒开了手。我不应该再去伤害别人,我根本不适合被爱。我对女人只剩下和基本的礼节和性冲动。
由恋爱到婚姻。马克思说婚姻是变相的卖淫,这么说未免刻薄,我相信另一套说辞:婚姻的本质是什么?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说,婚姻是私有制的产物。为了稳定的二人关系和后代,用这层关系延续你的财产所有权,在你老的时候有所依靠,本质上是一种保险。婚姻法整个书里面其实就只有一个钱字。
所以,如果消灭了私有制,这个社会就不需要婚姻。越是经济发达的地方,结婚年龄就越大,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不打算结婚。
《百年孤独》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话:“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就连那最坚韧又狂乱的爱情归根到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
三
一个人坐在不远处。百无聊赖,像在等人。他低着头摆弄着自己的手机,时不时抬头看看,带着无所适从的拘谨。突然想起一句话:追逐温暖的人都是成群结队的。
我还是去看书吧。我想起来那本《肠子》,我没好好看完。
新的一年我要怎么样呢?管他娘的。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就够了。
年终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