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言三国:论张飞的文武双全
文 | 妖音
提起张飞,仿佛大家都很熟知,然而事实是否如此呢?
首先一点大家便搞错了,张飞字【益德】,而非【翼德】。
正史自不必说,晚唐大诗人李商隐的诗中便有“益德冤魂终报主,阿童高义镇横秋。”‘嘉靖本’以及早期‘周曰校本’的《演义》皆言【益德】。而【翼德】之说,却是首见于万历十九年(1591),经修订后刊行的‘周曰校本’之中。
然则,【翼德】之说又从何说起呢?
古人起表字自是有一定之规。譬如屈平字原,广平曰原,意义相同;又如赵云字子龙,《周易》云,‘云从龙,风从虎’,意义相顺;而【翼德】之【翼】便与张飞之【飞】意义相顺。
三国的故事于市井之中广为流传,世人大多听文生义,自然便将正史束之高阁了。待作者写书之时,【翼德】之说早已成民间共识、根深蒂固,强行改易反而不美。

大家皆知张飞“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然而正史却没有张飞容貌的任何记载。
那么,张飞的形象是否是随意设定的?
倒也未必。《三国志·张飞传》中载,“刘备就常常告诫张飞,过度运用刑罚,又随意鞭打将士,并将这些人安排在身边听用,是会自招祸害的。”然而张飞却是不听,所以百姓将张飞想象成莽夫也并非毫无根据。
但是《三国志·张飞传》又言,“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换句话说,张飞只是对下层士卒百姓的性命,不以为然。却并非就是莽夫。

据明代卓尔昌《画髓元诠》载,“张飞喜画美人,善草书。”而张飞的书法,南梁陶宏影的《刀剑录》载有张飞的【新亭侯刀铭】;明代杨慎的《丹铅总录》亦道,“涪陵有张飞【刁斗铭】,其方案甚工,飞所书也。”不过,此二者如今早已失传。
明代陈继儒的《太平清话》中载有张飞的【立马铭】。铭文曰:“漢將軍飛,率精卒萬人,大破賊首張郃於八蒙,立馬勒銘。”明代曹学佺的《蜀中名胜记》也曾言此。今陕西岐山县博物馆便藏有此【立马铭】的原拓。

《三国志·张飞传》也有相应的记载,“飞率精卒万余人,从他道邀郃军交战,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郃。”
元代画家吴镇在《张翼德祠》中云:“关侯讽左氏,车骑更工书。文武趣虽别,古人尝有余。横矛思腕力,繇像恐难如。”我们知道,钟繇是楷书鼻祖,皇像有书圣之称。可见,张飞的书画修养极高。

公元782年,颜真卿曾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设庙享奠。三国名将仅有八人,其中便有‘蜀车骑将军西乡侯张飞’。综上所述,张飞应是一位文武双全式的人物。
最后,张飞的样貌究竟若何?
2004年文物部门于四川简阳张飞营上发现一石人头像,当地传说是唐代工匠为纪念张飞所雕。雕像慈眉善目,耳长唇厚,面白无须。
虽然没有确凿证据,但张飞二女先后被后主刘禅立为皇后,由此也可间接推测张飞的容貌若何。
而张飞的莽夫形象自然是作者别有用意,咱们容后再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