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荡漾
元宵来了。我在宿舍,不是家。
打开手机屏幕,“元宵节快乐”几个字映入眼帘。想来现在科技发展也快,自动给你换壁纸,提醒着你我佳节的来临。丝毫不会理会你是异乡的游子,本该远离美好事物,避免落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境地。耳边仿佛真的听见妈妈说:“来来来,吃哨子咯,都是我和外婆好久做好的咧,每个人都要多吃几个哈”。元宵都吃汤圆,可是我们不一样,我们吃“哨子”,南方的小城似乎更欢喜“哨子”。
从前未曾离开,便未曾尝过别情的滋味。十多年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生活在那个又偏又远的小城。从前年幼稚嫩,只企盼能到山的那边去,哪怕,只是去看一看,便心满意足。只想着得快快远离我的小城,此刻的生活,直至高考填报志愿那一刻依然如此。在印象里,对家乡,似乎只有“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印象又或者是“在山的怀抱里”。离家来到学校,除却陌生,只剩陌生。人生第一次,我实实在在的成为了一名游子。起初,我彷徨、我不知所措而又无可奈何的接受了自己游子的新身份。
离家千里,才知道故乡从立体化为了平面,只能用双眼去窥视她,却不能用双手去触碰她。你看,故乡孕育着我的童年与往事,却陪伴不了我的成年。我想起了往日和小伙伴儿们一起下河捏泥鳅、捉小鱼儿……几双小脚丫浸泡在沁人心肺的河水里边,肉乎乎的小手在河里左右摸索着,似乎炎热的夏天已然远去,留下来的仅仅是凉凉爽爽的河水。天真且随意。记忆里,每每到了新年时节,都要跟着家族里的长辈一同去祭祖。幼时稚嫩不识趣,只觉得这是莫大的一个累赘,却又不得反抗。大多数的坟墓,都安葬在山上。家乡的南面是一座山,感觉那山似乎被一座座坟墓给占据了。在山上,所有的清晨与黄昏都不曾被打扰,逝去的人静静的守候着这座山与山下的人。在这座山上,他们曾经所有的劳累苦涩都化为风中的悠扬。
于我而言,逝去的先辈在我的内心并不是那么的热切。每每蹒跚在父辈身后,提着一些老酒与平日里吃的食物,我常常不禁疑惑,逝去的他们于我意义大么。他们未曾给我一个拥抱,亦未曾教育我如何待人接物,更不曾陪伴在我身旁,伴我一路行走。每每这时,便想到贾平凹先生在2006年首次出版的作品《高老庄》,其中女主人公西夏在谈到传宗接代的时候这样表述:“往上倒俩辈就不认识了,也不知道是给谁传宗接代”。但于此时思念故乡想来,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当然。因为这一切不过是要将年轻的一代人与逝去的一代代人联系起来,让我们不忘祖先,缅怀祖先,思念生养你的一席之地。纵使我只身远离在外,却也不曾感到被故乡隔离在外,因为在我的故乡那儿,有我的父辈,有我的先辈。他们是我内心的牵挂,也是我是故乡人的一个印记。大概,我只是暂时离开她。
再看如今,我在异乡领略万物生长。春天较其他三季更令人心生向往,如诗人韩愈所言:“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我看见异乡的映山红已经漫山遍野,玉兰花娇艳欲滴的在小道两旁,看着甚是欢喜。行人缠绕着花儿争先恐后拍着照,生怕一不留神,春天就溜走了。而我,也欢喜着沉浸在春天蓬勃的生命中,也为自己的生命感到好欢喜。同时,心里也不免心生黯淡,因为记忆里故乡的春天也是这般惹人爱,河水经过秋冬的沉淀又叮咚叮咚响了起来;树木经过秋冬的摇曳又沙沙在那儿做响;燕子经过秋冬的疾风又飞入寻常百姓家……只是,不再有我的痕迹。似乎每一个生命成长,是对故乡的远去,好在终究会回归。
不论在哪儿,多年来对未来的生活有过许许多多的幻想。但唯有捧一杯清茶,拨一曲醉萧入耳去书写世间的想法不曾被生活吞没。我以为我能写出世间悲欢离合,能道尽人情冷暖……可当真真实实的思乡之情在心头晃荡的时候,我才恍惚明了语言与文字的苍白无力,只想用我的声音去呼唤我的故乡。告诉他们我内心的思念,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却一样体味了思乡的浓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