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喜喜:一条原则,让阅读有效
一条原则,让阅读有效
文/童喜喜
大人必须牢记帮助孩子思考的原则:尊重孩子的思考,重于一切。
对大人来说,无论身为父母还是老师,这原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其实很难、非常难。不仅老师因为应试教育的需要,必须强调标准答案,父母也同样久居鲍鱼之肆,尚未老就卖起老,不知不觉中在孩子提供的答案面前变成了审判官。
要想尊重孩子的思考,首先,要把尊重与顺从区分开。有溺爱孩子的大人,唯孩子之命是从,这当然不是尊重。
其次,真正重视孩子的意见。尽管我们常说“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孩子比我们成人想的更直接透彻”,但事实上,我们往往会借“你还小你懂什么”、“现实不是这样”为由,向孩子灌输我们的想法。
最后,这原则做起来难,其实是因为:即使在我们成人与成人之间,又何尝真正做到“尊重对方的独立思考”呢?
成人之间,我们假装尊重对方的想法,心里往往会习惯性地都认定“我才是对的”。在问对方“你觉得这样如何”时,其实是问“你觉得这样是对呢?是对呢?还是对呢”——问题提供的所有选项,都指向自己心中预设的答案。
所以,记住“尊重孩子的独立思考”这条原则,意味着记住了两个基本事实:
每个孩子天生就会思考——因为世界对孩子来说是全新的,他们不思考就无法理解开水很烫等常识,就无法在这个世界生活。
越小的孩子思考越独立——因为此时世界根本不存在任何定义,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判断、去描述。因此孩子的语言更接近艺术家的语言。
有一次,我在讲座中,一位反感课外阅读的父亲,愤愤地举出他儿子读课外书“读坏了”的例子。
原来,他的儿子读小学三年级。平时虽然学习成绩中上游,却憨厚、老实、听话。有一天,父亲下班回家,儿子冲上前来,兴奋地说:“爸,我想好了我长大要当什么!”
父亲顺口问:“当什么?”
“土匪!”儿子这掷地有声的两个字,如同两块大石头,把父亲砸得头昏眼花。父亲一问,原来儿子正在读一本讲土匪的课外书。他气不打一处来,当时就把孩子手中那本读了一半的课外书给撕掉了。在讲座现场,他更是怒气冲冲地向我发问:“这孩子,不读倒好,课外书一读就读坏了!都是他们老师要他们读什么课外书给害的!”
幸亏当时他的儿子也在。可我现场怎么询问,孩子都不吭声。等散会后,我和孩子单独呆了十几分钟,坑蒙拐骗什么办法都用到了,孩子终于结结巴巴、吭吭哧哧、断断续续地向我倾诉了心声。
孩子的完整想法是:“当土匪多好呀!住在山上,风光秀丽环境好;不用像爸爸妈妈那样起早贪黑地上班,也有钱花。如果我当了土匪,我就把爸爸妈妈接到山上,再也不用他们上班了。我天天就在山上玩儿。等到要钱买东西,我就到山脚下,一抢,钱就有了……”
试想,如果你的孩子想当土匪也惦记着要把父母带在身边,你还真的会认为他是个坏孩子吗?
当然,我非常理解那位爸爸的痛苦。换了我是他,工作忙累一天,好不容易回到家,就扑上来这么一个想当土匪的孩子……说不定,我会气得想打人,而不仅想撕书。
但是,即便如此,我们想想也就罢了,还是要忍气吞声甚至忍辱负重地尊重孩子的思考。
因为孩子和成人生理上的特点,决定了思考与表达方式的不同。孩子的思考是碎片式的,更多思考是潜移默化中进行,尤其在表达上,越是年幼的孩子,越是很难完整表达自己的思考。所以,我是用了十几分钟,才拼凑出孩子的完整想法。
大人的一次粗暴打断,有可能会让孩子从此向大人关闭自己的心灵之门。
所以,我向很多人推荐过我爸我妈的“尊重思考秘诀”。我爸我妈极其忙碌,但是从小到大,他们都很懂得尊重我的思考。因为,对于我说到的关于阅读方面的问题,他们的回答永远是两个字:“嗯……好!”
请放心,热爱读童书的孩子,不会是坏孩子。
这个想当土匪的孩子,另外半本童书没看完就被爸爸撕掉了。说不定那本书的后半本,写的就是土匪其实很凄惨,风餐露宿三餐不继、官兵追杀提心吊胆……孩子会明白,还是不做土匪,做个好人的幸福更加稳妥。
当然,现在有的童书是后现代风格,说不定也会有一本童书,整整一本、从头到尾,描写的都是土匪好、土匪妙、土匪生活呱呱叫……
这时,大人是不是应该对孩子的错误思考当头棒喝呢?
其实也不用担心。因为,我们应该对我们的政府有最基本的信心:正规出版的童书,都会符合基本的真、善、美要求。因此,只要孩子继续读下去,一定会有另外一本童书会告诉孩子,其实当土匪不好。
这样一来,大人在辛勤工作之余,完全不用忧心忡忡,只用享受孩子的童真即可,与孩子的关系也更加愉悦亲密,不是一举数得吗?
所以,只要孩子在思考,宁肯让孩子保留疑问,也别勉强孩子接受大人的标准答案。
即使孩子思考的结果在你眼中看来十分幼稚可笑,你可以用一句“你是这样想的啊?我和你想的不一样,我想的是……”,如此直接表达你的思考,促进孩子自己去进一步思考,而不是让他立刻接受自己的观点。
我想,所谓的独立思考,对个人而言,无非是既汲取营养、又顺其自然,让树长成树的形状、花成长花的模样。
对世界而言,无非是让我们能听到不同的声音,从中学会用多种角度更立体地看世界。
独立思考才可能真正形成参差百态,才会演变为罗素说的:须知参差百态,乃是幸福之源。
儿童文学作家 | 教育专家 | 资深公益人 | 童喜喜著
《十八年新生》
童喜喜最新作品
真实人生 传奇励志
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副主席张明舟 独家推荐:“童喜喜和她的伙伴们对教育、对教师、对儿童的深切关爱和超人般的努力和实践,使我阅读期间数次哽咽甚至落泪……”
京东网、当当网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