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书
不知什么时候,喜欢看书的。
我一直觉得我不是聪明的人,也并不优秀。长相不突出,能力不突出,经常在人群里被忽略。我能接受自己的平凡,却不甘于平庸。小的时候,努力地学习,一方面为了得到母亲和亲戚们的关注和赞扬,另一方面,则是自己"偷懒"的诀窍。那个时候,我发现这样的情况:当妈妈发现我在看书的时候,就会少分配一些家务活给我,或者把原来我要做的事情交给成绩不好的哥哥做。于是,有意识地,我就热爱看书了。
(一)
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学校发了一本教辅《读物》,上课的时候老师会规定几篇去读。而我,总是能静下心来看,所以速度就比其他的小伙伴要快。老师课上要求看的那几篇,我基本上课前都看过了。比较精彩的小故事,还会折个页脚,分享给其他小伙伴。渐渐地,我就成了同龄中的"故事大王"。
大约在五年级的时候,看了一本恐怖小说——《血鹦鹉》,至今记得很清楚。从哥哥的书包里翻出来后,我找了一个安静的地方开始看了起来。当时看的时候觉得故事新鲜而刺激,但是紧接着,自己意外地彻底成了"胆小鬼"。晚上不敢去上厕所,甚至走超过3分钟的夜路,一到天黑就缩在家里。妈妈让我去街上的小卖铺买盐,酱油,我就尽量央求让哥哥去。在那部小说里,血鹦鹉会发出"铃铃"的诡异声音。它总是在黑夜里,从天空中由远及近地飘来,渐渐清晰,然后瞬间把独自行走的人撸走。每当想到这个情节,我就惧怕晚上独自出门,对异样的声音也特别敏感。这种状况持续了一年多,后来才慢慢地恢复正常了。
课外书读的最多的时候,是在六年级。老师要求我们每人买一本书,然后在自己的书桌右上方贴上一张纸条,写上书名,作者,拥有者。到阅读课的时候,大家交换书看,然后下一节课再和另外一个人交换。于是,我买了人生的第一本课外书《一分钟侦探故事》。里面的悬疑故事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并击败了名著《爱的教育》等。买回家后当天就看完了。也就是在那一年,通过交换,我看了很多的优质课外书。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365个神话故事》等等。从那年起,我开始杜绝不适合自己的杂书,想办法看一些内容正规的好书。
(二)
上了初中后,书看的就不像小时候那么杂。可以自己挑选一些书了。同学那里借的居多,少部分来自校图书馆和书店。除了言情类的小说,还有诸如《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文言文写的,虽然有些词看不懂,也能看懂大致的意思。那时很喜欢看语文课本,书后面有名著导读,我常常把那部分先看完。花钱买课外书的次数很少,钱大多都贡献给必买的教辅了。
高中利用寒暑假看了几本张爱玲,郭敬明的书。因为课业紧张,小说读的不多,但是杂志却看的特别多。《意林》,《格言》,《青年文摘》,《读者》,《参考消息》等这些必买。语文老师会要求摘抄美句,还有一些励志故事,时效新闻等,丰富写作的素材库。直到现在,在书店看到《意林》等杂志,还是手痒痒,忍不住去翻两页。
大学时期,由于学习外国文学的缘故,读了几本外国小说,同时也看了好多国内经典小说,如路遥《平凡世界》,陈忠实《白鹿原》,沈从文《边城》,《追风筝的人》,《简•爱》,《呼啸山庄》,《挪威的森林》,《皮囊》等等,每每看完一本书,或意犹未尽,或心满意足,或流泪感伤。有时候会写一些读后感想。因为读书,我的生活变的充实,不再胡思乱想;内心变的充盈,不再顾影自怜。
书是人类精神的食粮。现在,我依然喜欢看书。我希望,未来我能有一个大大的书房,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我想看还未看的或我看过值得再次看的书。人生若能实现此梦想,幸也,足矣。
我与书365写作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