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欢喜》 提醒我们:这5个教育孩子的误区,千万要注意!
今年8月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自开播以来,收获了不少家长的好评和关注度,引发了一场关于家庭教育的讨论,这部电视剧以高考为切入点,讲述了三个家庭迎战高考的故事,许多剧情频繁登上热搜,引发网友们的讨论。
观众们纷纷说:“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我怀疑编剧抄袭了我的高中生活”。——黄金速记
我们真实的亲情关系和剧情一样:常常相互取悦、希望保持疏离、偶尔小心翼翼。
《小欢喜》试图解答的问题是:父母和孩子在碰撞之后怎样融合?如何实现双向成长?
这部电视剧选自高考题材,走的是贴近高考生活的路线。该剧有友情、亲情,还有师生情等,再加上一点幽默桥段调剂,剧中的三个家庭各有特色,也各有“烦恼”。
严母慈父
方一凡的父母是非典型的“虎妈猫爸”,妈妈童文洁经常被气得火冒三丈,而爸爸方圆通常都在中间充当和事佬,既能安抚妻子怒火,也能倾听儿子的心声。后来方一凡的学霸表弟林磊儿加入家庭中,与他一起奋战高三。
方一凡的父母关系融洽,家庭气氛比较轻松,方一凡在学校也是活泼开朗的,就是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频频引发家庭内的矛盾。
离异家庭
英子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学霸,父母离婚后,她一直跟着妈妈宋倩生活。身为老师的宋倩对英子的要求十分严格,要求一切都为学习让路,目标就要将英子送进清北,而英子自己的梦想则是航天专业,母女俩在目标上不一致,引发了一些不开心的冲突。——升学辅导
英子的爸爸乔卫东和女儿关系很亲密,为学习压力下的孩子带去了很多安慰,在乔卫东的帮助下,宋倩也慢慢开始了解孩子的兴趣,慢慢接近女儿的内心世界。英子的家庭中由于妈妈宋倩的高压导致了与女儿的多次冲突,即使已经成为“别人家的孩子”,英子还是有很多烦恼。——最强大脑
空降父母
季杨杨是“城市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沟通和了解,高三时空降回来陪伴他。青春期和儿子和官员父亲之间的隔阂很大,季杨杨对父亲季胜利有成见,又不服管。善解人意的妈妈刘静,一直努力在维系着家庭关系,帮助丈夫去了解儿子的兴趣。
面对突然来到身边的父母,季杨杨也十分不习惯,双方都处于尴尬期,但仍努力向彼此靠近。依靠季杨杨的妈妈的努力,整个家正在逐渐走向温馨。
在高三这段紧张时期,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摩擦不断升级,剧中有一些细节,真实地反映了现实中的亲子关系,这些爸妈犯的错误,想必家长您也不小心做过,一起来看看吧。
No.1爱的“绑架”,自我感动
陶虹饰演的宋倩是一名单亲妈妈,宋倩的生活大多围着女儿转。但在对英子的学习和生活方面,管教严苛到近乎“变态”。
设置半透明的学习室、源源不断的补脑品、亲自为女儿做测试把关… …当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在为高考而服务,英子的压力越来越大,随之与宋倩的摩擦也越来越多。
因为宋倩独自抚养女儿,所以她对生活的安全感,完全来源于对女儿的绝对掌控,只要英子有些反抗,就开始亲情绑架:“英子,你可是妈的一切啊!”
宋倩身上折射出无数家长的影子,他们认为:“只要孩子快乐我就快乐”,“孩子过得好比什么都重要”。
以爱之名的保护,其实是一种剥夺,它剥夺了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两种感受:满足感和边界感。
家长这样付出限制了孩子的一言一行,要求孩子处处听话。一旦孩子有不情愿,家长就要细数为了她付出多少多少,委屈地斥责孩子不感恩。
其实,真正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放下“绑架”,适当退出,不过分掌控孩子的生活。给予孩子一定的空间,让他拥有自己思考、决定的权力。
不管孩子多小,他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味地压制和强迫,只会适得其反。
一个人愿意成长、独立,不是因为有人告诉他成长多重要,而是成长过程里他找到了内心的满足感。孩子在成长中,需要家长尊重他的独立人格,让他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在教育中给予孩子启发,比围着他团团转更重要。
一些中国式家庭里,父母不是付出得不够,而恰恰是付出得太多了。
No.2“嫁接”人生,反对追梦
《小欢喜》中有三个孩子都拥有自己的梦想,可不约而同,家长们对他们的梦想都嗤之以鼻,甚至还加以干预、打击。
英子的梦想是是去CNSA(中国国家航天局)工作,想去外地大学读天文系。
方一凡偶然间在短视频台上受到了许多关注,便想走艺考的路,学习舞蹈。
季杨杨酷爱赛车,想成为赛车手,并梦想着成为第二个韩寒。
可是,宋倩认定了要让女儿考清北,甚至在誓师大会上,推搡间挤破了写有心愿的气球;童文洁只想提高儿子的成绩,反对他参加艺考;季胜利更是认定儿子玩物丧志,声称只有一个韩寒。
梦想是孩子飞翔的翅膀,家长因为自己的意愿而剪短这双翅膀,那么孩子内心受到的伤害是巨大的。成长中,孩子们找到了自己的兴趣,进而升华成了梦想,正是拥有了梦想,孩子对未来也充满了期待。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他有自己的心理需求和人格。家长们都忘了这一点,将自己的梦想强加在了孩子的身上,认为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希望孩子能够完成自己的遗憾。
父母“心愿式”的教育,看似为孩子好,不想让孩子走歪路,不想让孩子“撞南墙”。实际上满足了自己的心理需求,剥夺了孩子的自由与梦想。
梦想能激发孩子内心所有的潜能,成为前进路上力量的源泉。梦想没有好坏之分,父母应该多多鼓励孩子坚持为了梦想而进行努力,尊重和培养孩子的梦想,让他从成长中获得为自己努力的快乐。
梦想被剥夺,就好似果实成熟时,无情地被他人偷走。作为孩子最信任的人,你的支持,会引领他站得更高,走得更远。——家庭教育
No.3缺乏陪伴,突然空降
季杨杨的父母常年在外工作,将季杨杨交给姥姥姥爷和舅舅照顾,他们在高考这一年重拾“家长”的身份,季胜利面对已经长大的儿子手足无措,也惯性地用对待下属的口吻和孩子说话。
>need-to-insert-img
龙应台曾经在文章写道:孩子在小的时候,父母对他们来说是万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这就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时期。等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时期,父母的“有效期限”就快到了。
父母陪伴太少,孩子就会缺少安全感。这样的孩子会慢慢变得自卑胆小,不敢说出真实想法,不敢寻求别人的帮助。生病了,他硬撑着,受委屈了,他也不主动说……
当青春期来时,孩子开始变得叛逆,与家长之间的距离也变得越来越远,但这也许是孩子向父母发出的一种信号:多陪陪我吧。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隔阂通常是长期的缺少陪伴,一点点积累而成的。所以想要重新修复亲子关系,需要家长通过跟孩子的相处,从点滴了解孩子的性格、习惯,尊重孩子的个性,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也要谆谆教诲,切忌因为一时的怒气而说出伤害孩子的话。
陪伴的缺失还可能造成一种轮回:小时候没有得到陪伴的孩子,长大以后也不知道该如何陪伴自己的孩子。从小没有父母陪伴的人,本身对家的归属感就低,自己也不懂如何做父母,就更不会渴望家庭。
不陪伴孩子,就如同种下一颗种子却放任不管,最后当别人收获的时候,有人享受花香,有人收获果实,而不曾付出的人,只有意外和惊吓。
No.4好面子,爱对比
区长季胜利的口头禅是“我季胜利的儿子就该……”,告诉儿子不能在分班考中进慢班,这无形间是一种压力和责备,把孩子的成绩当作自己的面子。
童文洁在训方一凡时,也时时拿学霸林磊儿和英子出来对比,甚至学霸英子也不免听妈妈多提几句天才磊儿。
其实,每当家长将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时,孩子会反应特别强烈。家长的本意是激将孩子,可往往事与愿违,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
家长们爱比较,往往是希望孩子有一个努力的方向,朝着优秀的人去学习,偶尔也想让孩子争气给自己长面子。
人的一生都是在寻找自我的过程,在比较下长大的孩子,自然不快乐。因为他一直不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因为被习惯了对比,他下意识的也会拿自己与别人对比,在比较中不安,在比较中自卑。
有这样一位“网红”妈妈,她自己不仅是斯坦福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同时还把自己的三个儿子,全都送进了世界排名第三的斯坦福大学。
当她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时,她说:“家长千万不要拿孩子去比较,要让孩子接受自己,相信自己。”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成长也必然有差异。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步调去走,家长们所能做的就是陪伴与引导,帮助他找到正确的那条路,让他走好这一条路。
剧中,季杨杨的妈妈这段话,值得家长们思考。——思维导图
No.5动辄打骂,当面呵斥
季杨杨开车招摇被同学做了表情包传播出去,季胜利也受到了一些影响,季杨杨在作检讨时当众讽刺老爸,季胜利忍无可忍掌掴了季杨杨,这一巴掌让原本已经走近的父子又一次产生了裂痕。
童文洁刚出场没多久,就有这样一幕,她在学校一看见孩子就大吼,追着儿子满操场跑。在车上的怒怼方一凡,更让观众觉得眼熟,这就是我们妈妈的样子,连说的话都一样:
心理学上讲过一个“超限效应”。
指的是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冲着孩子大吼大叫,不仅不会带来好的转变,反而会产生类似于体罚的效果:孩子焦虑、抑郁、各种行为问题都会随之增加。
吼孩子还可能会让孩子产生误解,误以为大吼表达情绪,斥责别人是对的,进而影响到孩子的言行举止,导致孩子也开始大声说话,训斥别人。
更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当众处罚孩子,孩子其实从懂事起就有了自尊感,孩子也需要面子。大庭广众打骂孩子会让他们感到羞耻,会让孩子内心受到伤害。
家长应该引导孩子认知不正确的行为,事先告知后果,让孩子心里有底。当孩子犯错时,要及时制止,最好带孩子回家后再进行教育,将前因后果分析给孩子听,让孩子从内心认可这件事,比挨了一巴掌记住教训要强得多。
打骂是放肆,教育需要克制,不吼叫、不动手,是父母一生的修行。——快速速记
《小欢喜》里的每一对父母都不完美,但他们却一直都在努力。
他们勇于向孩子认错,努力去与孩子沟通;他们也会反思自己是不是过于严厉;他们还会去接触孩子们的兴趣与爱好,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每个人并不是生来就会当父母,努力拿到“做好父母”这堂课的成绩,与孩子一同进步,一起成长,就是最好的学习。
另外,网友们也总结了《小欢喜》里的4个真相
中年父母,很扎心!
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
最近,黄磊海清主演的新剧《小欢喜》正在热播。
围绕“高考”这个主题,这部剧讲述了4个孩子、3对父母的备考故事。
“一人备考,全家作战。”
父母们租房陪读,煲汤接送,鼓励监督,甚至为了不耽误孩子的时间特意早起1小时上厕所,做好一切后勤服务工作……
紧张的高三生活,剑拔弩张的亲子关系,兼顾不了的家庭和事业……
这部在豆瓣收获8.0高分的高考“浮世绘”,看在我们这些年近不惑的中年父母眼里,又是另一番的苦辣酸甜。
1学会走下坡路,是中年父母的必修课。
剧中海清饰演的妈妈董文洁,为了要照料家里的两个孩子,多次请假,结果被同事暗地里使绊子,从老总变成助理。
本想自己降级就降级,还有丈夫方圆撑着,结果屋漏偏逢连夜雨。
黄磊饰演的爸爸方圆,是没什么大志向的职场老人,混了二十来年,还没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室。
但他人缘好,工作能力也不错,本以为能凭着小业绩,把职位往上挪一挪,没成想却被裁了。
更惨的是,全部门只有他一个人被裁。
平时那么一个乐呵呵的人,到那一刻也支撑不住了,对着妻子哭泣:
“你说我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我这事业不成功,怎么就这么倒霉……”
好像一瞬间就看到了世界的残酷:它能毫不留情用20秒淘汰一位努力了20年的中年人。
可纵使这样,两人依然瞒着孩子,笑着把日子过了下去。
爸爸方圆白天哪怕去商场到处逛,也不呆在家里,生怕孩子知道了,影响高三学习。
妈妈董文洁忍着脾气,在昔日徒弟手下任劳任怨,就为这并不多的薪水。
有人会说,中年人真窝囊,被欺负成这样了还默默无声。
可是又能怎么办呢?
他们是父母,是18岁高三孩子的父母啊。
泰戈尔说:“人到中年,会放弃虚幻的世界和不切实际的欲望,总是把它局限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中。”
面对突如其来的下坡路,中年父母学会了强颜欢笑,也学会了温柔以待。
没有怨言,没有放弃,因为有爱。
2你的第一责任,是使你自己幸福。
小陶虹饰演的离异妈妈宋倩,生活的中心就是女儿英子,孩子就是她的全部。
甚至为了孩子,她可以忽略自己的喜怒哀乐。
高三前夕,妈妈宋倩想让孩子开心一下,便带着孩子去看电影。
但是,观影中,她才意外得知孩子已经看过了。
宋倩气急败坏,立刻往电影院外走,大喊着:“你要是告诉我你已经看过一次,何必来这里浪费时间?”
她生气的不是女儿的欺骗,而是浪费了母子俩紧张的备考时间。
女儿委屈地解释,妈妈也喜欢这部电影,她只是想让妈妈也放松放松,高兴一点。
可这句话换来的是妈妈更无奈的崩溃:“我不用(高兴)!”
“只要孩子快乐我就快乐”,“孩子过得好比什么都重要”,这是无数中年父母的生活准则。
他们爱得炽烈、无我。
好像只有孩子开心了,自己才有幸福的资格;好像只有孩子好了,自己才有享受的权利。
吃顿饭,一定等孩子吃饱喝足,才会真正无所顾忌地食用,哪怕剩下的只是残羹冷菜;
舍不得给自己买贵一点的衣服,却可以毫不犹豫给孩子买最好的新款;
工作中,自己再苦再累,也不愿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一丝疲惫,永远报喜不报忧……
可是,父母可曾想过,你的不易、你的委屈、你的泪与苦,孩子都看在眼里。
孩子也像你爱他一样,爱着你。
如果为人父母总是委屈自己,孩子的内心该是如何一种压抑,如何一种内疚呢。
就像女儿英子说的那句话:“妈妈,我也想让你开心呀,这不是意义吗?”
当你把孩子当成委屈自己的理由,也许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委屈!
心理学家佩普·考恩曾研究表明:“父母快乐,孩子才会幸福。”
父母,才是孩子幸福感的起源地。
所以,请深深记住,好好爱自己,永远不要忘了自己。
3人生最不能错过的,是孩子成长。
季胜利是地方高官,常年在外地工作。所以,孩子从小就被寄养在外公外婆那里。
等到孩子高三,季胜利终于调回北京,但错过了成长的陪伴期,他完全不了解孩子,孩子也不能理解他。
父子俩之间藏着深深的隔阂,想要去靠近彼此,却经常聊着聊着就会吵起来,针尖对麦芒,不可开交。
季胜利深感疲惫,哪怕已经身居高位,但回顾过去的几十年,他依然沉重地说:“我觉得自己太失败了!”
他懊悔,懊悔自己错过孩子无数的第一次,懊悔就连自己母亲去世,都没能回家看最后一眼。
是啊,一辈子很短,有些人走了就不会再来,有些日子过去了才知道再也无法回头。
平时我们总忙着应酬、忙着消遣,总以为来日方长。
蓦然回首却发现:曾经牙牙学语的小宝宝,已经长成了不服管的叛逆少年;身强体壮的父母,早已变成了银发苍苍、满脸沟壑的老人;年轻时,和你许下“执子之手,白头偕老”诺言的爱人,不知不觉已经离开了。
时间走得太快,快到你还没能好好说上一句“我爱你”,彼此间就生了嫌隙,就要道别。
有句话说得好:“真正的成功,就是陪伴家人。”
和家人吃一顿饭,谈谈心,一家人和和美美,其乐融融,才是中年父母们想要的“小欢喜”。
4你的健康,影响孩子的前半生。
林磊儿,是四个孩子中最令人心疼的一个。
他母亲早逝,父亲再娶,生活并不自在,一心记着妈妈“让他好好读书考清北”的遗言,咬牙努力着,被寄养在小姨童文洁家里。
成绩优异的他到了北京也是年级第一,但却还是透着不自信,说话唯唯诺诺,生怕惹了别人不开心。
只会在夜深人静时含着眼泪悄悄给“天堂的妈妈”发微信,告诉妈妈小姨对自己很好,自己也会努力读书。
说着说着,忍不住道出那句埋在心底的思念:“妈妈,我想你了。”
那个已经破旧不堪的手机里满是他发送出去的语音、照片,但对话框的那头却永远得不到妈妈的回复。
有一次手机被意外甩出去,平时看着那么温顺的孩就像疯了一样,趴在地上,红着眼,找手机。看得人忍不住泪目。
都说没妈的孩子像根草。为人父母,哪一个舍得自己的孩子经历这样的挣扎与孤独?
我们可能永远不知道,眼看着父母离去的孩子内心到底有多悲伤。
知乎里有一个扎心回答:“19岁没了妈妈,到现在六年了,想起来还是泪流满面。时不时梦到她的样子,两个人抱在一起痛哭。
我好想告诉她,我工作了,有了她梦想中的房子,有了车,安了家……”
无数个深夜里,那些无处诉说的思念和泪水,只因缺了一个温暖的母亲的怀抱。
想起哲学大师斯宾诺莎的一句名言:“保持健康,是一种责任。”
《小欢喜》里的每一对父母都不完美,但他们却一直都在努力。
他们勇于向孩子认错,努力去与孩子沟通;他们也会反思自己是不是过于严厉;他们还会去接触孩子们的兴趣与爱好,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每个人并不是生来就会当父母,努力拿到“做好父母”这堂课的成绩,与孩子一同进步,一起成长,就是最好的学习。——小诸葛家教
关注【小诸葛家教】公众号,带给你有趣、有料的学习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