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中国近代史

皇帝的新装

2017-01-07  本文已影响40人  梁宵

早在十八世纪,中国正值康乾盛世的年代,英爵马嘎尔尼访华就碰了一鼻子灰。中国当时正沉浸在天朝上国的幻觉之中,并没有意识到这一次中西方的接触,正式西方逐渐开始强盛,中国慢慢衰败的开始。马嘎尔尼在日记中写道“中华帝国只是一艘外表靓丽,内部破烂不堪的旧船。”而这样的事实既没人看见,又没人敢说。逐渐就成了皇帝的新装。

在英国没有正式发动战争之前,中英双方有过两次小规模军事摩擦,分别是“九龙之战”和“穿鼻之战”。林则徐均奏称大胜,尤其是对于关天培的描述颇有几分古典戏曲的战斗场景。

“该提督亲身挺立桅前,自拔腰刀,执持督阵,厉声喝称:‘敢退后者立斩’。适有夷炮炮子飞过桅边,剥落桅木一片,由该提督手面擦过,皮破见红。关天培奋不顾身,仍复持刀屹立,又取银锭先置案上,有击中夷船一炮者,立即赏银两锭·····”

在一派中世纪的豪迈之中,有让人凄然的感觉到无知于近代战术原则的悲凉。道光朱批“可嘉之极”。

鸦片战争正式爆发之后,道光的态度是不许败,甚至是“不许言败”。于是朝中大臣都成了主战派,没人敢把打不过英国这个真相告诉皇上。忠心耿耿的林则徐在被革职之后,还上书道光《奉旨革职至情处分析》。在其中就说道:

“即以船炮而言,本为防海必需之物,虽一时难以猝办,而为长久计,亦不得不先事筹维。若前此以关税十分之一,制炮造船,则制夷已可裕如,何至尚形棘手?”

拿出国家1/10的关税去建设海军这根本不可能做到,所以林则徐等于委婉地告诉了道光,我们是打不赢的。而道光朱批则是“一派胡言”。既然皇帝态度如此,那么大臣只好配合他演完这出戏了。

为了打赢蛮夷,向来吝啬的道光竟然一口气拨了三百万两白银,从七省调集四万援军,派任领侍卫内大臣奕山,军机大臣隆文,以及湖南提督杨芳等组成了天朝战斗力最强的“豪华阵容”,道光帝决心可想而知。

那么现在,压力到了奕山这边。

杨芳率先到达广州,其实他到达的第二天英军炮击虎门,导致东路炮台失陷。而杨芳上奏仅称英军只打来了几个哨兵,随即笔锋一转,大谈自己如何布防,宣称“可以仰慰圣廑” 皇上您就放心吧!随后连传捷报,并且给自己拖延时日找了一个绝佳的理由:怕英军逃窜,不能全歼。所以等到奕山,隆文赶到之后,再设法水陆并进,全歼逆夷!道光听了当然高兴,谕令正在途中的奕山

“该将军等星速前进······务即会同杨芳熟筹妥办,一售大兵齐集,即设法断其归路,痛加刷洗,以彰挞伐而振国威”

奕山进入广州,得知真实军情,而此时,道光不断催促他“并力进剿”。他已经无路可退,只能是孤注一掷,效仿古代,策划了火攻偷袭英军,结果面对排水量数千顿的英国军舰自然未能得手。此后英军反攻,四天攻下了广州。

奕山继续隐瞒了广州的败报,将英国人说成乞和的一方。道光因战争劳民伤财,也想早日撤军,恰逢英军遭遇病疫和台风,并且英国方面换了主帅,暂时放弃了北上的进攻。奕山的欺骗成功了,道光仍然觉得大清军队攻无不克!

可接下来,奕山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新主帅璞鼎查的到来,戳穿了之前的所有谎言。璞鼎查8月到达厦门,之后几乎一口气攻占了厦门,定海,镇江,宁波,多名将领战死。道光实在经受不了这么大落差,重新任命了奕经为“扬威将军”,再次组织大军,征讨逆夷。结果继续遭遇惨败!

接连的惨败让道光自己也产生了怀疑,清军队是否真的战无不胜,我大清还是那个天朝上国吗?这个时候说实话的小男孩出现了。

浙江巡抚刘韵珂目睹了整个过程,他由一位主战派逐渐认清局势,改变了判断。上了一封著名的奏折《十可虑》,详尽客观地分析了当前局势。此时的光绪也慢慢意识到自己是光着身子,不打了,不能再打了!

知识给人力量,愚昧也给人力量,有时甚至是更大的力量。当我们不能认清自己,并且不接受其他反对声音的时候,我们就和那个光着身子的国王没什么区别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