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唠叨,真的是关心吗?
L先生悔婚了。
临近三十岁时,婚房都已装修好,他却和相恋4年的女友分手了。
作为不太熟的朋友,我也没好意思多问。
不过他却主动说起缘由,因为女朋友越来越象他那个唠叨的妈,实在是忍无可忍。
充满正义感的吃瓜群众们肯定觉得他太小题大作了,唠叨是女人的天性哪,怎么就这么不耐受呢。
况且,别人唠叨也是关心你啊。
问题来了,父母的唠叨真的是关心吗?
回答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个心理学名词-口欲期
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口欲期,年龄在0-1岁。
口欲故名思义,是用嘴巴来满足欲望。观察过婴儿的人应该有这个经验,小朋友在1岁之内,拿到什么都要用嘴巴去尝一尝,舔一舔。婴儿是通过嘴巴来认识这世界,和这世界连接的。
但是,随着人慢慢长大,自然会发展其它方法来满足自己。心理学家武志红出了一本畅销书《巨婴国》。
什么叫巨婴呢?
就是成年人的心理阶段还停留在婴儿期。
成年人如果啰嗦不断,是他们的欲望表达还停留在口欲期,跟世界的链接象婴儿一样,是通过嘴巴的。他们的唠叨实际上是用语言对孩子进行攻击。
这种状况在家庭中并不罕见,但是往往人们会习以为常。唠叨对成年人造成的影响还要轻一些,但是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孩子不堪承受后,轻则回避与父母交流,严重的还会逃避到虚幻的游戏世界中去。
第二个名词叫投射。
投射是将自己难以接受的想法、感受或行为转移给他人的心理过程。
既然是自己难以接受,首先这些被投射的肯定不是积极正面的东西;其次,投射对人是有保护意义的,当自己把内心的不安、恐惧等情绪投射出去后,就可以缓解内心的焦虑和冲突。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心中的垃圾倒给别人后,自己就能轻松不少。读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会恍然大悟,难怪自己每次听到唠叨后就难以名状地痛苦。
很多深受其害的人,因为从小就被“可怜天下父母心” 等思想催眠了,所以往往只能一边痛苦着,一边又为自己的痛苦而产生内疚。
了解了这些,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1.如果自己是被唠叨的,大可不必因为自己的不耐烦而愧疚,这是人的正常反映。
2.唠叨的父母,可以尝试一些方法让其升华一下,比如唱歌,学戏曲。
3.自己当了父母,就不要再复制伤害了。有效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但唠叨是一方说个不停,另一方完全无语,这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制造问题。
最后,剧透一下,L先生虽然木有结婚,但是从父母家搬出来,过上了清净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