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爱的来临当如是 ——“《脉轮全书》第四章:爱”读书笔记(上篇)

2016-12-08  本文已影响0人  爱生活的刺猬

       我们都在追寻爱,但很少有人了解爱。爱的意义,最难以琢磨。《脉轮全书》的第四章进入心轮的领域,这里是脉轮系统的中心点,是我们的灵性中枢与核心。在这里,我们从下层脉轮的自我欲望和行动,一跃进入更大的模式中,让小我在更大的关系网络中舞蹈。

        心轮的能量是:爱。它与第二脉轮(性轮/生殖论)代表的色欲和激情的爱截然不同。性爱需要有对象,但心轮之爱,不依赖外界的刺激,而是向内体验到存在状态;它不是欲望和需求的延伸,而是神圣情怀与同理心的连接。

        心轮的梵文名字是“Anahata”,意思是“不受打击”、“不受伤”,和“清新”。当这个脉轮不因旧伤而悲伤时,它的开放是天真、清新且灿烂的。

        它对应的物质元素是:风。风,意味着广阔,意味着爱的境界唯有透过放手才能搭成。风,也代表了呼吸。印象里,在一本书里看到过这样的信息:我们日常的呼吸模式透露着我们与外在世界的关系。比如,如果吸气很微弱,代表你与外在世界的连接较弱,你习惯于怕麻烦别人,或者比较宅。如果你刚好读到这段文字,不妨体会一下自己的呼吸状态,看看是不是与生活方式有一些对应。

        究竟什么是爱呢?

        首先,爱是一股能量,一股团结的能量,能够把事物吸引在一起,让它们保持关系。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个体,我们需要在关系中去确认自己的存在。因而,对爱的寻求是人类的天性。婴儿时期,我们需要养育者悉心的照料,借由他们的“在场”与“回应”确定自己的存在,从而避免对死亡的恐惧,建立基本的安全感。我们在孩提时代获得的爱与赞同,是我们成长的基础,因为爱能促进自我接纳,而自我接纳是爱自己的第一步。

        而作为成年人,我们无法退行到“婴儿时期”去看待爱。因为婴儿期尚未形成自我意识,完全没有能力照顾自己,必然需要一种完全的依付关系。可惜的是,我们随着年龄增长,并不必然获得对爱的理解与爱的能力的增长。这在中国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国内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把这样的成年人称为巨婴,巨婴的国度,便是巨婴国。我们都活在这个巨婴国。

        为了了解什么是爱,我们需要先来了解什么不是爱。既然爱是一股能量,一种在关系中流动的能量,那么阻碍它流动的现象应该就是“非爱”,比如:过度依赖一个人,崇拜权威并将个人选择权拱手相让,或者嫉妒;嗯,还有各式各样的偏见,诸如对同性恋的歧视、年龄偏见、种族偏见、性别偏见,甚至高矮胖瘦的偏见。以及,想要保留爱,害怕失去的心态,都是导致我们受伤的缘由。

        在爱的话题里,我们无法回避“恐惧”的议题。当我们打开自己的内心接受一段关系,我们可能恐惧被伤害;当我们想要给予爱,我们可能恐惧被拒绝。这些伤害和拒绝,会威胁到我们基本的内在平衡与自我接纳,甚至威胁到我们的价值感和存在感。的确,恐惧很有威力。但对恐惧的防御,令我们在内心筑起一道墙,切断我们与外界的能量流动,不再感觉与人连接,生活就会变成一潭死水,唤不起任何热情与快乐。

        同时,心轮能量的关闭,也会限制我们自身上下脉轮之间的流动,导致心智与身体之间的疏离。最终,心轮会能量浩劫,而把自己禁闭在孤独一人的世界里。

        我们需要在关系中放松,让爱自然出现。有时最深刻的爱就是愿意让一切保持本来面目。最后你会发现,我们就是那份爱。我们就是爱的生命力,也时爱的表达、呈现及载具。我们透过爱成长、超越、战胜及臣服,以追求更深刻的再次成长。我们焕然一新,耗弱后再度更新。爱是永恒和安定的力量。爱赐福于核心的生命之轮,让一切众生得以运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