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州娘娘 ——来自江南的记忆
2019-06-25 本文已影响7人
司马星耀
洮州娘娘——来自江南的记忆

六百年前
你怀揣无限惆怅
带着茉莉花的馨香
拭干眼泪
挥手
告别了
秦淮河畔的
濛濛烟雨
走出了江南的
柳色清新
纤小的脚印
生出
朵朵莲花

从此
洮州大地
繁花似锦
江南的丽影
在人们的心头
若隐若现
湛蓝的天空
云彩
也显得
无比壮美
你是
上天赐给洮州的珍珠
进宫
只是美丽的寄托
娘娘的福惠
却是
洮州百姓
永恒的传说

小注:六百多年前,大明朝实施移民政策,从江淮一带迁来了大量人口,应天府珠丝巷的传说最为广泛。移民对洮州人文风俗、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形成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洪熙元年三月,洮州军民卫指挥使司都指挥使、右军都督府指挥佥事李达将军的三姑娘李金华、小字珠儿,奉诏进宫,被仁宗封为贵妃。传说此后,洮州民间有女皆称“娘娘”。借着娘娘的福惠,洮州民间婚丧嫁娶,无论官民,皆依照官家规制。房屋建造为五间以上奇数,卷棚顶、倒提柱、一杄套、花窗虎张口等,皆依照京师模样。至今社火尤唱“正月里来是新年,我的老家在江南。自从来到洮州地,别有天地在人间。”江南遗风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