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余饭后人生

退休好读书(外一篇)

2017-06-16  本文已影响128人  fe238d1e7f2b老兵

退休好读书(外一篇)

作者李培义

(一)退休好读书

英国作家萧伯纳说过,"60岁以后才是真正的人生。"

我对此深有同感。比如读书,退休后就陡然产生了不少优势。

其一是时间优势。退休后骤然觉得原本吝啬紧促的时间,突然从容大方起来,宽余到不找点事情干便难以打发的地步,这正是读书的好时光。有了充足的时间才能读自已爱读的书。才能精读细研,悟得书的精髓。关键是要驾驭好时间,有书就在今日读,莫待明日成蹉跎。

其二是空间优势。读书空间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拘谨和约束。读书的空间和场所可以随心所欲,任你选择。或花前树下,或湖边溪畔,或旅游途中,或疗养胜地。读书生活更加轻松悦愉,真正领略"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和"行千里路,读万卷书"的神韵。

其三是心理上的优势。读书再也不会受着名缰利锁的羁绊,再也不受徒劳应酬的干扰。此时一书在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通过读书解惑释疑,升华思想,领略人生。使读书真正成为精神寄托与享受。

求索

(二)读书与敬畏

读书除了能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还可以增进敬畏之心。

首先通过读书产生对作家、诗人、编者们的敬畏。他们以敏锐的观察、精密的思维、细腻的笔触将纷繁复杂的事物,艰涩的人生细针密缕地描述刻画的层次分明,丝丝入扣,惟妙惟肖。将市井中偶然发生的事物,人们意识中萌生的思想火花紧紧抓住而又条分细缕地提炼升华,波谲云诡地写成诗词、绝句、著述、供人拜读、欣赏和传承。如司马迁、李白、鲁迅、巴金等史学家、文学家和诗人他们以超人的智慧,坚忍的毅力,高超的艺术修养颂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怎能不令人敬畏呢?

再是通过读书萌发对大自然的敬畏。凡读过《徐霞客游记》和余秋雨《文化苦旅》的都会有同感。文化艺术家笔下的自然景观和一般人眼目中的山山水水大相径庭,这可能应了"观景不如听景"的俗话。尽管你浏览、拍照、录相、数码写真,撺掇的十分热闹,十分形象,可就是缺少了艺术雕琢的文化神韵和气质。譬如当你读到霞客记叙的"从碧条香蔼绿树香雾中攀随五里,仰见浓雾中双石兀立,即石门也。一路由石隙而入,复有二石峰对峙。路宛转峰罅,下瞰绝涧诸峰,在铁船峰旁,俱从涧底矗耸直上,离立咫尺,争雄竟秀,而层烟叠翠,澄映四外。其下喷雪奔雷。腾空震荡,耳目为之狂喜。"的艺术概括和描述时能不觉得形象逼真,身入其景吗?然而,能不对这经过艺术雕琢的自然景观产生敬畏吗?

还有通过读书萌生对人生的敬畏。人的生命是一个十分艰深,十分复杂,难以卒读,难以破译的深奥过程。正如余秋雨在诠释"文如其人"时说的,"人的生命状态的构建和发射是极其复杂的。中国传统文人面壁十年,博贤诸子,行迹万里,宦海深渊沉浮,文化人格的吐纳几乎是一个浑沌的秘仪,不可轻易窥探。"

何止是传统文人,芸芸众生概莫能外。可当你一旦涉足书海,进入你眼帘的生命,多是活灵活现,感情丰富,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这些行走于书籍中的人们,有人生的榜样,有爱情的幽灵,有的高大轩昂,有的矮小萎缩,有好人坏人君子小人美人丑人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仿佛将你引进了人生的万花筒,让你在眼花缭乱的众多形象和人生轨迹中进行比照,找到自己的行迹与踪影。

当你通过阅读对人生发祥发展和归宿有所醒悟时,能不敬畏之情油然而生吗?

记于2017年6月16日

黄河母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