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童话
久闻《窗边的小豆豆》很经典,可是我一直固执地认为不过是个童话,于是想看的念头不了了之。前几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翻阅,让我欣喜地是从我翻开第一页起我就无法合上,除非读完,于是我一气读完。
阅读之中,我依然是把它当童话看的,直到最后,我才知道这不是个美丽的童话,而是真真正正的出现过的,出现在那个军国主义淹没一切的狂乱时代的真实的童话。在虚伪的大词泛滥的今天,我仍然无法免俗地要借用 “震撼”这个大词。可以说,《窗边的小豆豆》给了我恒久的感动与莫大的鼓舞。
“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得以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小林校长在巴学园里始终坚持着自己的这一信念,所以很多个性学生的个性在他那里得到完善,很多问题学生的问题在他那里都不再是问题。这些学生也成了自信、快乐、善良的学生。
而在教育的现实世界里,我们精心建造了一个生产“好孩子”的机器,我们对走进校园的一批又一批“产品”进行统一的改造,一旦有违抗者,必被各道工序摧残的“遍体鳞伤”。而我们心中“好孩子”的标准往往不过是“成绩好”与“听话”,于是一个个天真烂漫的孩子走进学校,一个个“老气横秋”的呆子和“唯唯诺诺”的奴才走向社会。
孩子一旦做出成人所不理解的事情,而又不愿遵循成人的愿望改变时,就往往会被教师简单粗暴地扣上“傻子”(智商有问题)“痞子”(思想有问题)“疯子”(精神有问题)的帽子,这些看法不断在人群中蔓延,由教师而学生,由学生而家长,最终有的真成了傻子,变得极度自卑;有的真成了痞子,对外界有一种条件反射式的敌意;有的真的成了疯子,硬生生被绑进精神病院。很不幸的是,这样的事,我竟多次目睹,而且也只能隐忍地看着这些发生,事后在笔记本上写下一两行苍白的文字,比如: “人,又疯了一个,在一阵歇斯底里之后,他被带走了,校园也似乎安定下来,只是……” “疯子年年有,今年特别多,真耶?假耶?”然而这些于现实而言,也许毫无意义。作为教育者,天职是育人,可是有时一些教育者竟然在自觉不自觉地做着戕害孩子的事情!
小豆豆不断开关桌盖、、不断地钻篱笆、站在窗前与宣传艺人搭讪、和燕子说话以及为阿泰削铅笔的举动,确实让人头痛,着实让人忍俊不禁,也会被许多老师认为是不好的事,甚至会有老师认为她是有意捣乱,背地里或许会气愤地骂那个“讨厌的家伙”。但无可否认的是,我们的主人公小豆豆,却是一个天真、善良、纯洁、自然的小姑娘。
任何现象背后都有原因,而孩子行为的背后往往是一个善良可爱的原因,不论是小豆豆对抽屉的好奇,对宣传艺人的钦羡,与燕子对话的真诚,还是对”阿泰”的孩子式的爱慕,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自然的教育应符合孩子成长的规律。每当小林校长看到小豆豆就会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小豆豆就高高兴兴地说“是啊,我是一个好孩子。”于是小豆豆也觉得自己的确是一个好孩子,所以,她每天都有好心情;小林校长对高桥一直说的是“你绝对能做到”,所以,身体有残疾的高桥后来成了某公司的要员;而每天呆在酒精灯、烧瓶、试管边的阿泰则成了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当然了,到学校第一天就给校长说了4个小时话的小豆豆则成了电视主持人、社会活动家、著名的女作家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第一位亚洲亲善大使。
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尊重孩子的缺陷与个性,尊重孩子的选择,才是教育孩子的出发点。苏霍姆林斯基先生说:“我始终坚信,确实有那么一些精神品质,一个缺少了它们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的精神品质,而其中首要的便是深入儿童精神世界的本领。而可悲的现实是,有的教师根本不懂如何去理解孩子,有的教师由于这样和那样的原因又不愿去理解孩子。
教育永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一味最求效率的功利化必然会扭曲教育的真谛。
培养“创新型人才”?假如我们容不得一点的个性,那么何谈创新人才的培养?我们不过是在批量生产种类单一的产品,不是艺术品,不管原材料有多么的宝贵。而我们也不过是冷酷的机器,绝非有审美眼光的艺术家。
幸好《窗边的小豆豆》给了我们一个童话一样美丽的事实,在那个军国主义盛行的残酷的时代,一个伟大的校长创造了一个童话的王国,这个王国是天真烂漫的孩子天性健康发展的“桃花源”,是教育真正的“桃花源”。
其实,童话也可以在现实中生根发芽,当现实的土壤,长满了童话的嫩芽,有一天我们的世界就会如童话般美好。
那么让我们接过可敬的小林宗作先生的接力棒,一起来打造教育的童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