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特质,你也可以永葆(一):好奇
这些特质,你也可以永葆(一):好奇
——写给九年级的你的第33封信
亲爱的同学们:
节日快乐啊!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同学们是不是收到节日礼物了呢?无论是亲友给的还是自己给的,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礼物,都是一份满满的祝福啊。在这里,我也祝愿同学们永葆童心——快乐、好奇、专注、纯真、质朴……就是《道德经》里这一句,“常德不离,复归婴儿”啊。
1
这几天正是麦收季。
这几天,想起小时候割麦的情形,金黄的麦地,但你用镰刀一把把割开去,没多久,满身满脸都是脏脏的,当真是“尘满面”。还会想起割麦的时候伤到脚的糗事,也会想起白居易的《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为什么白居易会“念此私自愧”呢?理解了白居易,就会理解杜甫自己茅屋被秋风吹得七零八落,还唱“安得广厦千万间”吧?就会理解《老王》里杨绛的“愧怍”吧?
昨天傍晚时分穿过乡间大道小路,惊奇地发现麦收结束,大地之上,只剩下短短的麦茬。看来,白居易笔下“五月人倍忙”的景象已经不复存在了。
大批的劳动力,从田地里解放出来,于是就如各种鸟类,在家乡或异乡,“沙鸥翔集”,寻找自己身体和灵魂的安顿之处。
亲爱的同学们,现在的你,羽毛未丰,羽翼未满,但已经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试飞了。说是试飞,不如说是通关。最后21天,我们一起努力,愿大家都能顺利通关,进入理想的高中,理想的班级!
2
好了,转入这封信的主题,同学们,从这封信的题目,你就可能猜到了,我们接下来的这个学月,讨论的是一些精神特质(特殊品质)。每封信,依然介绍一个人物,从这个人物身上,我们发现一种精神特质,发现成才的奥秘。
经过了两年的物理学习,同学们是不是对物理学科充满了好奇与兴趣呢?注意,我问的不是物理成绩,好奇与成绩并不总是成正比的。
这封信,就通过介绍一本传记,给大家介绍一位物理学家:理查德·菲利普斯·费曼,现在多译为费尔曼。这本传记,就是是著名物理学家、故事大王、艺术家、鼓手和密码破译专家R·P·费曼和R·莱顿联手写成的费曼先生自传:《别闹了,费曼先生》,也有的译者翻译为《别逗了,费曼先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2722384/df428b01e3ae7cf9.png)
同学们经常听我介绍费曼学习法,就是这封信要介绍的物理学家创造出来的。好,我们先走进费曼的早年生活:
1918年5月11日,费曼出生于美国纽约,父亲是麦尔维尔·阿瑟·费曼,母亲是露茜尔·菲利浦,他父母都是犹太人,她的妹妹琼,比他小9岁,两个人的关系非常亲密,琼后来也成了一名物理学家。费曼在长岛南岸的法罗克维长大。
虽然麦尔维尔和露茜尔都是犹太人,但是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却没有狭隘偏执的宗教观念。当儿子还坐着幼儿专用的高椅子时,麦尔维尔就买了一套浴室用的白色和蓝色瓷砖。他用各种方法来摆放它们,教理查德认识形状和简单的算术原理。当孩子长大一点时,麦尔维尔就带他去博物馆,并且给他读《不列颠百科全书》,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耐心地解释。后来费曼愉快地回忆道:“没有压力,只有可爱的、有趣的讨论。”
麦尔维尔教会了理蒂(小理查德的昵称)怎样思考。他让理蒂设想他遇见了火星人,火星人肯定要问很多关于地球的问题。比如说,为什么人在夜里睡觉呢?理蒂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呢?这种培养和教导是很有好处的。年轻的理查德很快就开始自己读《不列颠百科全书》了,他对上面的科学和数学文章尤其感兴趣。他从阁楼上找到一本旧课本,于是就照着课本自学起几何。尽管理查德是一个智力早熟的少年,但是他却觉得人文科学枯燥无味,他对历史和文学毫无兴趣。他认为英语的拼写太缺乏逻辑性,所以他即使到了成年以后也不擅长拼写。
父亲对他早年的训练对费曼的教学生涯来说是无价之宝。最重要的是,麦尔维尔在他身上灌注了一种对于大自然的美的赞叹和欣赏,并使他产生了与他人分享这种感受的灼人的欲望。
4
家长朋友们,费曼的早年生活对我们的家庭教育有什么启发呢?
父母,才是孩子最早最好的启蒙老师!美国诗人惠特曼在一首诗里说:一个孩子向前走去,他看见了什么,什么就会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在孩子学前阶段,充分融入自然;在儿童期,通过阅读给孩子进行智力启蒙和人格培养,这都是我们父母可以做到的。想一想我们之前介绍的何江博士,他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但父亲讲故事和母亲聆听孩子朗读,同样是对孩子进行智力教育和人格教育。
男孩子进入学龄期,父亲对他的影响超过了母亲。费曼小时候,父子打成一片,于是形成活泼性格,爱开他人玩笑。所以啊,朋友们,陪伴孩子成长,父亲不能缺席啊。
青年时期的费曼是一枚妥妥的学霸。1935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MIT),先学数学,后学物理。1939年本科毕业,毕业论文发表在《物理评论》(Phys.Rev.)上,内有一个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量子力学公式。1939年9月在普林斯顿大学当惠勒(J.Wheeler)的研究生,致力于研究量子力学的疑难问题:发散困难。
1942年6月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
1942年,24岁的费曼加入美国原子弹研究项目小组,参与研制原子弹的秘密项目“曼哈顿计划”。1943年进入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参加了曼哈顿计划。理查德·费曼是曼哈顿计划天才小组成员之一,该研究小组负责研制原子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费曼被招募作为普林斯顿大学的美国原子弹项目职员(他)然后在洛斯阿拉莫斯新的秘密实验室,新墨西哥(1943-1945)。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他成为曼哈顿项目在理论上的小组长。
1965年费曼因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的贡献与施温格(Julian.Schwinger)、朝永振一郎一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1968年提出费曼强子结构模型。1972年获得奥尔斯特教育奖章。
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能取得这样伟大成就的物理学家,是不是每天待在实验室里,长着一张严肃认真脸呢?费曼先生可要颠覆你对物理学家的这一印象了,如果放到现在,肯定能成为网红啊。今天,我们不是仰望费曼,而是借助这本书走近费曼,看看天才是如何炼成的吧。
5
这本书一共4个部分,我们首先看第一部分“小顽童的成长”的几个小标题:
他单靠想便把收音机修好;我切,我切,我切切切!;谁偷了我的门;你在说什么鬼话?好险,又过关了!伟大的化学部主任。
是不是很吸引人呢?其他四个部分标题分别是:误闯普林斯顿、从军记、堂堂大教授、笑闹中的真智慧。
那么,这本书何以诞生?原来,费曼经常和同事的儿子拉夫·雷顿一起玩鼓。玩鼓时,费曼就聊他的故事。后来雷顿开始录音,他叫费曼“Chief”(头儿),一再鼓励他说下去。经他整理后成为这本妙书。费曼不认为这是一本自传,但他亲自参与,连书名也是他坚持的。书中的对话方式,完全保留了他的风格、他的自我形象。
费曼生性好奇,对各种新鲜事物都渴望了解,并经常比周围人了解的更多。他参与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是,在严密的保安系统监控之下,他以破解安全锁自娱,在他的圈子中被称为“开锁专家”。取得机密资料以后,留下字条告诫政府小心安全。他顽童时期就修理收音机,且技艺精湛;研究各种昆虫;热衷于去陌生的国外交流如巴西、日本,并学习西班牙语和日语;他还学习画画、敲鼓等等。他一直像一个顽童一般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并大胆的去尝试,这也许是他在学术上成功的一个原因。
《洛杉矶时报》所说的,“任何读这本书而不大笑出声的人,心理一定有毛病”。有时间打开这本书阅读吧。
书中费曼的各种有趣的故事和恶作剧,能在学习和科研上给我们很多启发:
比如热爱学习,永远保持好奇心,并大胆地去做、去探索。
比如要学会举一反三。真正的明白学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知其所以然比知其然更重要,别不懂装懂,要真懂。还要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将其系统化。(现在中考复习阶段,别忘了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各学科的内容哦)
比如不要迷信权威,要敢于质疑老师,去读去搜索,亲自动手验证。
比如不要害怕你遇到的问题,等你踏下心来,钻进去,耐心大胆地去尝试解决。你会发现问题比你想象的简单。
费曼先生身上最大的特质是什么呢?
对,就是强烈的好奇心。同学们在小的时候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一天到晚都缠着大人问各种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学识的增加,我们的好奇心也不应该减退,其实,正是因为好奇心,我们学习七门功课才不觉得累,对吧?
6
关于好奇心,还有一堆名言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弗朗西斯培根)
2.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法朗士)
3.青年的朝气倘已消失,前进不己的好奇心已衰退以后,人生就没有意义。(穆勒)
4.好奇心是智慧富有活力的最持久、最可靠的特征之一。(塞缪尔约翰逊)
5.好奇心是科学工作者产生无穷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爱因斯坦)
6.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居里夫人)
7.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苏霍姆林斯基)
8.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苏霍姆林斯基)
9.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苏霍姆林斯基)
好奇这种特质,你也拥有!希望每一个同学都永葆这一特质!
关于这本书的介绍就到这里了,这封信也就到这里吧,祝同学们复习进步!再次祝愿同学们儿童节快乐啊!
你们的,王老师
202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