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新编·续集 第十二章 大力神女(一)
从前,高家村有个姓李的大户人家,家有五男二女,人称好命。李老汉今年有五十多岁了,原先他是做茶叶生意的,常年在外奔跑,由于生意做得很大,家里有了一定积蓄。眼下李老汉感觉自己岁数大了,在外奔跑已是力不从心,再加南方经常发生战争,李老汉为了保命决定金盆洗手终止茶叶生意。
农村近年由于连续天灾,许多人家开始廉价出卖土地。李老汉看准了时机开始大量收购。就这样只用了两三年的时间李家便购置了大量土地,再加上原有的,土地已有上千亩,很快便成了远近闻名的富商大户。
家里有了大量土地,李家开始雇佣长工短工,并开始饲养牲畜,置办大小车辆,日子越发红红火火。
几年后,李家五个儿子已有四人娶上了媳妇,并很快都有了孩子。李老汉为了家庭的安宁先后把四个儿子都分开单过。两年后两个女儿也相继出嫁,家里只剩下一个老五还没结婚,仍然光棍一条。其实老五不是找不到女人,只是他太挑剔,媒婆介绍的姑娘他看都不看,可他自己还没本事找到合适的,就这样一来二去耽误到二十三岁了还没有娶上称心如意的婆娘。这可成了李老太婆的一大心病,她逢人就叫人家给儿子介绍对象。
规矩地说,李家作为远近闻名的大户娶媳妇是不犯愁的,只是李老五不愿意剜到篮里就是菜。
当时也是封建社会,讲究的是门当户对,穷人家的姑娘李家是看不上眼的,可有地位的人家他家还一时攀不上,就这样李老五成了孤家寡人
这天李家人正围在一起说起李老五的婚事,正巧李老头的生意伙伴从南方贩茶回来,他带来了两斤上好的碧螺春准备送给李老汉品尝。今天真算巧了,此人正好听到李家议论老五找媳妇的事,他听后眼睛一亮,高兴地说:“老五婚事不用发愁,我家婆娘家有个近门侄女还没出嫁。这妮子是高不成低不就,今年已经二十岁了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主儿,今天我听到你家老五还没有媳妇,正好把两人撮合到一起,天赐良缘。”
李老婆子一听高兴地一拍大腿说:“那太好了,千里姻缘一线牵,一点不假。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缘分,我儿子至今未娶,你亲戚至今未嫁,莫不是两人都在等合适的时机有人给牵线搭桥吗?真乃天意!”
来人说:“有一样我得事先说明,我家亲戚和别的姑娘有些不一样,她个子太高,比我还高出半头,大脚板,长相说不上漂亮,但也不难看,可论起持家那可是一顶一的好手。她家也有几百亩田地,长工短工几十人。她哥是军官,好像是护国军里的一个营长,带兵打仗也是一把好手。”
李家老倌和老婆听到这里更是眉开眼笑,老太婆说:“一门好亲事,我们没什么可说的,就这样定下来吧。”
来人说:“这是你们两人的意见,五侄什么意思还不知道,最好问问他本人怎么说。”
“不用问,我俩说行就行。自古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晚辈只有服从的份儿,没有不同意的理儿。你今天算是来对了,咱就趁热打铁,把一切手续都办妥了,最后再定个迎娶的日子,这事就结了。”李老太婆说。
闲话少叙,李老五大婚这天李家张灯结彩,亲朋好友挤满了一大街,宴席更是从早上一直持续到天黑,少说也待过一百桌。
李老五胸前戴着大红花,不停地迎来送往,一天下来累得是腰也酸腿也疼。不过他没有任何怨言,今天是大喜的日子,他高兴,喜酒也喝了不少,送走了最后一波亲朋李五走路已经是摇摇晃晃了。
天很快黑了下来,李五踉踉跄跄走向婚房。这时候闹洞房的男男女女仍然挤满了屋子。新娘听到了丈夫进屋,便很快站起身来打算轰走闹婚的人群,然后等着丈夫上床。看看新娘吧,她红盖头也没掀,只是伸开两只大手推向人群,然后稍微一用力屋子里所有人齐刷刷地被推到门外。
人们看看新娘,个个都瞪大了眼,一下吃惊不小。人们心想,这媳妇不同一般,力气如此之大天下少有。
再说李五,他看到眼前一幕也是一脸惊讶,同时感觉到此女子不是凡人,不知是哪路神仙下凡,酒劲一下消失了大半。
人们开始窃窃私语,不停地摇着头纷纷离开李家。新娘看到人们都走了便重新坐到床沿上等待丈夫。李五关上房门走到妻子跟前小心翼翼掀开了她的红盖头,瞬间一股戾气迎面扑来。李五不禁打了一个冷战。
妻子拿掉了红盖头,然后收拾床铺侍候丈夫躺下,自己也脱下衣服躺在了丈夫一旁。
三天转眼过去,新媳妇娘家人派人过来看“三”。李家大摆宴席隆重招待,直到天色向晚客人才告辞回去。送走了客人,李家佣人开始收拾盆碟碗筷,很快装满了一大筐。这时有个佣人拿来了扁担准备把箩筐抬走,新媳妇走过来弯腰抓起箩筐轻松地端到了洗刷池前。
李家婆婆和佣人们看到这一幕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此刻李老婆子想起了儿子昨天说的话,她感觉这个儿媳来路确实不凡。
转眼半年过去,由于日子长了,新媳妇也感觉在家随便多了,便经常跟着长工下地干活。她本来就是闲不住的人,再加力大无比,在家根本坐不住,少奶奶的架子无论如何也拿不出。
这天,李家山地春红薯成熟了,李家老头便指使长工们前去收获。由于这块地在半山腰,上山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可走,车子不能推,人们只好挑起箩筐一筐一筐往山下运。李五媳妇也加入其中。她看到长工们一担只能挑百十斤有些着急,心想,就这速度,这块地还不挑上一个月呀?李五媳妇扔掉箩筐,很快回家拿来了两个大挎篮。她告诉人们,先把自己手里的活放一放,过来帮着装挎篮。人们听话地走过来,不一会儿两个挎篮就装得满满当当的,估计重量至少也有五百斤。这时只见李五媳妇挑拣了一个最硬气的扁担,然后挑起挎篮转身就走,脚步四平八稳。
地里的人们看呆了,一个个竟然忘了干活,直到看不见李五媳妇了这才回过神来忙着装自己的箩筐。(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