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垦年味
农垦年味
广东蔷薇
又到过年时候,因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对过年气氛都会各有不同的回味。
小时候,七八十年代,我生活在海南农垦三亚附近一个小农场。现在又逢春节,不禁对小时年味怀有特别回忆。
我们那里,过了腊月,冬天,以生产橡胶为主农场工人可以不用天天早起来割胶了。这个季节要对橡胶树木休养生息,以封山育林,施肥防火,防乱砍伐为主,以期望明年橡胶树产出更多优质乳胶。这时候大人们也有时间歇一歇,没有以往天天要大半夜起床割胶那么忙碌。
过年快到了,大人们利用平时积攒布票,给小孩子们做新衣服了。妈妈去县城供销社买了布,拿回来,请连队里托儿所工作江苏籍曹姨给我们裁衣,拿一件样板服,用粉笔画好对着裁剪,然后再自己用家里缝衣车的缝好衣服。年景好时,我们家里四个小孩,人人一套新衣服。除夕洗过澡就可以穿新衣啦。平时就可挑捡哥姐不合穿的。那时很少独生子女,家里一般有三四个小孩,大的不合穿,就给老二,老二不合穿,老三穿。一块方方大补丁爱去粘地方,膝盖,屁股,手肘窝。
随着年节脚步靠近, 又开始给家里除尘洗东西,一年到头,把家里被单蚊帐都拿出来去水井边洗干净。锅碗瓢盆也全搬出来水边洗洗刷刷。这个时候,整个水井边都是热热闹闹的,姑娘们说说笑笑,互相打趣。妇女们就东家长西家短,聊上几句。
我们队里只有水井。有三口水井,一口水井是吃的,用来给大家烧水做饭的,通常会放有几条小鱼在井里养着。另两口井是队里胶工洗胶水桶,小男孩们夏天冲凉,女人们洗衣服用的。
大人们会用扁担钩上水桶,把桶往水里一扣一翻转,就轻松用扁担提上一桶水。这功夫需要熟中生巧。不熟,一翻桶打水时就很容易让水桶脱钩,桶就沉到井里去,这时要请找年轻水性好小伙子跳下水去把水桶捞上来,这就很麻烦了。我们女孩不懂用扁担钩打水,通常在水桶绑上绳子再打水,不够力气,也只能每次打半桶水。我们连队里也有发生过女孩子打水时不小心掉进井里,然后旁边洗澡小年青跳进井里把她救上来的事。
那时候听说香港和国外有洗衣机洗衣服,大家说起来满眼都很羡慕,都说这辈子啥时候有洗衣机帮忙洗被单。
进了腊八节后,年节气氛越来越浓,家家就开始弄一下过年的小吃。谁家都不想只看别人吃。炒黄豆,炒花生,炸油角,炸蛋散。黄豆,花生都是自家自留地种的。油角馅就是炒熟花生芝麻磨成粉拌上白糖,香喷喷的。面粉用面杖做成薄角皮。这油角好吃就是耗功夫。大人们负责好材料,我们小孩就约上邻居家女孩子负责包好一个个可爱的小油角。通常都做四五大簸箕,女孩们边干活边聊天边说笑话,也不感枯燥,一做就是一整天。大家约好,今天我家,明天你家,轮流帮做。然后父母用土锅灶烧旺花生油或猪油来炸油角炸蛋散,通常父母都要干到深更半夜,才收拾好。
一屋子都弥漫着花生芝麻的香味。油角酥酥脆脆很香,放凉后用坛子密封后,不通风,可以一直吃到过完元宵节还有。我们这个农场属于海南兵团,也象新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样,也有场部机关,下分有七八个区,每个区有三四个连队,因为农场的职工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各个省份,各地不同口音,不同风俗习惯夹杂在一起,也感觉整个连队,气氛大家很包容,很开放。
然后是过年守岁放鞭炮。年三十晚,看完春节晚会。放鞭炮就是男人们做的事,女人们不敢放炮,我家里我哥会帮助我爸一起放炮,每年守岁12点一到,鞭炮声振耳欲聋,此起彼伏,响个不绝,通常要过了半个小时后鞭竹声才慢慢安静下来。只感到烟雾弥漫,家家门前一堆红纸。
宋朝诗人王安石的元日这首诗就写得很入情入景,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以前过年是物质匮乏,生活节奏比较慢,但人精神生活还算容易满足。现在是物质生活丰富,生活节奏加快,精神生活有点贫乏。年味也越来越淡。小时候奢望洗衣机和冰箱随时代进步,早已进了千家万户。新衣服不用等过新年,平时淘宝店铺看上想买就随时买。过年也不用自己亲力亲为去做各种小吃。
这就是过年带给我一点感受和对年味回忆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