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最不应该对孩子做的事情,快来看看你做过几条
一、在外人面前说孩子的糗事
在我们传统的中国家庭中,父母喜欢把孩子的糗事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比如孩子尿床、比如孩子受到老师批评。但是大人们往往随心所欲,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对于孩子来讲,他也有很强的自尊心也想保护自己的面子。所以在别人面前谈论孩子的小缺点是不可取的。虽然有些孩子性格活泼不会将这些放在心上,但大部分孩子还是会觉得很难堪。
二、在孩子面前吵架
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必须条件,有些父母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在孩子面前争吵,一点都顾及孩子的感受。面对父母的争吵,孩子会变得敏感多疑,缺乏安全感。如果父母争吵频繁,孩子甚至会因此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做家长的要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怀抱,而不是一个冰冷的家。
三、偷看孩子日记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秘密花园,他们将自己内心深处的小秘密写进自己的日记。虽然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但是也应该给孩子自己的私密空间。有的家长找不到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方法,选择用偷看日记的方式了解孩子的内心。这样做不仅是一种不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表现,而且一旦被孩子发现还会丢失孩子的信任,有的孩子还可能会因此不再喜欢写日记,从而影响作文写作。
四、随意辱骂、体罚孩子
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有些家长不问青红皂白,张口就骂,甚至抬手就打。孩子就像一棵成长的幼苗,作为家长应该慢慢守护孩子的成长。急功近利不仅不会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还会激发孩子的反逆心理。动辄对孩子打骂,不仅不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建立,还会让孩子变成崇尚武力的人。
五、不兑现对孩子作的承诺
做出承诺容易,履行承诺不易。家长往往为了激励孩子,随口做出承诺,事后却将这些忘得一干二净。孩子对家长做的承诺记得很牢,当完成父母提出的条件时,他们要求父母履行承诺,却遭到父母的推三阻四,父母的威信在他们心里轰然倒塌。父母失信于孩子不仅不利于自身的威信,而且也容易引导孩子变成不守信用的人。
六、贬低自己的孩子抬高别人的孩子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听了太多的别人家的孩子云云。在你开口夸奖别人的孩子的时候,孩子在内心里是十分抗拒的,因为这代表着一种嫌弃和不满。自己的父母喜欢别人却讨厌自己,自己的父母随时可以发现别人的优点却时时盯着自己的缺点,孩子心里的失落感可想而知。
七、自己做不到的事情逼着孩子去做
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言传大于身教。若是我们想让孩子做什么事情,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先做到,而不是硬生生地命令。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父母却意识不到这个问题。他们要求孩子少玩手机,自己却抱着手机不撒手,他们要求孩子爱护环境,自己却将垃圾随地乱扔。嘴里说的一套,做的却是另一套,孩子容易产生混乱:到底自己该怎么做呢?
八、喋喋不休地唠叨
向孩子传达命令,应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一次表达到位,而不是喋喋不休地唠叨。灌输式的传达命令让孩子无法第一时间获取你要表达的信息。过犹不及,你的唠叨让孩子耳朵长了茧子,孩子对你的话也会疲沓,不会第一时间去执行你的命令,因为你的唠叨不止让他们的脑子无法去思考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
九、打消孩子的积极性
当孩子做什么事情兴致很高的时候,最讨厌的就是大人用很不屑的语气嘲笑孩子。对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如果是对的,大人应该鼓励孩子去做,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即使是不对的,也不应该武断地阻止孩子,而是应该想办法让孩子明白事情是不可行的,会产生什么后果,尽最大的努力减少孩子探索的积极性。
十、 开玩笑说只要弟弟或妹妹,不要他了
大人以为自己只是在给孩子开玩笑,可是孩子因为紧张自己的爸爸妈妈,同时对大人的话深信不疑,所以会信以为真。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无意中向孩子传达了一种观点:爸爸妈妈更疼爱弟弟妹妹,不疼爱我。容易让孩子丢失安全感,也会让孩子变得多疑敏感,甚至让孩子对弟弟妹妹仇视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