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学生生活体现核心素养——“三联”试卷分析

2019-05-08  本文已影响0人  北城孱头

                                            文/曹永兵

贴近学生生活体现核心素养——“三联”试卷分析

      2019年5月6日,未央区第三次联考如期到来,拿到试卷,我迫不及待的浏览试卷,并认真的把试卷做了一遍。第三次联考模拟试卷和前两次不一样的是,今年中考的新变化和新题型已经有所体现。 

贴近学生生活体现核心素养——“三联”试卷分析

      第一,积累和运用部分。在基础字词部分,考查比较全面,关键点在常见常用而又易读错写错易混淆的字词上。选词填空的题干内容上,加入了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古诗文默写部分通过10选6的形式考查了学生对经典诗文名篇名句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关键点在会默写、无错字,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个题并不简单,对于诗句中的生僻字、笔画繁复的字,如果平时基本功不扎实,是很难拿到分的,比如我在默写“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时,就错把“雁”写成了“燕”另一句“青鸟殷勤为探看”的“殷”字就比划了好一阵才勉强过关,还有现代诗“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一句中的“须要”就极其容易写错。因此,不打好基础,是很难全部写对的。

    课外名著阅读部分重点考查学生是否认真阅读过名著,《简  爱》的考查,就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精神,新加进来的名著,就是传递一个信息,没有读原文,就无从下笔,学生如果不从平时一点一滴老师阅读,就没法完成对名著考察题型的理解,我遗憾的在卷子角上写到:此题很难答周全,心痛矣!

贴近学生生活体现核心素养——“三联”试卷分析

      第二,综合性学习部分。综合性学习是本套试题的一个亮点,以“我的座右铭”这一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相关资料为题材,联系“爱国励志”等活动设计,较为简单。最后的拟写对联,考察仿写,对联是宽对,难度不大。 

贴近学生生活体现核心素养——“三联”试卷分析

    第三,阅读部分。在现代文阅读考查这一板块,最大变化就是说明文阅读成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给出四则材料和一个“深度解读”题型开放,阅读面广,题设合理,既保留了传统题型,又有大的创新。窃以为,这样一改,阅读反而变得容易了,因为阅读片段材料要比阅读大篇幅的整篇文章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把握内容,学生针对材料思考答案,针对性强,在共同话题或者主题下,非连续性文本显示出了精确、精准、易把握的特点。这样的话,学生好对文本进行驾驭,答题正确率也高。记叙文和文言文保持了以往的题型,比较平稳。诗歌赏析选小学阶段的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考查炼字的妙处以及和初中课内学过的诗词《渔家傲秋思》进行情感对比的异同,如果学生对课内知识复习扎实,这个题也是很好解答的。

贴近学生生活体现核心素养——“三联”试卷分析

    第四,作文部分。文题《尝试》,命题作文,没有引言和具体要求。这次的作文命题宽泛,立意好把握,导向明确,让学生有话说。虽是命题作文,但题目设计宽泛,学生在思考时,只需把题目化大为小,化宽范为具体,按照传统的作文样式去构思,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就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总体来看试题贴近学生生活体现素质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三联模拟语文试题,每一则材料、每一道试题都传达出命题老师的良苦用心。这份令人感动的用心,也为我们中考语文传递了人文情怀!

贴近学生生活体现核心素养——“三联”试卷分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