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6

2019-11-26  本文已影响0人  爱吃团子的猫

全书字里行间流淌的全是浓浓的爱意,对土地,对父老乡亲的亲情、友情、爱情。特别是孙少平,也是我最佩服的角色。一个出身卑微,家境极端恶劣的农村少年,一个忍辱奋进,不卑不亢的学子,又或者说,农村的孩子,因自卑而上进,以上进求尊严。少平平凡的一生,分化于农田、城市工地,还有煤烟四起的地下坑道中。田晓霞的出现,给了少平的生活更加丰富的内容。关于她的章节,我都会一遍又一遍的通读因为有她出现的时候,总会让人觉得生活充满了阳光,有了她,少平就算生活再苦也还是幸福的。田晓霞是少平的一个梦,她的牺牲,让人认识到这就是生活……总之,世间所有的真情都在这里得到了体现。我想起冰心曾说:“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路长径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凄凉。”这爱情,这友情,再加上一份亲情,便一定可以使你的生命之树翠绿茂盛。因为有爱,有了温情,有了力量,世界变得如此美丽!生活在平凡的世界中的人们应该感到生活是美好的! 

我们的世界拥有一种如此的行为,我认为,便是在作用个体意识本身及其以外的范围中,有一种下沉的趋势。这个世界,我暂时只敢定义为个体意识所能感知的那部分。当然,我有理由相信这部分会更大更宽泛一些的。或者我应该鼓起勇气说,这个世界应该是无形能量幻化成的所有的有形物质所具备的运动趋势,并且这个趋势由一个幕后总能量操控着,所以其实并不意味着这个趋势是这个世界本身的完全意愿,因为世界终究能够发展,这个发展便是上升的过程。

      人在这个世界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是组成世界的重点。我举人的例子。人的意识与情绪,倘若放任,便会是显现一种最直接的趋利性。关于趋利性,对人来说不管什么情况下都是始终有的,但不是所有的趋利性所导致的行为都是上升行为,很多行为表现为十分直白简洁的趋利性其实正是居于这个下沉过程的。比如遇到困难时,情绪更容易陷入低落,而不是重整旗鼓。无奈的妥协或者逃避自然也是一种趋利性,并且当然是最直白简洁的。人的这种负面意识与情绪,我不认为是一种个体的主动性表达,而更类似于一种早已设定好的客观程序运作展示,一切都是那么顺其“自然”,“知难”后“退”。

      前篇的阴阳统一理论,在这里又可以幻化成一个垂直的纺锥体,纺锥的两头分别是上升与下沉的极限,也是完全的光明与完全的黑暗。而整个世界(不指代上文提到的那个世界),正好在这两点之间。而人所在的这部分世界*(上文提到的那个世界),似乎应该是更接近黑暗那个点的。所以我们会更容易被黑暗的力量吸引,也就是更容易下沉。[*注:我觉得人应该是在完整的世界中的,只是似乎更偏向黑暗那头一点,所以更多感知到的是周围的环境,也就是黑暗的一头,并不能说人就不在靠近光明的一头,事实上,只要愿意,往往是能够过去的。并且真的有很多人都做到了。]

      如果一味任由黑暗的吸引而下沉,我们大概是很难体味到光明的温暖了。想要到往光明一端的人啊,千万别轻易忽视光明向你抛来的绳索,一旦抓住,便不要再放弃。即使你离光明再远,也终究是会受到吸引与抚润的。上下吸引的受作,取决于你的愿望。

时代造就人生,时代造就诗人!人只有经过种种磨难、挫折、打击,才能创造奇迹!“万卷藏书堪醉我;十年栽竹又催君”,让海伦•凯勒的名著指导我前进的方向吧!

我的世界如烟海孤岛,阻隔重重,但我却能对光彩四溢、混响不绝的天地心神领会。我奋然而起,苦苦求索,终于觅见长桥,跨过黑暗无声的世界。我凭内在感知力和坚强意志力克服视听障碍,在混乱事物和破碎的印象中摸索前行。——海伦•凯勒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