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丨蒲松龄读书

2018-11-28  本文已影响0人  eee007

      大作家蒲松龄读的书有两种:一种是野史杂记之类的书,这种书当时被称为“闲书”;一种是四书五经之类的书,这种书是科举考试的必考科目。这两种书给蒲松龄带来了不一样的收获。

       蒲松龄读闲书是在青少年时期。蒲松龄出生于元末明初山东一个没落的中产家庭里。由于家贫,请不起老师,跟着父亲识了不少字的蒲松龄便自己读书。蒲松龄先读家中的藏书。这些藏书多为野史杂记,当然无益于科举考试。不过,蒲松龄还是读得津津有味,有些书甚至能够倒背如流。家中的藏书读完了,蒲松龄便借书来读。凡是能借到的有字的纸片,蒲松龄都爱不释手,读起来如痴如狂。

       这些阅读给他带来了丰硕的回报。青少年时期的蒲松龄文采飞扬,写出了一大批优美诗词,被明朝的读书人广为传抄,奉为典范。山东学使施闰章称赞说,阅读蒲松龄的文章,就像是在空中闻香味儿,在夜间观明月,可见蒲松龄的文学才华非同一般。当然,这些阅读也为蒲松龄日后写下《聊斋志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惜的是古时候没有出版社,也没有报纸杂志和网络媒体,蒲松龄的作品换不来版税和稿费,以至于不得不靠教书为生。

       当蒲松龄读的第二种书是四书五经之类的科举必考之书。读书人的最大愿望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蒲松龄也不例外。为了追求功名,蒲松龄不得不拿出宝贵的时间来读这些书。不过,让才华横溢的蒲松龄寒心的是:他一生7次参加乡试,全部名落孙山,更不用说参加会试考取举人了。72岁那年,蒲松龄终因给一位权贵写了几首赞美诗,这才破格取得了参加会试的资格,得了一个贡生的功名。只是,这个功名来得也太晚了。由于年龄太大,蒲松龄最终没有入仕。三年后,一代文豪蒲松龄去世,享年75岁。

       有人把阅读分成有用的阅读和无用的阅读。有用的阅读是有取向性的阅读,无用的阅读是没有目的的阅读。其实,有用和无用只是相对的。因为,在人生的长河里,有用的阅读往往会变得无用,而无用的阅读在不经意间会为你的生命带来意外的惊喜。譬如,大文学家蒲松龄。

本文来自——《学习时报》

      《学习时报》(国内统一刊号:CN11-0137)创刊于1999年9月,是国内外公开发行、全党唯一以思想理论学习为主旨的中央级报纸。

      《学习时报》以广大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为主要服务对象,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前沿性和知识性,深切关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当代社会深刻变革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并以对各方面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深度分析和权威阐释,为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提供及时而有益的帮助。《学习时报》每周3期,对开8版,全年出版156期,定价360元,邮发代号1-267。邮局统一发行,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南平地区订阅热线(0599-)

    微 信 订 阅   

       活到老,学到老。活一天就要成长一天,而当身体的成长停止以后,精神的成长尤为重要和可贵!成长是活着的证明。《学习时报》可助你在成长道路上走得更远。

一个人的气质里

藏着他读过的书

以及走过的路

点击“阅读原文”,在线订阅《学习时报》

↓↓↓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