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题征文池人物读书

人物 | 哈兰•科本:不到最后一页,他写的每个字,都别信!

2017-05-05  本文已影响42人  Baron_0201

当我想要写自己喜欢的作家时,不时闪现出近现代中外作家的名字,想要找到一位声名显赫、著作精良,最好是能在文坛具有一席之地的泰斗级大咖。

然而,冥思苦想,无果——无论写哪一位,自己都没有十足的把握和底气,写出他们本来就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生,更不可能企及他们的思想高度。

无意中抬头看见自己的书柜上,赫然摆放着一排哈兰·科本的悬疑推理小说集,除了《死亡拼图》、《别无选择》、《无处藏身》等零散的几部作品外,还有米隆·波利塔系列国内译本全集。

而每次去图书馆,只要看到书架上有我尚未看过的他的作品,必借!

甚至,当我都快要丧失阅读的动力时,也会再翻出他的书,进行一次充电。

如此,我居然都没有想起他的名字!

哈兰·科本

然后,我在百度上输入“哈兰·科本”后,能查到的信息寥寥无几,根本无法通过这些信息深入了解他的生活背景,更不可能就此写出对他的介绍。

前美国三代总统克林顿、小布什和奥巴马最喜欢的畅销书作家;

第一位包揽国际最权威的埃德加·爱伦·坡奖、莎姆斯奖和安东尼奖的美国作家;

第一位入选图书奥斯卡(英国年度图书奖)的美国人。

在百度百科对他的介绍中,最为抓人眼球的这几点,足以证明他在悬疑小说届的地位。然而,除了小说的推介(甚至这些都很少)之外,互联网上鲜有对他的炒作,连他生活照也只是区区几张。

难以想象,盛名之下的他,是如何做到保持低调,且如此高产。从wikipedia上罗列的书单来看,从1990年至今,他已经出版英文著作29本(其中中文译本以达24本),平均每年都有一部作品问世。

写到这,不得不提另外一位让人不容小嘘的当代悬疑大师:丹·布朗。一部《达芬奇密码》使他风靡全球,而《失落的秘符》在2009年出版发行时,被称为“经济危机乌云笼罩的美国书市的最大亮点”。而他的作品基本都被改编成电影,无论是文坛还是影坛,都充斥着对“罗伯特·兰登”教授冒险之旅、神秘的艺术象征与文字符号的热议。

在哈兰·科本的介绍中,赫然写着他是“《达·芬奇密码》作者丹·布朗的伯乐”,以及丹·布朗对他作品的推荐语:

哈兰·科本是现代悬念大师——他能在第一页就牢牢抓住你的心......又在结尾带来震惊。

——《达芬奇密码》作者/丹·布朗

想必很多读者也是在封面上看到丹·布朗的推荐,以及哈兰·科本作为“伯乐”的介绍,才拿起阅读的吧。

既然作者本人是靠作品说话,那我也想对他的著作写一点自己的感悟,毕竟,想要不剧透地介绍悬疑推理小说,实属难事。

严密的逻辑建构

作为悬疑小说,一旦脱离了逻辑性,就像丧失灵魂的行尸走肉,失去了生机。

在他建构的推理世界里,几乎在第一页就设置一个看似完全不合理的情节,它或是已故多年亲人的照片或视频被发现,或者是突然得知一件成年旧事的全然不同的信息,或是主人公平静的生活被一起与他看似完全无关的案件打破,等等。

总之,主人公从一开始就会陷入迷局,并且,往往具有颠覆性。

随后,科本最擅长地就是通过多线条叙事,将几位不同的角色的故事线同时展开,再慢慢编制到一起,让看似不可能相遇的人,最终因为一次偶然、一场意外,或者一个不经意,彼此的人生轨迹相交。

随着故事时间线的推移,各个线索的纷纷呈现,在科本精心设计的逻辑迷宫里,读者们又随着他早已预设好的线路回到开篇,并且绝对被文中一个个的细节说服了,逐渐领悟到了这一场看似不可能的可能性——再离谱的起端,都被强大的结局所包容!

丰富的画面感

除了逻辑缜密之外,另一个吸引我的特质就是流畅的阅读体验——他的书在通俗的字里行间,用生活化的语言,风趣幽默的行文风格,为读者呈现出如同看电影一般的画面感。

我想,就阅读体验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沉浸其中。

他也不乏有四五百页的作品,尤其是近几年的小说,可我依然用一天时间就能读完。不仅仅是因为急于知道最终的结局,更是在科本安排的节奏中,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外在世界。仿佛真的与主人公一起同呼吸,共患难。在他们危机的时刻,整个内心都是焦灼不安,在了解到真相的一刻,也似乎如同主人公一样,并非释然,有时是更多的无奈……

科本老练的文笔,无需赘言,寥寥几笔就可以将文中人物勾勒出来,而且个性鲜明。同时,他也不忘给你自由的想象空间,将书中的人物赋予都属于你个人的形象期待。于是,就仿佛你与他共同创造了这些生命,共同谱写了他们的命运。

精湛的最后一页

记得在一次电影解析课堂上,老师提起好莱坞电影的“最后一分钟营救”效应——电影主角深陷惊险情节,或是极富刺激的剧情,总是在最后一分钟得到营救。这一平行蒙太奇的手法,至今依然再被广泛运用。

对于哈兰·科本的小说而言,真的是不到最后一页,不知道事实真相。尽管小说中,所有知情人士都会告诫主角不要探究真相,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是,这些都无法阻止主角一意孤行的决心与斗志。

然而,当最后一页翻开,我们看到了真相,却也看到了对于真相的执念造成了伤害……我们似乎也会和主人公一样,除了获得一丝释然之外,更多的是对于自己执着于探究行为的反诘——我们苦苦追寻的究竟是什么?


我想,人生最为奇妙的就是不可预知与不可重复。在一次次的选择中,成就了今天的我们,而对于明天,我们唯一能知道的,就是我们一无所知。于是,阅读就成了我们对于未知的一种弥补——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永远不知道我们过去的某个行为,会对今天乃至今后的人生造成怎样的影响。

我总是热衷于将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好友。有一次,当我兴冲冲地向他推荐完哈兰·科本的小说时,他只一句,“读完能有什么收获”,让我不知如何答复。

读他的书,虽不能掌握什么技能或者知识,但也绝不是打发闲散时间。因为,他将个人对于发生在时下的一些热点话题的观点,融入到作品中,让你看到人性背后的真实——这种真实,不是简单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划分,而是更为复杂、深邃的洞察。

阅读,让我有机会在他的文中活一次,体验一次不一样的人生,也许,在现实中,就能更为接纳差异的存在,更能接纳人性的灰暗吧。

如果你也有想要一读的冲动,听我一句劝,在读到最后一页之前,他写的所有内容,都不过是为了分散你的注意力,千万别信!

快来享受寻找真相的快感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