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给自己来个小总结
时光,总像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不知不觉中,又到跨年日,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日子里,花上几个小时,给自己复个盘,是必要的,给自己一个独特的跨年仪式,也是必要的。
如果人生是一次登山,那么你无法选择你的起点,看不见你的终点,唯有能做的,便是选择做一个放弃者、扎营者还是攀登者。回首过往,一路走来恰似三种状态的递进,学生时代十分贪玩,特别是大学生活,在经历了十年“寒窗”后,无节制的放纵自我,给自己定义为“放弃者”,毫不过分;参加工作后开始的一段时间,“稳定”——工作稳定,活动地点稳定,几乎一切看似都稳定,于是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躺平成了一个“扎营者”;而放纵过的时间,终于在成长经历中以一次次挫折的形式反馈回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回顾这一年,虽依然是三点一线的工作,复印机一样的生活,却较往年有着不一样的收获。
工作上,始终保持敬畏之心,但还不够谨小慎微。今年,是从事本专业第六个年头,作为服务部门,深知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和敏感性,心中始终绷着一根弦。但也由于“熟练”的原因,遭遇了一次“黑天鹅”。而看似偶然的背后,必定存在着必然,总结反思遭遇黑天鹅的本质原因,还是惯性思维所致,想当年还是新人的时候,每一步都不熟练,规定也不熟悉,生怕哪里搞错了搞漏了坏了事,所以倍加谨慎。而今,敬畏之心虽未变,谨小慎微的态度却需要加强。
学习上,逐步培养兴趣,但还不够持续用力。简单总结起来,六个小点。一是膜拜“圈”中大神,朋友圈中有大神,生活当中有真佛,一些偶然的机会,微信加了几位大咖,他们的朋友圈状态似乎是一团火,总能带给你一份光明一份力量,拜读他们的“状态”,是真的忍不住想要点个赞;二是崇拜一位老师——王德峰教授,被网友称为“哲学王子”,幽默风趣、通俗易懂的授课方式让我这个菜鸟瞬间沦陷,也正是在他的讲座中,激发了对王阳明、《金刚经》的兴趣;三是学习一个人物——苏东坡,这个乐天派的大佬,一生坎坷却豪放泰然,一首“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让人敬佩而心疼;四是试着理解两句话,一句是被自己奉为八字真经的“因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是“反者道之动”,甚至有一种见人就推广的传销倾向,也正是对这两句话的不断重复,逐步改变了看待事物的心态。五是尝试了解了几个牛人,《毛泽东传》《邓小平传》《心若菩提》《活法》,每一本都讲述着他们的奋斗史,每一个故事都让人耳目一新;六是尝试写一些读书笔记,提高阅读吸收率,也为自己留下一些仪式感。总的来看,有小小收获,但细细数来,一年下来并没有读很多本书,听讲座也只是一些碎片化的知识,只能起到激发思考的作用,不能形成较完整的体系,长期阅读的习惯还是没有具体养成,闲下来就想抠手机的陋习始终影响着自己。
生活上,更加清淡平静,但还没有形成习惯。或许是受《金刚经》的影响,也或许是到了三十岁心态的改变,生活变得更“淡”了些,减少了“喝”的次数,戒掉了“麻将”的诱惑,规律性更强了些,曾坚持了一段时间的提前睡提前起,但遗憾的是,没有坚持下来,克服不了早起的“困意”,实属自律自严不够。另一个需要记录的,是休了几年以来少有的两次长假,而且两次休假都比较有意义,往后回想起来,都可以“讲故事”。总的来看,有所进步,不算多姿多彩,却也有滋有味,不足的是,懒散、浮躁、emo发生的频率还比较高,还没有真正做到alone却不lonely。
心态上,更加阳光积极,但还不够沉着冷静。人生如若像稻盛和夫所说,是一场修行,最大的意义就是磨砺灵魂,修炼心性,那么对我而言,这条路似乎才刚刚开始。曾经常处于“闷”的状态,感觉整个就是一个“悲观体”,于是下定决心要治一治,尝试改变自己的说话风格,行为方式,强迫自己开口微笑等等,目前来看,稍有效果。不过归结起来,还是因为心态的改变,对事物的态度,没有那么“非黑即白”,没有那么“非得必须”,例如曾一直认为抖音害人不浅,坚决不碰,下半年跟了个风,发现还是有很多好处的,可以治愈小心情,可以获取小知识,只要合理控制时间,也未尝不是可用的软件。磨练新心态,形成新状态,还是有所感的,但作为一个急性子,心态"崩塌"的次数依然比较多,事情一急起来,声音就大起来,“稳”字诀还没有念好。
而立,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另一个阶段的开始,想起王德峰的专用名言“一个人四十岁以前不信命,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到了四十岁还不信命,那这个人一定是悟性低”,且不论观点是否一致,悟性的高低,确实很致命。回想高中时代,语文老师说我“悟性低”,当时不以为然,随着个人的成长,愈发觉得自己悟性不高,回想这些年,在实践中试错的成本是比较高的,而成本高的内因,与悟性有很大的关系。
岁月已往者,不可复,2022年,把自己过得更加充实一点,向着小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