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不该成为暴力家教的护身符
熊孩子嘛,打几顿就好了,舍友指着不远处几个“皮断腿”的小孩和我说。
在路边停着的车上糊涂乱画;踢飞的足球砸烂人家的门窗;猛推孕妇试试看看会不会像电视上说的那样流产。
爱,不该成为暴力家教的护身符这些“丰功伟绩”成了熊孩子们的真实写照。就这样渐渐地,不只是熊孩子,普通孩子的阴暗面也渐渐地被人为放大。
“不打不成器”、“打是亲骂是爱”的古老论调又渐渐为人们津津乐道起来,毕竟看着干了坏事的孩子被痛打一顿,大家可能嘴上不说什么,心底必然一阵暗爽。
可我以为,不尽然。古人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对于遇到的问题二话不说直接动手并非明智之举,产生的效果甚至可能背道而驰。
爱,不该成为暴力家教的护身符隔着屏幕我都能听到诸位的反驳之声,且听我以一小故事为引,娓娓道来。
K静静地坐在窗前,痴痴地凝望着窗外的那几条追逐嬉闹的小狗。它们肆意地叫唤着,奔跑着,时而高亢时而低沉的叫声中掺杂着些许的活泼与灵动。
K不禁想象着自己的家里如果养了条小狗,那将是怎样一番趣味。但他想起老K对小狗的深恶痛嫉,便落寞地低下了头。
这时,一只小虫飞落在了K的手臂上,K却也不惊慌,任凭小虫在自己的身上四处游历,缓步扑飞,直到它飞向另一片风景。
“K,L老师办公室有请。”K的同桌J不知何时出现在他的身边,平静而略带戏谑地说。老师不会真的打电话叫老头子来学校了吧?K一边往办公室走,一边内心忐忑地想。
K回想着这个学期自己的“斑斑劣迹”,作业乱写被老师发现、翻墙去网吧LOL、体育课惹哭同学、考试成绩下滑等等,他的内心五味杂陈。然而他似乎还抱着几分侥幸的心理,觉得老师或许会网开一面,再许自己一次“将功赎罪”。
敲了敲办公室的门,K用微微颤抖的声音小声嘟哝了一句“报告”。“进来吧”,老师低沉而掺杂着几分怒意的声音不禁令小K内心咯噔了一下。
K的故事总是那么顺理成章,并没有几分意外,他推开了门,迎接他的是老师那阴森森的脸,而更让他发怵的,是老师身边的那位两鬓斑白的中年男子,那就是“老头子”——老K。
此刻,在K的眼中父亲的寸头上的每一根头发,黑的、灰的、白的都宛如一支支利箭,发尖儿在灯光下宛如箭刃一般闪烁着寒光。他感到这万箭随时可能齐发,戳他一万个透明窟窿。
他不禁脑补出了电视剧中吕布被曹军处死时那万箭穿心、血肉模糊的下场。想到这,他心生了有一丝“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般的悲情壮志。
“咣当”
脑袋上的一阵剧痛让他瞬间眩晕,想到“毛栗子”这个名词之后他又清醒过来,他微微抬头,眼神撞上了父亲那盛怒的双目,瞬间他那缥缈的思绪便荡然无存,大脑一片空白。
接下来的剧情就变得千篇一律,父亲依照“惯例”把他一顿痛扁,铁锤一般的拳头五雷轰顶似的在K的身上落下。而老师也依照“惯例”,做起了老好人,一面劝父亲不要动手,一面又接着批评自己。
“让K把没做的作业带回家补齐,然后再看看自己的考卷,好生反省。”老师把作业和考卷都交给了老K,老K礼貌地和老师告别并轻轻关上了办公室的门。然后“啪”的一声老K随手把作业“递”给了小K的脸。
K似乎麻木了,没什么特别的感受,他感到今天的悲情剧应该结束了,便长长舒了一口气。
然而这口气还没有舒到头,老K的那只大手出现在了K的耳际,吓得K一激灵。接着,老K拎着K的耳朵,就如同牧童牵着牛鼻子上的铃铛一般,在走廊里来了一番“走秀”。
看着一个个教室窗前看热闹的同学,其中同班同学那戏谑而有着别样意味的目光,K感觉自己仿佛挨了十顿打,心如刀绞,欲哭无泪。
出了校门,老K似乎有些疲惫,也没再打骂K,只是无声地带着他回到了家。
天色渐晚,书桌前的台灯下,一只金龟子落在了K的面前。K敏捷地捕捉到了它。
K把它扔进了水中,由于窒息的缘故,金龟子拼命扑腾着双腿苦苦挣扎,而K嘴角却露出了略带狰狞的笑容:“现在是放松时间,我来让你体验一下父爱...”
在那些挨打的日子里,本喜欢动物的K总会把自己遭受的暴力转嫁给弱小的虫子们。
这种对小虫的虐待宛如毒品,经历一次就让人充满愉悦,就这样,一段日子之后K似乎心情轻松愉悦了许多。
直到某一天的晚上,K做了个噩梦,他梦见自己浑身上下都是尖牙利齿的虫,它们在啃噬着K的身体,从皮肤到皮下组织直到K血肉模糊。
K还隐约听到虫王的话:“K,我要让你慢慢死去,我要让你死亡的过程惨烈而痛苦,就如同你曾经杀死我的子民那般。”
仿佛这种梦境就是那些痛苦死去的小虫们联合起来对K发起的制裁。
原来,一个人输出的暴力和残忍,会不断传递。这个传递的过程,最终都会以各种方式回馈到自己身上,K若有所思。
K就是我,虽然说起来有些不堪和丢人,但同时我也会问心无愧。
我没有被虫子们啃死,因此我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对它们有所亏欠。所以我会坚决反对暴力家教,以此来偿还它们的痛苦。
对于暴力家教,首先我想说的是,暴力家教是犯法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爱,不该成为暴力家教的护身符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你可能会质疑,那么多人都打孩子,犯不犯法又有什么分别呢?
但是并不是做一件事的人多了,就可以颠倒黑白地说那件事是正确的,不是吗?
绿油油的草地就好比充满朝气的孩子们,草地上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路成了,后来的人走在路上,难道就不算踩踏草坪吗?这显然是荒谬的。
只不过这类违法行为的普遍性使得它几乎成为一纸空文。试想,如果有某个未成年人因为被父母殴打而报警,那反而会成为异类,毕竟暴力家教似乎已成人之常情。
对此,我感到了深深地悲哀。
暴力家教可以在一时间有效解决问题,但无法达到釜底抽薪的效果。它会在孩子的内心深处埋下暴虐的种子,暴力产生的蝴蝶效应,不知道一个受害者会是谁。
在未成年人犯罪日渐猖獗的今天,我们是不是该思索这些外表人畜无害,却可以在一瞬间变得凶残的孩子们,究竟是怎样的成长环境孕育了他们。
这些孩子的犯罪行为,一部分是娇生惯养带来的恶果(这也是我所反对的),剩下的大概就是暴力家教的产物。
暴力家教会让孩子们在主观上顺理成章地认为,对于遇到的问题和麻烦,用暴力解决是合理的。
自己抵触父母,犯下错误会被打。那么,揍一顿和自己发生矛盾的其他人,好像也没什么问题,不是吗?
看到这里可能有父母会表达无奈,所谓“我们实在没办法,孩子不听话”之类的云云。
我实在想问这些父母,您们真的已经low到只会用暴力解决矛盾冲突的地步了吗?您的同事、朋友和亲戚和您有矛盾您也要揍一顿吗?
如果是,那我就不多说了。想必也不是,不然这种人早就锒铛入狱。
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很多种,最低级的那种才是暴力,不需要思考,动手就行,但副作用极大。
如我在开头提到的“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我们完全可以在“谋”和“交”的层面解决问题。
有人说“上司和下属相处的艺术,就是让下属难受但又不至于翻脸的艺术。”
父母和孩子之间也是一样的,当孩子犯了很过分的错误时,不使用暴力又如何处理呢?
首先,一定要让他认识到做错了什么,有多严重,为什么必须改过自新。
这个时候,父母和孩子就需要一次长谈,谈论的内容就是孩子犯的错。谈完可以让他自己陈述,亦可通过书面检讨的方式来让他表达自己的心得。
其次,一定要让他难受,知道犯错要付出代价。
让孩子难受的方式有很多种,通过拿走或削减孩子喜欢的东西我认为是较为合理的一种。
譬如,他爱打游戏,那么就削减他玩游戏的时间。
最后,对于改过自新的孩子,应当适度奖励。奖励方式我就不细说了,不必过于物质,适度就好。让孩子知道改正错误“有糖吃”。
如此一来,才是釜底抽薪。暴打孩子的父母只会让孩子害怕并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而成功的父母应当让孩子敬畏。
爱孩子,就该在思考的时候用心,而不是在殴打的时候用力。
爱,不该成为暴力家教的护身符,衷心希望天下的孩子,能够不被家暴所困,健康快乐地长大。
爱,不该成为暴力家教的护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