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阅读一

2024-07-29  本文已影响0人  旭日老师

笔记: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发展动力和发展规律的学说。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在事物运动、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动因、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范畴,是前进的变化,是变革和进化。发展观是主体对发展做出的理解和评价,是对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形式的理论概括,以及对发展合理性的追求。发展观在历史的不同时期由于社会发展和科学发展水平的制约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形式。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创新性在于,在新的社会实践和自然科学发现的基础上,汲取了历史上关于发展的思想成果,特别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包含的合理思想,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它没有停留于自然观,而是把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思想推广到社会历史领域,阐明了历史辩证法,揭示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发展动力和运动规律。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党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关于发展的主题,我们党认为发展就是新事物不断产生和旧事物不断灭亡的过程,认为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关于发展的动因,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认为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关于发展的主体,认为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发展的目的也是为了人民,等等。

【感悟】

这种发展观思想与中国古代的文化非常契合。中国古代的易经(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源头)也有发展变化——就是变易的意思。在佛教文化中就是无常的意思。马克思主义的这种思想不但可以指导国家的大事,对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启发作用。儒家文化讲“人皆可以为尧舜”就是一种发展变化的思想,言外之意不是每一个人一生下来就固定在某一个阶层,只要努力学习都可以变为更加优秀的人,都可以为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