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文学作品孩子教育读书

掌握三个步骤,牢记书中的内容,将知识转化成能力

2019-05-10  本文已影响267人  远树花开

很多人都有这种情况,捧着书,一本一本地读,书是看了不少,就是记不住书中的内容,看过的书好像没什么用,明明读了很多书,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却没有让自己受益。

其实,不只是普通人,有一位创业者曾经也是这样,他一年读了300本书,还是记不住,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参加了各种学习,最终,他不仅能记住了书中的知识,还将知识付诸于行动,创业成功。

他就是《实用性阅读指南》的作者大岩俊之。大岩俊之在2010年正式独立创业,开展读书法、思维导图、记忆术等讲座,2013年成为指导教学的讲师。

掌握三个步骤,牢记书中的内容,将知识转化成能力

此前的大岩俊之,并非天生喜欢读书,他在学生时期的阅读理解能力基本为零,而且,在大学毕业工作后,因为不擅长写文件、报告还吃过亏。

他之所以发生改变,是因为有一天,他看到一句话: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此后,30岁的大岩俊之,开始模仿成功人士的做法,认真读书。

在《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中,作者根据自己的读书体验和创业经过,讲解了如何读书才有效果,如何做笔记,如何牢记书中的内容,如何将书中的知识转化成能力,以及读书对人产生的影响。今天,我们主要讨论三个内容。

一、设定读书目标。

首先,集中火力,有目的地读书。

人的大脑在遇到问题时,喜欢寻找答案。利用大脑的特性,我们可以用问答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带着目的去读书,注意力就会更加集中。

比如,你正好在书房,当你立即闭上眼睛时,你不能全部想起哪些东西带有红色,因为你根本就没有注意。但是,当你主动去寻找红色,你就会发现,原来窗帘、书、笔记本、鼠标垫等,很多东西上都带有红色,这就是注意力集中的结果。

同样的道理,读书也有这样的主动意识,明确了读书的目的,“集中火力”就更容易找到需要的信息。

比如,这本书里的重点内容是什么?哪些内容对我有用?带着这些问题,去寻找自己需要的知识。如果读书没有目的,就像漫无目标的闲逛,什么收获也没有。

其次,是掌握全书概要。

有些人读书,从第一章的第一个字开始,一直读到最后,其实,这种方法是错误的。

明确读书的目的后,要浏览序言、目录、后记、封底等信息,大致了解书中的内容。有的人会认为序言、目录、后记这些内容不重要,没必要浪费时间。

其实,这些都是一本书的重点内容,序言有作者的自我介绍,写书的原因,对内容的总结,目录相当于大纲,看完目录能了解一本书的大致内容。封面、封底都有书中的精华信息,是全书内容的亮点提示。

所以,浏览信息并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了解全书概要,就像我们预习功课一样。

再次,是利用二八定律读书。

二八定律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的,是指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财富。这个定律用在读书上同样适用,一本书重要的内容占20%,不重要的占80%。

比如,在阅读《刻意练习》这本书时,你只需要记住书中的观点就可以了,有些具体的例子可以大致略过,不用记忆,因为它不是重点,只是为了说明观点的举例论证,这样读起来就更快,更轻松一些。

读完一本书,要记住所有的内容很难,我们只需要用记号笔标记20%的重要内容,然后反复阅读就可以了,对剩下的80%可以舍弃,这样记忆书中的要点,比记忆整本书就简单多了。

二、牢记书中的内容。

很多人读完书就忘,原因是没有做读书笔记,没有提炼出书中的要点。要提炼书中的要点,先要理解书中的内容,然后反复思考,把书中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点连接在一起,通过读书笔记,整理出书中的信息,来加深记忆。

首先,是制作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英国教育家托尼·博赞,提倡的一种思考方法,是将思考的内容用可视化的图形展现出来的思考工具。思维导图的图形是从中间呈放射状向四周发散,它的形式与脑神经细胞形态非常接近。

手绘思维导图的步骤。

步骤1、将纸张横向摆放。

步骤2、用彩色笔绘制,丰富的色彩有利于记忆力和想象力。

步骤3、正中央的图像要用三种以上颜色,要有立体效果。

步骤4、从中心开始呈放射状画曲线分枝。

步骤5、曲线分枝上只写关键词。

步骤6、多利用图画,符号等形式。

思维导图是用图画的形式表达信息,比语言表达更直观,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历史上的伟大人物,达芬奇、爱因斯坦、达尔文,记笔记的方法都类似涂鸦一样,和思维导图的原理一致。

思维导图因为浓缩了书中的信息,又用彩色绘制,所以,增加了视觉效果,让人一目了然,能够帮助我们记忆整理理解和构思知识。

思维导图的特点是,用彩色笔从中间画线分枝,分枝上只写关键词,思维导图可以手绘,也可以在电脑上用幕布、xMind制作。

其次,是反复阅读,加深记忆。

人类的大脑天性就善于忘记,这是大脑结构决定的,大脑不是一直记忆信息,而是不断删除信息。

大脑中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如果大脑把所有看到、听到的各种信息,如:声音、气味、颜色等全部记住的话,不出五分钟,大脑就会达到极限。

人的大脑类似于电脑内存,为了保持正常运行,要经常删除电脑上的垃圾信息一样。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100多年前就发现了大脑的遗忘规律,这个现象被称之为“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人的记忆在20分钟后忘记42%,1小时候忘记56%,一天后忘记74%。

比如,家里的牙膏快用完了,你提醒自己第二天买,结果第二天又忘记了,刷牙的时候才想起又没买,然后反复提醒自己,第二天必须买。

所以,读书也是一样,要对抗遗忘,只有反复阅读,才能加深记忆。

钱钟书被人称之为移动的图书馆,大家都认为他是天赋异禀,但是,杨绛说钱钟书只是反复阅读,多做笔记而已。

此外,我们还可以创建联想,编造故事,使用便利贴等方法来帮助记忆。

三、行动起来,将知识转化成能力。

读书从提高效率做好笔记,牢记要点之外,读书的最终目的是将书中的内容转化成心动,提高自己的能力。

读完书,如果不付诸于行动,是不会有收获的,就算记住了书中的内容,也只是阅读材料而已,所以,要将书中的知识发挥出效果。

首先,设定行动目标,思考目标和现状的差距。

行动目标包括:何事、何时、多少,要用具体的数字表示出来。

比如,读了财务类的书,就要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然后设定行动目标:  A.想考证;B.两年内,拿到中级职称证书。以上两个行动目标,A目标太笼统,含糊不清,没有具体的行动,而B明确了时间,具体的指向,B这样的目标才是能付诸行动的目标。

设定目标要注意的是,目标要按照SMART法则,就是具体的、可预见的、可达到的、实际的、有期限的。如果,目标太大,脱离了实际,不但难以实现,还让自己备受折磨。

比如,设定的目标是两年后,拿到注册会计资格证,这个目标不符合逻辑,没有办法顺利完成,所以,目标要切合实际,选择有可能达到的目标。

其次,将目标具体化,确定行动的顺序。

行动的顺序有紧急和不紧急,重要和不重要之分。设定目标后,要分析自己所处的状态,和目标之间的差距,明白:怎么做、和谁做、在哪里做、何时做完。

比如,目标是考财务中级职称,就要知道一共有几个科目,根据自己的情况,第一年考哪些科目,第二年考哪些科目。具体到每周、每天,都看了多少书,做了多少题,根据考试时间,计算自己的学习进度,每天打卡学习。

再次,立刻开始行动。

目标细分后,要转化成每天的实际行动。比如,我们读了这本书后,就要用书中的方法来读书、做笔记、牢记书中的内容,你还可以自己写出书评来理清思路。

这样就是把书中的信息用于实践,提高了读书能力,其实,这也是借鉴了作者总结出来的经验,让我们少走弯路。

简单总结一下《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首先,读书要有目的性,利用二八定律,找出重要信息。其次,用思维导图做好笔记,牢记书中的要点。最后,是将书中的知识用于行动。

我们读书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为了受到自我启发,为了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为了成为更好的父母,为了将书中的智慧用于实践,转化成能力,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这才是读书的真正目的。

END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