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园花影理事会点赞汇总理事会·成员推文内审通道

忆“年”

2024-01-23  本文已影响0人  YE壹米阳光

年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却丝毫感受不到年味儿,年龄越大,越觉得过年没意思。记得小时候一放寒假小伙伴们就开始念叨童谣,盼着过年:

二十三,献糖板

二十四,写大字

二十五,担担土

二十六,割斤肉

二十七,赶一集

二十八,蒸馒头

二十九,蛤蟆老鼠来磕头

三十,贴对儿

大年初一,吃扁食儿。

二十三小年夜,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父亲虔诚地给神灵供奉上糖板,糖板呈长圆条,上面粘有芝麻,咬一口又脆又甜,但越嚼却越黏,甚至黏得粘住牙张不开嘴。据说二十三灶王爷要到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年来家里发生的事,为了不让灶王爷把家里糟蹋粮食呀,孩子不听话呀,诸如此类的事情向玉皇大帝禀报,因此在小年夜要供奉糖板,好粘住灶王爷的嘴。

糖板买回来后,父亲放在我们够不着的地方,要等供奉完灶王爷才能吃,那时候家里穷,一年到头也吃不到买的零食,我们眼睁睁看着香甜的糖板却吃不到,馋得直咽口水。等供奉完灶王爷,父亲把糖板掰断,分给我们每人一小段,又甜又黏的糖板在嘴里嚼得失去甜味儿,还舍不得咽下。

接下来的几天,大人们会忙得不可开交,蒸馒头、糊窗户、写对联、剁饺子馅儿、赶集置办年货……

到了二十八九,孩子们上场了:较大的男孩儿到村外捡柴,捡松枝,拖树枝;拖不动柴的小男孩儿则去打麦场的麦秸垛上拽上几筐麦秸,大家把麦秸、柴火、树枝,依次放好,堆成小山状,最后在“山顶”放上松枝,驱邪的年火就架好了。

除夕夜,热腾腾的饺子摆上桌,大家你争我抢地吃完,再来打会儿扑克啥的消消食儿,把母亲做好的新衣服整齐得叠好,放在枕头旁,早早躺进被窝里,因为母亲还要熬夜“翻新”每个孩子的棉袄。她把扯回来的漂亮的花布剪成四寸左右宽的长布条,在棉袄前襟、袖口和下摆处对折,一针一线的缝,所到之处皆留下了细细的针脚。

“噼噼啪啪”地鞭炮声响彻云霄,“快起床,快起床,捡炮!”睡梦中哥哥把我推醒,揉了揉朦胧的眼睛,赶紧穿好衣服下了地,棉袄在花布衫的掩盖下,简直就是一件新的!再看哥哥的,蓝布衫,蓝棉袄,毫无违和感,妈妈真是太聪明了!

天黑咕隆咚的,一阵风吹过,不由得打个冷颤,我和哥哥把手缩在袖子里,听见哪家放鞭,就往哪家跑,捂着耳朵,等鞭炮声结束后,赶紧把没燃的小鞭捡起来,揣到裤兜里。等把两个裤兜都捡满,便心满意足地带着“战利品”回到院子里,把捡来的小鞭放在地上,点燃一根折断的香,小心翼翼地伸到鞭的捻子上,“哧”——“嘭”——兄妹俩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再掏一个,再放……

天越来越亮,街上的孩子们穿着花花绿绿的新衣服,蹦着跳着,继续扎堆儿捡鞭炮……

那时候虽然穷,但年味儿特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