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该如何来爱你?——读张爱玲《琉璃瓦》
在《触龙说赵太后》里讲道,赵太后不肯让儿子长安君去齐国当人质,触龙顺着太后溺爱长安君的心理,引出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
触龙说太后爱燕后胜过长安君,因为她从长远为燕后考虑,虽然不舍燕后,但也不愿燕后回来。而对长安君就没有这么爱了,因为她为长安君想得没有燕后深远,指出“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最后,赵太后心服口服,为了长安君的长远之计,同意了当人质的劝谏。
想起张爱玲这篇《琉璃瓦》,里面也有个爱孩子的老父亲姚先生。相较于张爱玲笔下的那些偏于病态的父母(像《茉莉香片》里对聂传庆家暴的父亲),爱女儿的姚先生,实在是个伟大的父亲。然而,他却落了个悲凉的下场,这让人心底唏嘘不已。
可能姚先生最后心灰意冷的时候,都想不通为什么会这样?自己明明是为女儿打算,怎么就错了?他想不通,只想到根源,千万别再生漂亮的女儿了,哪里是琉璃瓦,分明是要他命的索命符。
其实,姚先生的困惑在于,父母之爱子,却未为之计深远。他为女儿们挑女婿,看中的都是家世背景,而忽视了女儿们长远的幸福。
可怜天下父母心,到头来琉璃瓦都不遂人意
姚先生生了七个女儿,在那个重儿轻女的年代,他却说自己的女儿是琉璃瓦。他在一家印刷公司里做广告部主任,收入不高,却并不打女儿们的主意,只是想她们嫁个好人家。
大女儿静静嫁给了印刷所大股东的独子熊启奎,姚先生很中意,给了三万元做嫁妆。可是静静却为了表明自己不是为了父亲的前程而嫁给启奎的,就选择了疏远娘家。这个是嫁给了他选的好女婿,却离了他。
二女儿曲曲比静静的性子更不易控制,姚先生已经灰了心,但还是苦心想引导她走上正道。他把她弄进了一个大机关做秘书,想让她在人才济济的四周找一个佳婿。然而,她不争气,选上了一个三等书记王俊业。曲曲恋爱至上,要情感不要金钱。姚先生后来妥协了,却不得不出钱给她买了房,日常还得给她钱。这个更不顺心,不但女婿不合意,婚后还得养着他们。
三女儿心心性子温顺,姚先生想争口气,给她找个出类拔萃的夫婿。却没想到心心意会错了人,看上了相亲宴上的程惠荪,而不是父亲千挑万选的陈良栋。他试图扭转局面,可是心心不愿意了,那个陈良栋长得前面后面都是脸,她就是木头,也架不住这样的安排。
那陈良栋确实丑,姚先生自己也承认了,但是他看中的是家世。虽然静静疏远了他,但他还是认为她嫁了好人家。而曲曲嫁了穷女婿,即使人品再如何,也是不好的。
他说,人家再丑些,不论走到那里,一样的有面子!你别以为你长得五官端正些,就有权利挑剔人家面长面短!你大姊枉为生得整齐,若不是我替她从中张罗,指不定嫁到什么人家!你二姊就是个榜样!
随着心心的反抗,姚先生病上了。这时大女儿静静却回娘家了,头一回着家,却是来诉苦的,说启奎在外面有人,要父亲撑腰。话里还颇有怪父亲的意思,当初就是他打包票把她嫁过去的,现在不能不管她。
好的时候没有想到拉父亲一把,有难处的时候才想起有父亲。这不就是一只白眼狼吗?
而心心,还是和程惠荪好上了。他再也不想管这些女儿,原本以为漂亮的女儿就不是赔钱货,谁知到头来全是催债鬼,他觉得太太如果再生下去,自己肯定活不长了。
是什么导致了“慈父”的悲凉下场?那颗期望用琉璃瓦翻盘的虚荣心害人害己。
在开头,张爱玲就特意强调了姚先生爱女儿们,没有要靠女儿们飞黄腾达的心思。但他大有要培养女儿们之意,以碾压别人的嘲笑。
他自己薪水不够,但从不委屈女儿。等到女儿到了出嫁的年龄,他心底一计划,验证成果的时候到了,只要女儿们都嫁个好人家,有一门出众的婚事,他的面上就有光了。
他用他的标准为大女儿静静物色人家,静静不愿意,他就苦口婆心地劝说,终于成了。谁知静静压根不向着他,为了表衷心,单飞了。他脸面上的风光才刚照耀了一会儿,就焉了。
他又为二女儿曲曲创造环境,谁知她竟选了一个穷光蛋。姚先生恨铁不成钢,想阻止又没成功,最后在曲曲张扬的反抗中,他投降了。要脸面,也怕曲曲带坏妹妹们,就出钱买了房,全了自己的脸面。
他这时还没有死心,把希望放在了三女儿心心身上,谁知弄巧成拙,心心看上了另一个趣味相投的青年。他要阻止,却迎来了心心的反抗,温顺的羊起来反扑,威力比狼还大。
这下用琉璃瓦翻盘的希望全落空了,他不但脸面全无,还失了三个漂亮的女儿。他病重的时候,静静回来要他撑腰,曲曲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过,心心趁他生病之机,与程惠荪谈婚论嫁了。
他是为女儿们好,但他用错了方式。他不管女儿们心里喜欢不喜欢,爱不爱,他只想把自己觉得很优秀的人塞给她们。一个走歪了,没关系,还有第二个,总想有一个能如自己的意,过得风光无比成为人上人,那时自己的琉璃瓦就真的是琉璃瓦,胜过别人家的璋啊儿啊。
他的爱里,有太多虚荣的味道,他觉得只要是富裕人家,又亲近自己,就是一门好亲事。其他的快乐不快乐,欢喜不欢喜,都无足轻重。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以“我以为”的幸福观为儿女打算。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姚先生是个好父亲吗?当然是,他不重男轻女,也不指望女儿带来利益,还在女儿出嫁时给丰厚的嫁妆,甚至养着她们。
可是,他的女儿们感激吗?领情吗?不,她们一点也不领情。嫁给富裕人家的,出嫁后直接疏远了他;嫁的穷的,婚后还靠他给钱生活,却在他生病时从未露面;还未出嫁的,对他找的家境好的人家,压根看不上,还奋起反抗。
这不就是我们现在很多为子女操碎了心的老父亲老母亲形象?一辈子用全身心压在儿女身上,到头来养出了一头狼。我们的父母这一代,对子女的教育,大多是打压加控制式的,“你这样做是错的,按我说的,准没错。”或者,“我辛辛苦苦养你长大,都是为你好。”
父母爱子女是天性,从血缘而来,割舍不掉。但以爱之名包办孩子的人生,就是害了他们。姚先生爱女儿没错,但他是以“我以为”的幸福来灌输给她们的,结果接受安排的只记住了他撑腰的承诺,性子烈的直接跟他对着干,性子温吞的拼死反抗。
她们要的不是他这种包办人生的爱,而是给予自由。她们是独立的成年人了,有选择婚姻的权利。他以为去了富贵人家就是幸福了,却不知道女儿去了那里会受到怎么的歧视误会,别人会指点她高攀了,是为了钱才嫁的种种。也不知道家境富裕的女婿人品如何,会不会一心对待女儿。
他只要表面上的光鲜亮丽,足够配得上他的琉璃瓦。如此,到头来,琉璃瓦都自主消磨了光芒,宁愿做那普通的瓦片。
人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我们爱孩子,当学习赵太后的放手。把目光放深远,让他们自己去经历人生,而后享受奋斗的果实。切不可因森林表面的茂盛而忽视了内里的腐烂,不可以过来人的身份阻断他们思维的自由,不可用自我的观念强扭了他们的幸福人生。
孩子,我们爱你们,我们选择陪伴你成长而非干预,我们选择在你要高飞时放手,我们选择让你成为你自己。如此,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