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的手边还有纸质书籍相伴——读后感

2024-01-30  本文已影响0人  江边雪

        而今我们已经步入电子阅读时代,纸质书籍仍然存在但观者已然减少,小时候经常去的报刊亭也已日渐式微,电子阅读确实高效方便,而买来的纸质书籍更像一件装饰品,陈列在房间,又像是对过去时光的纪念。

        为什么仍然对纸质书籍有一些不舍呢?看到《愿你的手边还有纸质书籍相伴》这篇文章,突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纸质书籍实体的存在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象征。一页页翻阅的经历,一次次写下的批注,这些经历都蕴藏在书籍中。文中说“读书本身不只是单纯的信息输入,而是一种文化生活。”读书的过程确实承载着文化的形成,文以化人,书上密密麻麻整整齐齐的文字,化为无形的思想,一点点融入到阅读者的脑海中,像一汪清泉,注入干涸的心灵沙漠,渐渐创生出一片绿洲,无论外界如何风云诡谲,心灵的绿洲始终是一片安静祥和,而这种稳固又给予人对抗风雨的力量,正如苏轼所说“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又如高尔基在《海燕》中所言“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面对困难与挑战,我们终究不是一人,而是带着那些在不同时空的文人学者的勇气,文化大概便是这样一种精神的存在吧。

        后文又更加细致的描述了其中的意义, “读书让人拥有丰富的心理探索和绵密的情感体验,这些微妙不可或缺,触屏阅读是一种更便捷更高效的阅读方式,但恰恰因为便捷与高效在某种意义上剥夺了纸质阅读的慢与精细,消化的时间与反刍的机会,冥想的诗意与活在历史中的觉悟,由此可能会遗漏那些被作者放在字里行间的更隐秘和更重要的信息。”

        拿起实体书,就像在与过去的自己对话,阅读书籍温故而知新,随着经历的变化境遇的不同,又会有许多不同的想法,在曾经看过的文章中,又找到一些未曾发现的故事,书籍像是一个只存在于脑海的世界,文字是搭建世界的精灵,阅读者便是闯入这个异世界的主人公,以旁观者的视角去跟随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或悲或喜,读完一本书,就像经历了一段人生。

        纸质书籍更像是一种精神寄托,即使放在那里,也让人觉得安心,而一旦打开它,仿佛时间都停滞,周围都安静下来。电子阅读是科技发展进步的产物,是高效便捷的象征,无论电子还是纸质,书籍的力量都生生不息,二者都不存在绝对的代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