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天下(731)南阳武侯祠
蜀汉丞相诸葛亮生前获得的爵位是“武乡侯”,其死后的谥号为“忠武侯”,所以纪念他的祠宇称作“武侯祠”。目前全国仍存9处“武侯祠”,其中河南南阳卧龙岗的“武侯祠”始建于魏晋时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后经历代修葺,达到现在占地230余亩的庞大规模。祠内有石牌坊、仙人桥、山门、大拜殿、草庐、宁远楼、碑廊、古柏亭、野云庵、伴月台、躬耕亭、三顾堂、龙角塔、汉碑亭、读书台等众多建筑。
南阳武侯祠内的历代碑刻最为出名,共计400余通,其中就有镇祠之宝。1138年,岳飞北上攻打金兵,路过南阳时拜谒武侯祠,他瞻仰诸葛亮躬耕遗址后,心有戚戚焉,于是挥毫录下前、后《出师表》,后被精雕细琢在石碑之上,存于祠中,为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而隽隽秀字恍若娓娓道来孔明旧事:“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诸葛草庐”是游览武侯祠必打卡的景点,它也得到唐代“诗豪”刘禹锡的极力推崇,其在《陋室铭》的最后写道:“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可见,诸葛亮的卧龙居也定然十分简朴,与“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刘氏陋室不相上下,但这并不能阻碍孔明谈笑有鸿儒的雅兴,他平时常与凤雏等高人往来,才使其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为日后辅佐刘备三分天下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宁远楼”为祠内最高建筑,是诸葛亮潜心读书、凭栏远眺的地方,其名取自《诫子书》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楼门两侧的对联发人深省:“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时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其是清代四川地方官赵藩所书,借凭吊诸葛亮之名,规劝上司勿血腥镇压白莲教起义,建议以攻心为上,不可好战。
置身武侯祠中,游人可以目睹无数名人缅怀诸葛亮的遗迹,然而他们的出发点各不相同,岳飞感同身受的是义无反顾北伐的悲壮,刘禹锡敬佩的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淡泊,赵藩侧重的是“出师未捷身先死”的遗恨,但殊途同归,人们都会折服于孔明“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拳拳之心。
走出武侯祠,回首“千古人龙”牌坊,人们都会对诸葛亮辉煌的一生油然而生崇敬之情,其警世之语更是犹言在耳:“夫治国也,犹于治身,治身之道,务在养神,治国之道,务在举贤,如此是以,养神求生,举贤求安。”“为人择官,则其国乱,为官择人,则其国治。”
20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