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对产品的意义
这篇还是《产品思维30讲》的学习心得文章,主要是从产品的角度重新认识情绪,看待人性。
为什么学习产品要学习人性,学习人的情绪?单纯的将产品知识不就好了吗?这也是梁宁的产品思维课与其他产品不同的地方。她不单单介绍产品方法、技巧,而是深入产品的服务对象,从人的角度探索产品的本质。我认为这应该才是产品思维最重要,最核心的能力。
那情绪是什么?它对人究竟有多重要?这里她做过了个比喻,如果把人想象成一部手机,情绪就是底层的操作系统,有的人是iOS,有的人是安卓,大家版本号都还不太一样。其实我们后天学习的东西,都是理性,理性是把人往回拉的力量。但是驱动一个人的,其实是他的内在感受、他的情绪、他的底层操作系统。
我们作为一个产品人,为什么要对情绪这么重视?因为用户是无法像专业的产品经理那样,分层次说出他的体验的,他能展示的就是用户情绪。
最基础的生物性情绪一共分为四种:愉悦、不爽、愤怒、恐惧。
其中愉悦与不爽是同生的一对感觉,人的情绪是愉悦还是不爽,最重要的是我们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如果满足就愉悦或爽,如果不满足就是不爽。比如我们玩俄罗斯方块,当累计到一定高度时,刚好有一个形状能下一减掉一半高度,这时我们的感觉就是爽。而这爽的程度与减掉的高度成正比,减掉的越高就越爽。所有的游戏都是在利用这点人性,让我们乐此不疲的玩下去。
这对情绪不仅在游戏可以体现,在人与人关系中也可以体现。比如情侣之间,判断这对情侣适不适合我们经常用“是否懂你”来描述,其实是否懂你的本质就是两人是否能满足自己对另一半的预期,当然不是所有的事都要满足,只要满足大部分预期,两个人在一起愉悦的时间大于不爽的时间,那就是适合的。
除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用它来探索每个人的追求。比如为什么乔布斯为了苹果发布会对着PPT练100次,依然乐此不疲,而普通人练几次就已经厌倦?这就是因为他们对愉悦与不爽的定义不同,乔布斯认为追求完美的过程是愉悦的,锻炼的过程肯定多少会有疲惫与不爽,但这对追求完美来说微不足道。而普通人对完美的追求并不能给他带来愉悦,或者说没有体会过做到完美那种愉悦,当然就会因为疲惫与不爽而放弃。当然,我并不认为追求完美是某些人的天赋,是与生俱来的,我认为只要提升自己的要求并持续行动,就能改变。
再来看看,愤怒与恐惧。
愤怒与恐惧也是同生的一对感觉,他们之间也有个关键词,侵犯。仔细回想我们什么时候愤怒?本质是自己的边界被人侵犯的时候。比如人们一提到“小三”就很愤怒,因为“小三”侵犯了别人情感的领地。而我们什么时候恐惧呢?其实本质也是自己的边界被人侵犯,但他们的不同就在于,我们内心对这个侵犯的力量判断。如果侵犯力量小于自身能改变的力量,我们就会感到愤怒,如果侵犯力量远大于自身的力量时,我们就会感到恐惧。比如,在野外野炊时,一直野猫跑来偷走了我们精心准备的食物时,我们一定会非常愤怒。而如果不是野猫,换成一只老虎,那我们一定是非常恐惧。当然,如果你仔细观察,不同的人,愤怒和恐惧的点是不一样的。比如遇上匪徒想抢劫你,有人是愤怒,有人就是恐惧。比如遇到上司凌辱下级,有人是愤怒,有人是恐惧。因此,提升自身能力是解决恐惧最好的方式。
当然,恐惧也不全是坏事,有时恐惧我们最大的动力来源,甚至比愉悦带给我们的动力还大得多。现代社会中国家投入,人们消费最高的两个行业分别是“医疗”和“教育”,为什么?都是因为恐惧,医疗的本质是“人怕死”,教育的本质“人怕输”!
理解了人的这四种情绪后,我们才知道做不同类型的产品怎样能顺应人性,最大程度满足用户需求。做产品就要抓住痛点我们都知道,但什么是痛点?其实能帮助一个人抵御恐惧的产品就是痛点。比如得到app,就是抓住了人们知识焦虑的恐惧。当然也有产品是帮人产生愉悦,满足用户爽点的产品,比如王者荣耀,让上亿玩家,男男女女都能在这个游戏找到愉悦感。
毕竟,产品是为人们服务的,只有认识情绪,学会体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才能做出真正的好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