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的美女们唱着她们的情歌,风风火火闯九州啊
来源于网络
自元朝开始杂剧,也可以认为是杂 “曲”繁盛一时。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宋词的大发展为元曲夯实了丰厚的文学基础;二是蒙古人入主中原,把许许多多的汉族知识分子排斥在国家体制之外,他们把极大的精力投入到元曲的创作中去;三则是蒙古、色目、女真等北方游牧民族丰富多彩的音乐融入了中原的音乐中来,为杂曲的创作提供了更加多姿多彩的丰富素材。
来源于网络
不管怎样,婉转、悠扬、铿锵的元曲盈耳回荡。一群花花绿绿的女子,唱着她们喜欢的歌,风风火火地闯到我的面前来,嘘——且听:
来源于网络
“有几句知心话,本待要诉与他。对神前剪下青丝发,背爷娘暗约在湖山下。”这位大姐表露自己爱情时的直白、大胆和率真如在眼前啊。
来源于网络
“一自多才间阔,几时盼得成合?今日里猛见他门前过,待唤着怕人瞧了。我这里高唱当时水调歌,要识得声音是我。”这位小妹妹则机智聪明,与情哥哥传情的办法很巧妙啊。我这里高声唱起我们初次相会时唱的水调歌,哥哥一听声音就知道是我了,机智聪明还果敢。
来源于网络
姐妹们为了爱情的抗争是不屈不挠的,“从来好事天生险,自古瓜儿苦后甜。奶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越间阻越情坚。”很有些九零后叛逆女的味道啊,他把哲理智慧用到这地儿了,爸妈越是拆我就越情坚。
来源于网络
我仿佛看到一群天真好爽、大胆成熟的市井女子以前所未有的姿态,风风火火,无遮无拦地闯到我们的眼前,古代社会传统女子的忸怩柔弱,李清照那“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温顺含蓄都与她们无缘。
到明清时期,文狱酷毒,字网缜密。文人们创作小曲,不涉“男女情志”者百不有一。在很大程度上,明清的小曲儿,就是那个时候流行的爱情歌曲。听,有人唱起来了:
来源于网络
“富贵荣华,奴奴身躯错配他。有色金银价,惹的旁人骂。嗏,红粉牡丹花,绿叶青枝又被严霜打,便做了尼僧不嫁他!”姐要的是真正爱情,否则,即使是荣华富贵,便做了尼僧也不嫁他!可不像今天的物质女。
来源于网络
“脚踏板凳手爬墙,两眼睁睁望情郎。昨日为郎挨了打,虽然挨打不丢郎。”这位是邻家傻大姐。
“人儿人儿今何在?花儿花儿为谁开?雁儿雁儿何不把书来带?心儿心儿又把相思害。泪儿泪儿掉将下来。天儿天儿无限的凄凉怎生耐!被儿被儿奴家独自将你盖。”儿字唱叹不尽相思的痛苦与哀怨。
来源于网络
“花野雀,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把娘背到山后头,媳妇背了炕头上。”娶了媳妇忘了娘,你就是花野雀尾巴长,太不应该了啊。
来源于网络
“十八的女儿九岁郎,晚上报郎上牙床。不是公婆双双在,你做儿来我做娘!”这还是媳妇吗这,这是梁山好汉里的孙二娘啊!
蒙古人入主中原,这些美女们的基因好像突变了样,难怪梁启超说:“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今日不从事教育则已,苟从事教育,则唱歌一科,实为学校中万不可缺者。举国无一人能谱新乐,实为社会之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