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庄园读书成长励志

为什么说读书类似体育运动,需要持续训练,才能形成习惯,最终变为技

2019-05-01  本文已影响16人  樱桃庄园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秘鲁作家略萨曾说:“我一生中最美妙的事情就是学会了阅读。”

的确,喜欢阅读的人,永远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因为书是最好的伴侣,有书相伴的日子,最美妙、最有趣,令人倍感充实和温馨。

而日本一位读书专家甚至认为,作为资源贫乏的国家,日本靠的是读书立国。他说:只要具备了阅读能力,任何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他的观点很鲜明,阅读能力必须成为我们形成习惯的一种“技能”。

这位读书专家就是日本畅销书作家,并被誉为沟通大师、阅读专家和写作导师的斋藤孝。他是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专攻教育学、身体论、交流论和阅读学,写作了很多有关阅读与写作方面的畅销书,在中国也很受欢迎,比如《深阅读》《学会学习》《阅读的力量》《如何打造你的独特观点》等。

IMG_20190430_202446.jpg

《阅读的力量》就是专门讲述阅读能力的,斋藤孝认为阅读能力可以:
“塑造自我”——读书是促进自我人格定型的强有力手段;
“锤炼自我”——阅读行为类似于体育运动可不断提高技能;
“扩展自我”——读书可提升人际关系中交际能力。

阅读能力既然这么重要,那么应该怎么培养、怎么提高、怎么衡量呢?或者更具体的,要读什么书、读多少本、何时读何种书?

培养阅读能力,是不是随便看几本书就行了?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但也不是很困难,斋藤孝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觉得阅读行为就像体育运动,只要有针对性的训练,完全可以形成习惯。

一、读书如吃东西,不能欺软怕硬

1.锻炼出坚固的“牙齿”和“下巴颏”

用吃东西来打个比方,处于发育成长期的孩子,如果经常吃硬的食物,就能够锻炼出坚固的牙齿和下巴颏。但是,如果光是吃些柔软的快餐食品,就会有碍牙齿和下巴颏的正常发育,对以后的营养吸收都会造成负面影响。

读书的道理也大致相同。现在,人们不喜欢读内涵深内容生硬的书籍,而喜欢动漫和游戏,或者只看字少图多的速食类读物。跟相对难啃的书相比,看动漫就相当于喝汤,漫画则相当于零食。长期只喝汤和吃零食的人,到了成年以后,也不会具备爱读书的“牙齿”和“下巴颏”。

2.阅读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断奶期:儿童读物相当于断奶期的食品,容易读,也容易吸收,但不能永远停留在这个阶段。

第二阶段——乳牙期:推理小说、历史小说、娱乐性读物等易读好读的图书,这是兴趣优先的阶段,既有趣又易懂的读物,适合乳牙生长期。但不能保证经过这一阶段的人都能进入正式的阅读阶段。许多成年人,一直停留在这个乳牙期。这就是所谓的“娱乐之沟”。

第三阶段——恒齿期:即换牙期,这阶段的阅读,主要是上面提到的那些人文经典、文学名作,虽说有些艰涩,但是营养丰富,并且一旦适应了就会觉得非常有意思,读起来能够享受到一种愉快的精神紧张。只有恒齿级别的阅读,才会让我们享受到这种新鲜的感受。

恒齿期的阅读,会成为一座桥梁,跨越前面的那条“娱乐之沟”,从而形成真正的阅读能力。


s28637309.jpg

二、伴随一定紧张感和有嚼头的阅读

1.评估阅读能力的标准

斋藤孝说,如果一个人只是阅读自己喜欢的推理小说,那么他只能算是喜欢阅读,而不一定能说明他的阅读能力很强。

他认为好书的标准有两个,一是容易读,二是有内涵。一本书发人深省的部分越多,就越有价值,而且读这样的书也更锤炼阅读能力。

他给出的标准是:读完文库本系列图书(大部分是人文经典及文学名作)100册,例如:《一九八四》《聊斋志异》《卡拉马佐夫兄弟》等,外加知识新书系列(科技、思维等)50册,例如《世界文化史概观》《物理学是怎样开创出来的》《人的动物性》等。

为什么要读够文库中的100册?这是斋藤孝由自身经验得出的结论,因为阅读作为一种技能,大概要读到100册以上才会发生质的变化。假如只读完十来本,则阅读的技巧还不稳定,也就无法形成习惯。

到了这阶段,阅读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习惯,即使再怎么忙,读书也不再成为多大的精神负担。而且读书量越大,理解能力就会越强。

而这些书,在斋藤孝看来,都是“伴随着一定紧张感和有嚼头的阅读”,这种适度的精神紧张,会产生一种充实的感觉。它们既有可读性,也不算太难,读起来耐人寻味,读后让人内心有种充实感,是培养阅读能力最适宜的书籍。

2.如何判断一本书是否读透?

读书的形式各种各样,既有细嚼慢咽式的品读,也有只为获取信息的阅读。一本书是否读过读透,尤其是知识新书,标准就是:必须能够归纳出书中的要点。也就是说,一本书不必从头到尾一字一句看完,但大致看过一半以上,假如能够举出具体事例并归纳出书中的要点,那么这本书就应当算读过了。

当有人问你:“这本书究竟写了些什么?”你只需言简意赅地说出大概的内容即可。这样,不仅有助于他人,并且有益于自己的阅读能力更上一层楼。

与之相反,如果说不出书中的主要内容或归纳不出要点,说明阅读效果很差。

斋藤孝提出一个鉴定阅读能力的方法:发给参加者一定数量的新书,要求在三十分钟内用笔画出重点或要点。

显然,可能有人连一本书也画不完。但也有人能够准确无误地画出来,不漏掉任何重要的观点,而且还加上支撑那些观点的依据和举证的具体事例,这种人,就是阅读能力特别强的人。

斋藤孝主张使用这种阅读能力的鉴定形式,作为录用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要是选五本领域各异的书来考,能力强的人必定会脱颖而出。”


timg (4).jpg

三、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期

1.最好以四年为期限

用100册书籍来训练阅读能力,是不是花上一辈子慢吞吞地把它们读完了事?当然不是。训练要考虑效果,有效期定在四年内就比较适当。

阅读训练,也跟其他体能训练一样,在完全忘却、记忆归零之前,必须不断重复和反复练习,不断地巩固不断地熟练,直到变成本能反应。所以,如果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里密集训练,技能就会变得稳定而成熟。

粗略地估算一下,四年时间里每个月要读两本。当然,有人可能两年就搞掂,那么每个月就要读四本。从初中到高中,花三四年时间把这100本书读完,然后再读知识新书。

100本,正好是一个有分量的整数。也是一个分水岭,分开了两大类的人们,一类是读书逾百册的人,另一类则与之相反。一眼就能看出是读书过百册的人,必定有着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超高的阅读能力。

2.阅读不靠“智商”靠练习

阅读能力听起来似乎与智商有关,其实并不是这样。只要持续地练习,练习得法,谁都可以将阅读能力提高到一定的程度。阅读能力靠积累,无需素质好作为前提。

可以这么理解,阅读就像长跑或者步行一样,并不见得需要飞毛腿。有过跑步经验的都知道,只要每天坚持跑步,每次跑的距离一点一点地延伸加长,很多人都能够锻炼出长跑的耐力。反之,即使是运动神经发达的人,如果平时不坚持做长跑练习,很有可能会跑不过素质虽差,但平时坚持不懈练习的人。


timg (2).jpg

小结:准确地来说,阅读能力就是指一种不把读书视为包袱或痛苦,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随意就能做到的一种能力。

而伴随着精神紧张的阅读,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你不知不觉跨过一道坎儿,进入到阅读的广阔天地。读书是“贵在坚持”在现实中的一种具体体现。

读书也可看作是一种体育运动,有一个渐进和提高的过程,而且读书本身就是一种身体行为,身体越练越棒,越有力量,读书也是如此,读得越多理解越深切,能力越强。

法国哲学家、物理学家笛卡尔说过,“阅读好书,就是跟历史上最优秀的人物对话”,让我们多多开卷,多读好书,以超强的阅读能力跻身于优秀者行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