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加拿大(十四)寄宿家庭的最后交易
给儿子选的这个寄宿家庭,我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当初和中介签的合同是提供两个家庭备选。
中介在提供备选家庭上是有些“看菜下饭”的意思。他们的家庭来源不是那么单纯,不排斥有私下操作。
旺季时的缺口;对“特殊”群体的关照;很早就被预定的等等。轮到自己时,也许就剩下不好或者只有将就的了。
中介提供的两个家庭都是有问题的,有限的一张照片和简单的不足百字的环境介绍。屋主的情况是中介提供的,很简单。根本了解不到什么。
总之,自己要小心和仔细。多和中介沟通自己的想法,为了孩子,当父母的,特别是妈妈真的是要多用心。
留学这条路,对普通家庭来说,搞不好处处是坑,最后还要崩溃。
之前有写过选择寄宿家庭的事,但都没有表达出其过程中的各种心情,其实就是焦虑。
可能和自己的性格有关。全程儿子没有参与进来,我也没同他商量。因为问他就是“都可以”或者“随便”,他自己也不知道。
所以,自己一个人还相对简单一些。
我在任何一个环节都抱有一个宗旨,是基于对自己经济能力和儿子的学习生活能力的了解。当然是大致的当前的,因为一切都是可变的。
比如,选专业和学校,以就业为导向而非学术研究。儿子不是学霸,很难从研。
选择家庭一定是西人家庭,而非其他族裔。和种族歧视呀,崇洋呀无关,听了嫁到加拿大的闺蜜建议。
这个寄宿家庭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满意,至少孩子这么认为。
我的主要目的就是,只要孩子认可,没有不适感,就ok啦。
只要不过分为难,其实对孤身在外的孩子来说,都会心存感激。
对寄宿家庭的关照,儿子也会反馈。比如经常做中餐或者他会的改良西餐以及拿手的川菜,帮忙做家务。
儿子做吃的很棒,寄宿家庭的母子都赞不绝口。
这个寄宿家庭应该算是可以的,住房条件,周围环境,房东的自身素质都不错。
四个月后,儿子的语言课上完,房东妈妈再嫁,要离开到欧洲去,儿子只能再找房子搬走。
两人都要打包收拾,儿子也是第一次要自己找房子落脚了。儿子的心里也有太多不确定的忐忑。
儿子临走花了1000刀,买了房东“好心”处理给他的,用了不知道好多年的一套刀具和几个锅。
后来儿子说,房东说他以后会需要的,就不用再买了。
我心里面又气又急,嘴上却很冷静和淡定地分析了几个问题,大意是:
第一,会面临经常搬家,带那么多刀具和几个锅不方便,也不适用。
第二,买新的也用不了那么贵。
第三,遇到这种事应该先问下我。
儿子说,是双立人的刀,六件套,在国内买很贵(5把刀,1个木座)。
我问,买一把新的双立人刀和一口新锅要多少钱?儿子说他到超市去看了的差不多。
后来他在那边待久了发现,打折时买,会是白菜价。不是国内良莠不齐的所谓各种打折能比的,那是真的价廉物美。
儿子说他觉得别人对他那么好,也想表达一下感谢,主要是不好意思拒绝。
我说,我最爱的儿,一千刀不是一千人民币,是五千多呢。这个感谢是不是贵了点。
儿子就是那种没见识的人的大度,和讨好性人格的不会拒绝。
当然我不会说出来,只当是一次经历和成长吧。毕竟他经历的是很多人都不曾经历的。
我有时候想,到一个脱离了母语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所经历的一切都要靠自己的,需要很大的勇气。
不能身处其中的人,永远无法体会或者不能完全体会当事人的感受。
对孤身在外的儿子,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信任和支持,并且希望他快点成熟起来。
有些很明显的坑,本可以跨过或避开,而你会觉得好奇,或者忽视,或者不以为意。
但最终会艰难的爬上来,或者根本爬不上来。
所有走过的弯路都会有代价,只是很多普通人都负担不起。
有些风景就是风险,有些弯路就是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