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在乾隆爷眼里咋就成了奢侈品?
作为九五至尊的皇帝也要吃饭,也要一日三餐。他们不但吃、还吃得特别奢华。
据《宫廷锁记》记载,慈禧太后、光绪皇帝每天的份例大概是这样的:
盘肉(猪肘子)50斤、猪一头、羊一头、鸡鸭各两只;新细米两升、紫米一升半、江米三升、梗米面三升、白米面十五斤、荞麦面一斤、麦粉一斤、豌豆粉三合(约四两半)、芝麻一合五勺(约二两二钱)、白糖二斤一两五钱、盆糖八两、蜂蜜八两、核桃仁四两、松子仁二两、鸡蛋二十八个、枸杞四两、干枣八两……鲜蔬菜十五斤、另有燕窝、鱼翅、海参、银耳等山珍海味若干。
一天一头猪,一头羊!抛开皇家的体面不说,这样的浪费实在是让人无法接受的。
鸡蛋在乾隆爷眼里咋就成了奢侈品?清朝皇帝后宫养的人的数量算是少的。
柏扬先生在他所写的《中国人史纲》中列过一个表格,比较了明、清(以1669年的数目作比较)两个朝代后宫一些数据。
据此表格,明朝后宫中宫女为9000人、太监为100000人、每年木材供应为14000000公斤、每年木炭供应为6000000公斤、每年金花银为97000两、每月脂粉钱为400000两、每日开销10000两。
而1669年的清庭后宫,宫女134人(慈宁宫不计),减少了98.5%;宦官500人,减少了99.5%;木材35000公斤,减少99.8%;木炭50000公斤,减少91.7%;每年金花银没有,减少100%;每月脂粉钱没有,减少100%;每日开销35两。
可是,1669年,是清康熙八年,那个时候康熙爷只有15岁,也就在那一年,他智擒权臣鳌拜灭其党羽,开始了真正的亲政。那个时候的康熙爷精力显然不会用在享受上,所以据此就得出清朝皇帝节俭肯定是不全面的。
权力是魔杖!拥有绝对权力时间久了,必然会走向贪图享乐的生活,这好像是人性的弱点,极少有人能走出这个怪圈,所以在人性和制度面前,有时候宁愿去相信可以相互制衡的制度。
我们还是来看一些数据。
唐朝皇帝的膳食费用,可靠资料并不多。虽有所谓‘’一饭之资,中人百家之产‘’的说法,但是史料并没有确凿的证据,现举一些有记载的例子:
唐德宗为了给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被誉为勋高今古、名震夷狄的郭子仪修墓,曾主动把膳食费每天减少了三千贯。唐朝是制度性的公款吃喝的时代,从京官到地方官都在不断的举办各种宴会,有的大型宴会竟会花费十多万贯之巨。
而在明朝,万历年间,皇宫每个月的伙食费大概在一万两左右。据记载,其中,每个月的开支为12226两,平均每天421两,但是明朝后宫人多啊,所以平均下来,并不是太多。1642年3月,崇祯皇帝每天的膳食开支是36两,每月1416两;皇后每天11两5钱,每月335两,另有25两8钱的厨料费;皇太子每天的膳食费折算下来大概是5两。
到了清朝中后期,皇帝以及后宫在吃上面就比以前讲究多了。
紫禁城设有御膳房,专门伺候皇帝和后妃们吃饭。御膳房设有总管三人,下设饭房人35名、承应长2名、承应人15名、庖长3名和庖人20名。乾隆年间,由于乾隆爷更讲究吃了,所以设置也更细致。膳房又有了内外之分,其中内膳房下设荤局、素局、点心局、饭局、挂炉局、司房等机构。
清宫的御膳主要由三种菜系组成。满族菜是从小习惯了的民族风味,里面的各种肉味及野味都是皇帝和后妃喜欢的美食;入主中原后,清宫慢慢沿袭了明朝后宫的饮食特色,山东风味的鲁菜占据了一定的席位;到了乾隆期间,由于数次下江南的缘故,苏杭菜慢慢的流行起来;到了末代皇帝溥仪,他喜欢上了西餐,据1923年8月25日,一份名叫《实事文言报》的报纸记载:清帝宣统喜食大餐,如今养心门外建立蕃菜厨房,由某蕃菜馆延得庖师四人入内,已于二十三号开办。‘’
据说,溥仪最喜欢吃的汤就是我们现在经常可以吃的罗素汤。
皇帝吃饭的排场也是很大的。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有这样一些细致的描写: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最大的排场莫过于吃饭。关于皇帝吃饭有一套术语,是绝对不能说错的。饭叫膳、吃饭叫进膳、开饭叫传膳。到了吃饭的时间,完全由皇帝自己决定。吩咐一声‘’传膳!‘’,跟前的御前小太监便照样向守在养心殿太监说一声‘’传膳!‘’,这样一道道传下去,不等回声消失,一个犹如过嫁妆的行列已经走出御膳房。这是由几十个穿戴整齐的太监组成的队伍,抬着大小七张膳桌,捧着几十个绘有金龙的朱漆盒,浩浩荡荡直奔养心殿而来。进入明殿里,由套上白袖头的小太监,在东暖阁摆好。平时菜肴有两桌,冬天另设一桌火锅,此外有各种点心,米膳、粥品三桌、咸菜一桌。餐桌上绘着龙纹和万寿无疆字样的名黄色瓷器,冬天则是银器。下拖以盛有日水的瓷罐。每个菜碟或菜碗都有一个银盘,这是为了戒备下毒而设的,并且为了同样的原因,菜送上来之前都要经过一个太监尝过,叫做尝膳太监。在这些东西都尝过的东西摆好后,皇帝入坐前,一个太监高喊‘’打碗盖,其余小太监将银牌子撤下,皇帝才开始就寝……
皇帝吃饭的阵势确实够大,其实他也吃不了多少的。但是就是皇家的脸面不能丢,在吃上面也是等级森严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吃东西是不是就不要钱了呢?错了,皇帝吃东西不但不便宜,而且还比市场价贵许多。
话说有一次乾隆爷在召见太子太师汪由敦的时候恰好在吃早饭。乾隆爷问汪由敦:‘’爱卿,早餐吃过没有啊?我这里有一种特别好吃的食品,入口细腻,味道极佳。‘’
乾隆爷说的其实就是煮鸡蛋。
汪由敦连忙跪谢,说:‘’禀告皇上,臣早饭已经吃过了,区区四只鸡蛋。‘’
乾隆爷大怒:‘’好你个汪由敦,这么昂贵的食品你竟然一顿吃四个,你哪来的钱?‘’您可知道,那个时代,一个县令一年的俸禄也就四十五两银子!
汪由敦吓得浑身出汗,连忙磕头请罪。
为什么日常生活常见用品鸡蛋在乾隆爷眼里成了奢侈品呢?
因为这四只鸡蛋到了乾隆爷的盘子里竟然高达十两银子,而当时的市场价格是一只鸡蛋两文钱即一两银子可以买500个鸡蛋,乾隆爷的鸡蛋价格是市场价格的1250倍,汪由敦是有苦说不出啊,只能连连磕头谢罪。
其他皇帝也是一样,据李宝嘉的《南亭笔记》记载,光绪皇帝早餐吃四个鸡蛋,御膳房的开价是三十四两银子,平均每个鸡蛋八两半银子,是市场价格的4000多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对!回扣!雁过拔毛,层层加码。
内务府有的是钱,所以采购太监肯定不需要讨价还价嘛!再说了,皇室用的东西都是特供的,价格自然高一些,但是相差几千倍说明经手人确实大大的捞了一把。
事过境迁,几百年过去了,政权几度变更,这样的现象改变了吗?
首先想到的是‘’天价‘’药。
1980年以后,在全国范围内悄然形成了全国性、行业性的潜规则,那就是药品回扣,此风愈演愈烈,直接造成了老百姓看病贵这一顽疾。
大概流程是这样的:首先药品生产企业虚定药品价格,通常是真实出厂价的5倍;然后招募药品代理商或者推销商,通常是医药公司和医药代表;第三步医药代表用金钱公关,打通医院药品管理者比如院长或者药材科长;第四步回扣药品进入到病人手里,医生根据处方拿回扣,通常是药品零售价格的百分之二十。
由于大家都在一个利益链上,所以极大的加重了患者的负担。
仅仅是药品吗?
卖空调的人都知道,空调机器有家装机和工装机之分。前者是家庭专用,质量好,价格不高;而后者则专门给公家用,质量不好,价格贵,之间的差距则全给了回扣。
如果你单位的房子比较多,你就会发现集体的东西质量都太差了。比如墙面,一年一般就需要重新粉刷一次,因为一年不到,墙面就开始剥落了,但是你家里是这样吗?十年粉刷一次差不多吧!其中原因还需要再说吗?这和乾隆爷的鸡蛋都是一个道理!
从十八大以来查出的案件来看,有些贪官,虽然职位不高,但贪腐数目惊人。他们或身居关键岗位,以权谋私;或利用工程建设,大嗜贪黑;或盯着补贴款项,雁过拔毛,他们直接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利益,是不折不扣的‘’硕鼠‘’。
山西浦县煤炭局党总支书记,只有科级,北京、海南等地房产高达38处,涉案金额3.05亿。
辽宁抚顺国土局顺城分局局长涉案金额过亿,被中纪委批为‘’级别最低、数额最大,手段最恶劣‘’。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估计都举不过来。
不能贪、不敢贪、不想贪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佛家称贪、嗔、痴为三毒,贪是染著于色、身、香、味、触等五欲之境而不能离的心理活动。
那些把点钞机都烧坏的钞票真的用的完吗?真的需要那么多吗?
那些手握实权的人物还是应该加强修养,否则老百姓都会和清朝的皇帝一样多花很多冤枉钱,国家利益也直接受到伤害。
在当下这样的反腐力度下,风清气正的生活环境离我们应该不远了吧!
哪一天,那些行业特有的回扣、潜规则等都没有生存的土壤了,说明政治也就清明了!
鸡蛋在乾隆爷眼里咋就成了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