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比赛』《春江花月夜》散文版试译及由此所思
诗作:
图片来自网络春江花月夜
唐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译:
春日里,涌动的潮水总是与大海相连,那从海上升起的明月,仿佛与那潮水融为一体,缓缓而来。
明月的倒影随波涛荡漾,而那波涛则沾染了明月的光亮,互相映衬间,竟共同走过了千里万里。或许,每一个有明月、有春江的地方都是这样……
远处芳草遍地的原野经江水蜿蜒而过,(置身其间本就惬意),而林间这些树木花草,在夜晚皎洁月光的照耀下也沾染了一份洁白与光亮,(更显其幽婉宁静)。
(极目远望),这月光的色泽和光亮,似乎蒙蔽了我们的双眼,那飘散的流霜、那汀上的白沙似与其相融,竟使人无论怎样用力,都看不分明了。
(这时回过头再看),春江与长天一色,不染纤尘,(不含杂质),独留那孤寂的月光与之相伴,(分享光亮)。
图片来自网络(我忍不住想):是什么人第一次看见了这江边的月儿?江上的月儿又是什么时候第一次把这里照亮?
人类世代繁衍,子孙更迭,而这江上的月儿岁岁年年该一直是这个样子吧。
我不知道这江上的月儿究竟在等什么人,却只见这长江日日不停地输送着流水。(或许,时间就是这么倏忽而过的吧~)
图片来自网络一年又一年,离乡的人儿像白云般四处漂泊,而清枫浦上思念他的人儿,却常常控制不了自己的惆怅。
今夜,不知道又是谁家的离人乘一叶扁舟在江上飘荡?而又有谁伴着这月光在某个楼上孤寂的相思?
这楼上游移的月光似亦有怜爱之情,不觉间照到了离人的梳妆台上。
(随后),又照进了思妇的门帘,照到了她的捣衣砧上,她仿佛同那相思一样,既卷不走,也拂不掉。
图片来自网络(离人与思妇)此刻只能一起望着这月儿相思,却无法透过这月光聆听彼此内心的回响。(他们心里必定忍不住在想):多希望随着月光一道,飘到有你的地方,把你照亮。
(可惜),(传书的)鸿雁无论怎样努力飞翔,都“逃”不出这无尽的月光;而江中(暗传尺素)的鱼儿,拼命跳跃,也只能激起阵阵波纹,无法击碎这澄澈的月光。
昨夜,我好不容易梦见闲潭边的落花,(以为归期临近,满心欢喜),醒来方觉一切皆空,皆是空想,(耳畔仿佛还有个声音说):即使春日过半,归乡之日还只能是个心酸的盼望!
图片来自网络(如今),春光随江水渐渐流逝,而那江边的月儿也慢慢西斜,藏于海雾中,踪影渐无。
碣石与潇湘间阻断的离人啊,你们的距离将随着月光的消逝而日渐遥远,真不知道能几人伴着这最后的月光幸运还乡……
(我望着)这月光,她静静地照耀在江边的树上,仿佛在告别,又仿佛是在安抚离人心中的惆怅。
图片来自网络后记:
很少有人不知道《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吧?虽然,作者张若虚大家印象中并不是什么如雷贯耳的大家,可单凭这一首,他就能被誉为“孤篇横绝全唐”,也足见其功力了吧。
而且,诗中虽呈现多么明艳的炫目色泽,却极具意境美,你只见后世多少人以此为题作画,又有多少人用不同乐器演奏谱曲后的同名音乐作品,就可见一斑了。难怪闻一多先生毫不吝惜赞美之词,称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我本人其实并不能完整的背诵全诗,但每每有人提起它,脑海中想到的都是春、江、花、月、夜互相映衬的美,交叠纵横的情,总忍不住停下来静静地感受这种淡而不乏、幽而灵动的意境。
此次“翻译”主题的征文,让我又一次走近这首诗、深入这首诗?此番译文前我除了体味其呈现之景美、构思精巧外,也在探索、在找寻:希望可以在画面和音乐带给我们的视觉、听觉享受方式之外,再找到一种合理的表达,既符合现代人阅读习惯,又更直接的表达字里行间的“情”。于是,有了这篇经过自我加工的散文翻译习作。
也许,我的呈现不够完美,但我愿意和每一位文字爱好者去讨论、去交流,愿意靠自己的力量为大家去展现哪怕一点点的美好。所以,自发文之日起,随时欢迎大家留言与我探讨,在此提前谢过~